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而无畏赢战猴痘

2023-08-14刘红建施建春张国龙梁妍王奇

家庭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猴痘痘病毒天花

刘红建 施建春 张国龙 梁妍 王奇

近期,猴痘疫情引起社会关注。据说很多人都被猴痘患者那满脸花生米大小的“痘痘”给吓到了,更有甚者说猴痘和天花是“闺蜜”!!什么是猴痘,猴痘有天花那么严重吗?猴痘的易感染人群有哪些?如何避免猴痘病毒感染,如何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呢?赢战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下面这些知识。

什么是猴痘,猴痘与天花有何关联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患者与天花患者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

欲知猴痘如何,先从天花说起。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生存能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致死率高,曾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是人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感染天花病毒的感染者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天花病毒感染人体后,病人病程一般可分为以下4期。在潜伏期可无任何症状。进入病毒样侵入期表现为突然开始的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关节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随后病情进入状态期,患者口腔、面部、手臂首先出现斑丘疹,然后迅速扩散到躯干部和腿部。斑丘疹迅速出现溃烂,第3天变成水泡,第7天发展为脓疱,之后逐渐结痂。如果患者存活下来,在第10~20天会有一个干燥期,这时结痂脱落,并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言归正传,下面说说猴痘,猴痘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早在1958年,在一群从非洲运往哥本哈根的猴子中爆发了以皮肤水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科学家从患病的猴子体内提取出一种全新的病毒,并命名为猴痘病毒,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猴痘。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正痘病毒属中对人类致病的有4种,分别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和猴痘病毒。经过深入研究,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双链DNA病毒。这下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说猴痘和天花是闺蜜了吧!

1970年8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9岁儿童出现类似天花的症状,经过实验室确诊其感染了猴痘病毒,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既然猴痘病例被发现了这么久,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人们所关注呢?

几千年来,人类在与天花顽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预防和治疗天花的知识,这里就有咱们中国先人们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晋代葛洪撰写的医学著作《玉函方》《肘后备急方》里面就有世界上最早治疗天花病的记载。更为了不起的是早在16世纪,中国医学家就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在《张氏医通》(1695)和《医宗金鉴》(1742)两部医学著作中,就记录了痘衣法和鼻苗法两种人痘接种方法。痘衣法是指把天花患者穿过的衣服给健康人穿上,人为使其感染,痊愈后他就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鼻苗法则是将天花患者痘疮痂研磨成粉,吹入健康人的鼻孔,使其感染,痊愈后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据古代医书描述,另外还有痘浆法,就是用棉花蘸取天花患者疮口处的脓液,之后塞入被接种者的鼻腔,以引起被接种者感染发病,痊愈后获得免疫力。古人为了提高接种的成功率,对接种技术不断加以改进,于是又有了“水苗法”种痘技术,就是取痘疮痂研磨成粉,加水拌匀,用棉花蘸浆团成枣核状,再用线拴着塞人被接种者的鼻孔,12小时后取出,这种方法取得了更高的成功率。明代隆庆年间,局地天花流行,医生就“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历史学者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应用于临床的标志。后来“种痘”技术逐步传人东亞、欧洲的国家,在中国人种痘术的启发下,英国的爱德华·琴纳发现了更加安全的牛痘疫苗。

在1980年以前,天花疫苗的接种在世界各国均得到广泛的推广,特别是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运动,天花疫苗的接种率再创新高。研究发现,天花疫苗可以有效阻止该病毒属4种病毒的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天花疫苗对于猴痘的有效率可达85%。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肆虐的天花最终落幕,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消灭,人类取得了伟大的抗疫胜利。1982年起我国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到今年,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年龄最小也有40岁了吧?胳膊上那片一毛硬币大小的疤痕是不是就暴露了你的年龄?据悉,目前世界上只有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病毒学和生物技术载体研究中心保存有天花病毒。

由于全球范围内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人类对痘病毒的群体免疫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悄然无声中发生,并没有谁去留意。直到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的全球流行情况

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几天前,2022年6月21日深夜,新加坡卫生部门宣布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6月22日,韩国疾控机构报告发现两例猴痘疑似病例。这显示这一波猴痘疫情继2022年5月欧洲、美洲等流行地区爆发后,已经波及到亚洲。

