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始作俑者,其多后也”的王朝
2023-08-15胡阿祥
胡阿祥
在中国历代统一王朝中,有这么一个王朝颇不同于其他:首先,传统以及现代的大多数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没有它的位置,而是把它包含在汉朝的历史纪年中;其次,“二十四史”中,没有属于这个王朝的专门的一部史书,甚至也没有这个王朝的皇帝的“本纪”,如在东汉班固的《汉书》中,不仅把这个王朝的皇帝贬入“列传”,并且排在通常属于“乱臣贼子”位置的列传的末尾;最后,这个王朝的创始者与终结者是同一个人,而且对于这个人的评价,现代史学家们极为纷歧:范文澜说他是失败的骗子,翦伯赞说他是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吕思勉说他是具有改革意识的志士仁人,郭沫若说他是倒行逆施的皇帝,至于外国学者,或说他是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或说他是改革派、时新派、务实主义者,或说他是纯粹的儒者与无能的皇帝的结合,或说他是过得特别假、活得特别累的“表演大师”。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个特殊的统一王朝,就是公元9年到公元23年由王莽一人而始终的新朝。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谁?王莽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元帝喜欢大赦天下,结果弄得真正的坏人们有恃无恐;汉元帝又喜欢赏赐,结果造成天下赋役繁重。西汉正是从汉元帝时代开始由盛转衰的。汉元帝还喜欢几个太监,就是不喜欢自己的皇后妃子,于是造成汉元帝42岁驾崩以后,出现了两个结果:一是皇太后王政君发泄曾经失宠的不满,使得年轻的汉成帝成了有位无权的傀儡。这位汉成帝倒也乐得省心,干脆风流快活,宠幸得自民间、出身贫贱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尤其是那赵飞燕,身材轻盈,舞技高超,“能作掌中舞”,后来成功登顶皇后的宝座;二是皇太后王政君提拔自家的兄弟子侄把握朝政,王家封侯拜相,权势熏天,所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的唐诗,说的就是这外戚王家的盛极一时,于是形成了汉末政治的怪胎:外戚政治,刘姓的天下开始由王姓当家了。
然而在这样的外戚政治中,王莽起初却是个被遗忘的、特别另类的成员。如何被遗忘呢?王莽的父亲王曼去世得早,哥哥王永也是英年早逝,所以早年的王莽并没有享受到家族的荣光,没能够封官进爵。如何特别另类呢?不同于叔伯们、堂兄弟们或富贵侈靡、或飞扬跋扈、或声色犬马的样子,王莽呈现在世人眼中的形象,简直就是仁、孝、礼、义、廉、让的道德楷模。
王莽在做官之前,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儒生打扮,生活简朴,为人谦恭有礼。他孝顺母亲,尊敬嫂子,抚养侄儿;他学习《周礼》,博学多览,手不释卷;他喜欢结交社会贤达,不与纨绔子弟为伍。大伯父王凤病重,王莽天天服侍在侧,“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汉书·王莽传》),其孝心远远超过了王凤的亲生儿子。大将军王凤终于被感动了,看着王莽那憔悴的面容,王凤自然想起了他早逝的弟弟王曼,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将王莽托付给了妹妹王政君。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做了黄门郎,这是个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小官,王莽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王莽在做官之后,一方面,虽然有些小曲折,但总体而言,官位不断升迁。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进入贵族的行列。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这位汉哀帝,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宠幸董贤,午睡时抽剑断袖,以免惊醒了同眠的董贤。汉哀帝驾崩后,王莽与王政君合谋,共立9岁的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而由王莽总兼朝政,到了这时,王莽已经位极人臣了。另一方面,王莽仍然不改他克己奉公守节、尊师敬老爱幼的伟岸形象,并且常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措,从而积聚起超高的人气与声望。如与豪强地主们大肆蓄奴、视奴婢为牛马相反,王莽的次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家奴,按照当時的法律,这事只要报告官府、交点罚款就可了结,王莽却逼令儿子自杀,以偿奴婢之命;又如与王公贵族们疯狂兼并土地、聚敛财富背道而驰,王莽多次拒绝朝廷的赐田,并且多次把田地捐给无地的农民,每当发生灾荒时,已经节衣缩食的王莽,也都会倾其所有地救济灾民。
想想当时的朝中情景吧,汉平帝刘衎是个儿童,老资格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子弟众多的外戚王家权势显赫,堪称道德完人的王莽总掌大权,王莽的女儿又是汉平帝皇后;再看看当时的社会形势,西汉的统治已经江河日下,政治黑暗,百姓贫困,自然灾害又越来越频繁。如此,我们已经不难推测时局的发展方向,即将要改朝换代了。
