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写作教学模式分析

2023-08-15薛莲莲

关键词:形式创设课文

薛莲莲

小学写作教学是复杂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尚未普及之前,教师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相关指导局限在阅读和素材积累方面。而其后,教师则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小学写作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并通过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学生在写作领域更多维更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写作情境,拓宽写作渠道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但事实上,适当地创设写作情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领悟写作的思想和情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写作发挥空间。因此,在基于现代信息基础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各种先进功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根据课文中的相关情境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根据该课文的相关情境,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朗读的形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何身世可怜”以及“如果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等。其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问,教师很容易将学生的主观思绪引入课文的情境中,继而鼓励学生将他们关于课文的一系列思考写下来,从而完成在课堂情境中的碎片化写作过程。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或者影视资料创设相关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小学语文课堂多样性的同时,对写作产生兴趣。

2.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写作渠道

在传统的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布置语文课后作业的形式安排写作练习,导致写作教学与写作练习相分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局限性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不同的写作模式。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走月亮》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模仿的写作模式,比如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些与课文中相似的场景,引导学生模拟课文中关于村庄的夜鸟、鱼儿以及果园等生机勃勃的景象进行散文写作,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其次,除了短小精炼的故事写作模式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碎片化写作、思考型写作以及课文改写或者续写的多种模式写作。根据小学生写作的普遍心理特性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多种写作渠道进行选择与调整,让写作过程变得更加趣味化,更具启蒙意义。最后,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对小学写作的模式进行多样化的创新,让小学写作教学更具活力,让学生能积累更多的经验。

二、读写结合,创新阅读形式

1.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读写结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的种种功能,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依托,并通过调整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将课文阅读和课堂写作结合起来。以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字词,然后再通过一步步设问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涵的主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挑选出来,并谈谈为什么会喜欢该段落。如某某学生喜欢第五段,认为该段强有力地说明了正是人类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让“呼风唤雨”变为现实。那么,在学生喜欢该段落的同时,也需要将自己对该段落的解读与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完成课堂写作。除了模拟情境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续写或者改写的形式实现更多样的课堂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与资源应用的结合,促进小学写作教学的优化。

2.借助信息技术,创新阅读形式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阅读内容大多是优秀且有益的文学作品,但由于其数量有限,不能起到增加学生阅读知识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不断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学生的语文阅读形式。比如说,传统的语文阅读形式只限于纸质阅读,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或者碎片式阅读。其次,还可以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寻找相似的阅读资料。举例而言,以课文《草船借箭》为例,由于该课文极具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意义,因此在完成该课文全部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阅读更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继续了解更多的《三國演义》故事,让学生在拥有更加丰富的阅读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趣味阅读的引导与拓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部分书本阅读和漫画甚至是影视作品联系起来,或者将书本阅读与图画的形式结合起来,并根据阅读中的相关故事不断地发挥想象力,实现阅读寓教于乐的功能。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阅读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还能通过阅读的积累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阻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写作题型时能拥有更多的信心,进而提升小学写作教学的效果。

三、广泛寻找素材,拓宽写作视野

1.借助信息技术,广泛寻找素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根据网络搜索,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积累大量的名人名言和诗词名句。此外,学生还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写作素材,并通过电子设备对这些写作素材进行分类与整理,使其更有条理。其次,学生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搜索写作关键信息,并根据关键信息的获取提取素材的重点,以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写作素材积累在记忆中而非电脑系统中。毕竟写作过程是一个主观发挥的过程,倘若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中积累的素材,那么不仅写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写作的节奏也会被打乱,导致作文拼凑以及主次不明等问题出现。最后,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只能作为素材积累的手段,真正的素材积累还得依靠学生自主记忆和自主阅读,毕竟写作是输出过程,而电子设备中积累的素材是客观的、未经思维整理的,只能作为提高素材积累效率的媒介,而非素材积累的最终去处。

2.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写作视野

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补充。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阅读实践。以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可以小组的形式布置实践任务。比如,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搜索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或者阅读与圆明园相关的课外书籍。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该阅读实践,学生不仅能对部分课外知识或者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探讨,还能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心得,减轻面对课外作业的压力,获得更加积极向上的阅读体验。另外,学生还能通过独立个体的形式搜索相关的科普知识,并将自己搜索到的科普知识记录下来,交给教师检查。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拓宽写作视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思路。

四、突破写作瓶颈,进行多维评价

1.借助信息技术,突破写作瓶颈

传统的小学写作教学更注重学生整体的作文水平,对于学生个体的写作状况,往往缺乏相应的数据记录。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整体的写作情况与学生个体的写作情况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各种角度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瓶颈。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有的写作数据全部记录下来,不仅包括学生的作文内容,也包括学生的作文分数以及作文进步情况等,然后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的写作瓶颈进行分析。比如,大数据分析显示,学生整体在写作领域的瓶颈主要包括观点输出不足以及语言能力不足等,那么根据此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整体在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勤思考,多练习。

2.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多维评价

写作评价是小学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公正且透明的写作评价体系不仅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驱动力,还能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良性竞争,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就感和体验感。因此,教师应构建更多维的写作评价体系,并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种种细致表现进行分类,比如语言组织能力评价、素材应用能力评价、写作结构评价以及情感和思想表达评价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还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症下药”,实现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创设写作情境,拓宽写作渠道”“读写结合,创新阅读形式”“广泛寻找素材,拓展写作视野”以及“突破写作瓶颈,进行多维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教师该如何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开展小学写作教学,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对小学写作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写作教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同样反作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組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适当地创设写作情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领悟写作的思想和情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在基于现代信息基础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各种先进功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的种种功能,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依托,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将学生整体的写作情况与学生个体的写作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各种角度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整体在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勤思考和多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也进一步迎合了学生对于写作启蒙和写作提升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整合课堂写作教学资源,还能丰富写作形式,实现寓教于乐。

猜你喜欢

形式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背课文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