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究

2023-08-15黄光华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农村高中

【摘要】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村高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育人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36-04

资助育人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资助主体,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思想培育为关键,对受育者进行全方位帮扶,促进受助者全面发展的一种帮扶方式。当前,资助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的资助育人可以实现现实解困、立德树人和扶智扶志三大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资助育人和思政教育是高度关联的。为此,本文以南宁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为基础,基于资助育人体系分析资助育人功能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受助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推动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资助育人的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资助体系趋于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由于资助育人体系一般侧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较少关注对学生精神和思想上的“帮扶”,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敏感多疑、人际关系不和谐、焦虑抑郁、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农村普通高中资助育人工作在经济帮扶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受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思想培育等。当前,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正在大力构建“扶贫、扶智、扶志”的多维资助育人功能体系。从现实来看,资助育人内涵应该包括现实解困、立德树人、扶智扶志三个方面,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现实解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现实困难,是资助育人工作要先解决的问题。学校在提供资金资助的過程中,应当向学生详细讲解当前国家、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各类资助政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国家实施资助政策的温度,打消心理顾虑,提升对国家政策和学校关怀的感激之情、感恩之意,从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变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提升道德品质,实现有效的思政教育。

二是立德树人。部分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包袱和深层焦虑等问题,如果家长缺乏正确的言传身教,学生可能会出现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对集体和他人的需要考虑不足等问题。因此,学校在进行资助育人过程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表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是扶智扶志。经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资源和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能力、思想、精神多维贫困的问题。因此,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既要扶贫,又要扶智和扶志,要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自立自强、身心健康发展。

可见,资助育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高度一致、高度关联,两者具有育人目标、育人原则、育人本质的一致性,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达到资助育人的目标。

二、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教育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当前,部分农村普通高中资助工作存在重资金发放、轻思政育人的情况,对受助学生缺乏精神和思想上的帮扶,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意识不足,导致资助育人立德树人、扶智扶志的功能发挥不全面。笔者在多年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中发现,影响思政教育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助育人工作管理人员的水平

农村普通高中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各处室中层干部、资助办专干、各班班主任等。这些管理人员对资助育人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认同程度,对资助育人重大意义的理解程度,对资助政策体系、各项资助政策、政策实施的方法的了解度,在执行资助育人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引导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的高低,对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对本班级资助对象了解不够精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工作流于形式、对资助政策了解不全面,就可能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被排除在受资助范围外。除了资助管理系统中已认定的脱贫户、低保户、特困户、孤儿、困难残疾学生、烈士子女,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被精准认定。学校虽然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量化评定表,但此表很难及时反馈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者收入大幅缩减,而出现基本生活存在严重困难的学生家庭的情况。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往往只能通过学生自述、同学评议等途径,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另外,资助办专干大多是身兼多职的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他们中部分教师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局限于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而没有把学校的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并由此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关注不够。

(二)外在综合因素的影响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加上父母观念意识淡薄,难免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社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精准认定,资助项目是否得当,以及学生受到资助以后,其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的跟踪教育能否落实等,都会直接影响资助育人功能能否达到应有效果。可见,多维度资助环境直接影响了资助育人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受助学生的内驱力

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校要发挥资助育人的思政教育作用,了解受助学生的内驱力状况,因势利导,通过内因发挥引导作用。受助学生因文化基础、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不同,对资助育人功能的接受程度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期待值高,其内驱力就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育人效果会越好;若需求不强烈,资助育人功能则很难发挥功效。可见,学生的内驱力会对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资助育人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主动学习技能,逐步提升他们的内驱力,从而有效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三、资助育人体系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我校结合多年资助育人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了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对完善资助育人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层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资助+心理”育人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政教处、资助办等部门要发挥资助育人与心理育人的协同效能,积极应对新形势、探索新方法,线上线下结合、多措并举发挥“资助+心理”育人实效,切实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通过创建心理咨询室、心理调节室,定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拓展等活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与重点心理健康援助紧密结合,将扶困与暖心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温度。如每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我校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成长之路”“拥抱未来”等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摆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自卑、敏感等不良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悦纳意识,提升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心。

除了开展常规课堂教学,我校开展受助学生学习情况摸底,掌握受助学生的学习短板,建立受助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收集课程资料,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复习资料;组织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开展“1+X”帮扶,即一名教师帮扶一名或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形式,加强提优补差学习引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不断成长进步。

(二)内因层面,通过多元协同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激发受助学生的内驱力

我校通过学校党委、团支部、教务处、政教处、资助办等多部门共同发力,打造多元协同的资助育人主题活动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全方位的活动平台,形成多维度育人活动主题。

一是常态化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策划“感恩于心、励志育人”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我校每学年在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面向受助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在校内展示获奖学生的文章;将资助宣传、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知恩感恩意识、励志奋斗精神、崇德求真的道德风尚和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把党和国家的关爱、资助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的思政教育作用。另外,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必要手段。我校通过策划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生涯辅导及职业体验专题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体验。如利用横州市顺来茶业、香茹怡茉等本土知名企业和横州市融媒体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横州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涯体验共建单位,组织一部分受助学生在假期进行校外职业体验和生涯助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和人生规划能力。

二是鼓励受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表现突出、自主意识强烈,学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因势利导,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为发挥资助育人体系中的思政教育作用,我校在班级中设立了资助委员,构建资助委员组织架构,建立资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机制,由资助委员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达各项资助政策,同时了解和反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基本诉求,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学校资助办联合政教处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新创业、中小学生学业帮扶、横州市茉莉花节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回馈社会、积极奉献、自立自强、踔厉奋发的良好品质。

(三)外部综合因素层面,有意识地构筑良好的资助环境

我校关心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资助政策,通过挖掘外部综合因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一是构筑良好的家庭环境,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思政教育作用,既关注学生本身,又关注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做好学生家庭、家长的思想引导。每年春节过后,我校资助办都会组织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走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家长的担忧情况等,同时向家长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做好家长思想引导,并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宽资助育人的途径。二是受助学生接受资助后,学校、社区加强对其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的跟踪评估。我校政教處要求班主任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深入交流,并形成书面报告,让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有进步的及时给予鼓励,有消极态度的则要激励其改变思想、转变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让受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提升上进的动力。三是利用社会途径营造良好的氛围。除了通过常规集会、班级班会传达资助政策,还可以充分利用县域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媒体平台进行政策宣传,或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视频、直播以及其他自媒体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家长QQ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资助活动的解读等,从而从多方面、多维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四是利用好其他资源,如广泛争取本土企业、商会或校友的帮助等,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更多助学资金。

总之,资助育人既要重“资”,更要重“育”。农村普通高中只有将经济支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欣.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问题与机制研究[J].发展研究,2018(11).

[2]贾彦祺.县级高中贫困生助学金育人功能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李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9).

[4]霍静波.资助育人功能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究[J].高校辅导员在线,2020(1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以思政教育为载体的农村普通高中资助育人体系研究”(2021ZJY139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光华(1990— ),广西横州市人,一级教师、资助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助育人。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农村高中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