新需求、新理念视域下的劳动课程建设
2023-08-15叶艳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
叶艳 _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文件。党的二十大从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秉承“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依托“真善美”课程体系,建构校家社协同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播撒“劳动之花”的种子。
1.校家社协同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整合家庭、社会力量,构建联动的劳动育人模式。学校是“主体”,实施基于国家课程的融入式学习、拓展课程的主题式学习、实践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家庭和社会是“两翼”,通过“家庭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生活实践”,形成校家社“一体两翼”的课程实践路径,强化实践育人。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程结构分为基础型、拓展型、进阶型三级成长阶梯。基础型指向劳动意识的普及与认知,拓展型指向劳动习惯与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进阶型指向高阶劳动素养及劳动价值观的进阶培育。学校依据年段课程目标,制订了年级作业清单,阶梯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2.校家社协同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路径
学校课程加强劳动实践。国家课程,通过课堂融入,进一步培育和厚植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崇高情感。拓展课程,依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劳动体验之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实践课程,依托校园“开心农场”实践基地,让学生亲历农耕劳作,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依托“岗位服务”,为学生量身定制学校、班级、家庭、社会四个不同场合的劳动岗位,开展“主题式劳动学习”“项目式劳动实践”“亲情式劳动联盟”“创新式劳动挑战”,引导学生树立“小岗位,大责任”的主人翁意识。
家庭课程培养劳动习惯。结合“家庭角色交换日”,以“小鬼当家”为特色,培养学生家庭劳动美德;开展“创意生活DIY”活动,让学生体悟劳动创造生活的真谛;通过“亲子讲堂”,让学生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社会课程丰富劳动体验。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课程+研学”的方式,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劳动本领;带领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培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劳动品格;开展社区小小志愿者义务劳动服务,使学生增强家庭、社会责任意识,获得劳动幸福感。
学校顺应“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新课程建设的方向,打造“智慧+”劳动课程建设新样态,让劳动为生命赋能,让每一名学生收获劳动的快乐和完善的人格,点亮生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