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当然,要完成改朝换代,而且是改换立国已经超过两百年的汉朝,委实还是有些难度的。这时,就如我在上一讲中说过的,一百来年前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而堪称道德楷模的王莽,就是当时万民拥戴的最佳代汉人选。结果,王莽很迅速地就取代了汉朝:先是公元元年,王莽接受了“安汉公”的美号,这是把王莽比作从前辅佐幼主周成王的周公旦;接着公元5年,王莽废杀了14岁的汉平帝刘衎,公元6年,改立了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然后从公元6年到公元9年,王莽完成了三级跳,从“摄皇帝”也就是具体管事的皇帝,到“假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再到“真天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帝。这个真天子,宣布“定有天下之号曰新”(《汉书·王莽传》),于是新朝正式建立。
新朝尽管短暂,但它毕竟是个统一王朝,我们说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史,自然不能少了新朝;况且就历史事实本身论,新朝在中国王朝史上也拥有常常被人忽视的、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认为,王莽取代汉朝、建立新朝,开创了中国王朝“和平”改朝换代的首例。王莽之前,改朝换代是血雨腥风的战争的结果,商、周、秦、汉的天下都是打下来的;王莽之后,在将近千年的时间里,起码在形式上,改朝换代往往是不流血或少流血的宫廷政变的结果,如魏、晋、隋、唐、宋,天下都是由前朝的皇帝“奉送”的。靠真刀真枪打江山的“阳谋”可以建立王朝,靠搞政变或收拾天下人心的“阴谋”也可以建立王朝,中国历史上反反复复出现的改朝换代,简而言之,就是这阳谋与阴谋两大类,而王莽的新朝可谓是通过阴谋完成改朝换代的“始作俑者”。而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始作俑者”,在理论依据、具体做法、程序设计等方面,都给了后世诸多的枭雄或英雄以启发与借鉴,为他们搭起了模仿或进一步完善的平台,所以王莽的新朝不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而是“始作俑者,其多后也”。
那么,王莽的新朝凭什么成为这个“始作俑者”?不必“一言以蔽之”,完全可以“一字以蔽之”:新!与旧相对的新。王莽正是凭借着出类拔萃的新的道德形象,成了新朝的创始者;又正是因为王莽全面推行新政,追求做个全新的皇帝,而成了新朝的终结者。
复古的新朝
其实,王莽的所谓“新”,原是完全脱离社会实际、纯属劳民伤财、徒然激发各种矛盾、动听却也糟糕的复古或说复旧。他以儒家艳称的西周为榜样,言必称周公,事必据周礼,制必从周制。从禁止土地与奴婢买卖的王田奴婢政策,到控制与垄断工商经济、增加税收的五均六管之法,从歧视蛮夷戎狄的民族政策,到以小易大、以輕易重的改变币制,以及种种的制礼作乐,他都大张旗鼓地改制,力图改得古色古香。王莽大概觉得,只要这样做了,新朝就是西周盛世的重现,万民就会获得教化,天下就会永远太平。
这样的王莽,是不是很喜剧也很悲剧?历史既然已经走到了汉朝,怎么可能再回到数百年前的周朝?中国历史上托古改制的王朝是很多,而且所托之古多是夏、商、周三代中的周朝。平心而论,“托古”是有道理的。在农业经济占优势的古代中国,社会上普遍尊敬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人。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人向往过去,向往古代。所以,思想家们每提出一项政治改革的理论,政治家们每提出一项政治改革的方案,都要托古,即把当前的设想、方案假托于古代,说这种改革不过是恢复古代那太平盛世里尽善尽美的制度而已。但是注意了,这只是形式上的“托古”,并不是实质上的“复古”,因为真正的古代,没有传说中或理想中那么美好,社会总是在发展进步着的,真要“复古”,那就显得泥古不化了。王莽的悲剧,正在痴迷于周礼,反汉朝而为之,看似一切求新,实质事事复古。于是公元23年,新朝在人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68岁的王莽被杀,而且尸身被剁成千段,首级被悬于闹市,舌头被割下、切碎、吃掉。真是呜呼哀哉!
作为历史的匆匆过客,王莽和他的新朝,留给后人无尽的哲学思考、文学感慨与史学鉴戒。当初王莽的誉满天下,是做人还是作秀?后来王莽的代汉建新,是必然还是偶然?最后王莽的亡国丧命,是天意还是人为?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王莽实在是一个值得品味的人物,新朝实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王朝。而我品味与探究的结论是,王莽的理想化、瞎折腾,断送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地位”、却也最多被后来者仿效的新朝,新莽迅速而凄惨地败亡,又证明了在中国古代,失败的“改革”往往比不“改革”的结果更坏!
新朝灭亡后,经过两年的混战,公元25年,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或“东汉”,并于公元36年平定天下。这个重建的汉朝,延续到了220年魏王曹丕篡汉建魏,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曹魏、蜀汉、孙吴鼎立的三国时代,至于结束三国时代者,则是新的统一王朝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