2022年4月29日,一名英国居民在尼日利亚旅行时出现猴痘症状,随后于5月4日返回英国。5月中旬.伦敦地区出现该病的社区传播,随后东北英格兰和东南英格兰也报告了数起病例。在此之前英国累计只报告了7例猴痘病例,且全部为非洲输入病例或者治疗这些病例的医护人员。2022年5月7日~26日,全球已有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加拿大等23个国家报告猴痘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例和疑似病例约120例,波及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和亚洲(阿联酋)。

2022年以前,西方國家有记录的唯一一起严重猴痘爆发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的猴痘疫情。早在2003年5月15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先报告了人感染猴痘疑似病例。这是在美国境内首次发生的人类猴痘,也是在非洲之外人类感染猴痘的首次报道。截止2003年7月3日,全美国有6个州报告猴痘病例,总共达81例,其中威斯康星州39例,印地安那州22例,伊利诺伊州16例,密苏里州2例,俄亥俄州1例和堪萨斯州1例。在这81例猴痘中,有32例占40%为经实验室检验的确诊病例,另49例60%为正在排查的疑似或可能病例。其中至少有20例需要住院治疗。没有发生死亡病例,但有1例出现脑炎症状。时任美国卫生福利部传染病专家杰夫·戴维斯称,已查明有一只被称为“毒王”的草原犬鼠共传染了18名病人和1只兔子,在这18个病例中,有3例已确诊,6例可能确诊,另9例为疑似病例。美国抗疫反应迅速,美国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很快取得了抗疫的重大决定性胜利,这轮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我国猴痘疫情流行情况

2023年2月16日,我国宣布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花生米老白干准备好,正想要隆重的庆祝一下了。然而,2023年6月11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辽宁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而在我们的宝岛台湾,台湾当局卫生福利事务主管部门“疾管署”7月4日公布,新增23例猴痘病例,创单周新高,目前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00例。据悉,台湾自去年6月23日将猴痘列为第二类传染病,截止2023年7月3日,已累计确诊221例病例,包括206例本土病例及15例境外输入病例。“疾管署”还介绍,7月5日起,将扩大猴痘疫苗接种对象范围,正式纳入近一年有风险性行为者、过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触对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

猴痘怎么跟性行为扯上关系了?台湾为什么给风险性行为者接种猴痘疫苗

2023年6月28日,央视网记者就猴痘疫情方面的问题采访了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朱华晨介绍说,从2022年开始,欧美暴发的猴痘传播到全世界,目前它传播的人群比较特殊,约96%都是男性,其中超过80%有男男性行为。可以看出,它还是相对局限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和性别里。所以,普通民众被传染的风险相对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男男群体里面被监测出较多的猴痘病例呢

朱教授说,每年到了五六月份,全球性少数群体会举行一些派对,在这个过程中,给了病毒扩散传播的机会,这也无形中增加了6月份前后感染的人数。一旦感染人数上升,就会有一个延续效应,所以基数越大,人们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多,普通人感染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报告了我国第一例猴痘病例,该名23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发生男男性行为,9月9日出现发热、皮疹和脓疱症状,9月14日返回重庆,9月16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显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

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岛台湾要重点关注风险性行为人群,把风险性行为者纳入到疫苗接种范围的原因了吧,事出有因啊!

说到这里大家对猴痘疫情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23年5月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近期我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怎么感觉猴痘病毒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下发两个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6月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指南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指南提示,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指南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疑似和确诊病例应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派的专用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

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家卫健委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猴痘诊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四早”能力,一旦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全力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猴痘的关键知识点。

1.猴痘病毒

病原一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由此可见,尽管猴痘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强,但是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很容易被灭活。

2.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多种猴类和猿类)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能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4.人群易感性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因此,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5.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6.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7.猴痘的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8.预后

猴痘为白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9.猴痘的预防

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接触猴痘患者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及时了解海关、卫生健康等部门发布的猴痘病毒防控知识、疫情态势等消息。

10.疫苗接种

由于既往猴痘流行地区有限,且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较轻,猴痘预防一般采取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但亦有疫苗可以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

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我国既往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热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两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2019年美国批准了一款可用于职业暴露风险人群的非复制型猴痘疫苗,我国非复制疫苗也在研发中。

11.主动就医和主动报备

到过疫区的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有国外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12.消毒

按照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重点消毒患者的衣物、毛巾、床单、餐具等个人用品,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及其他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接触患者或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时,应加强个人手卫生。

手消毒:建议使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进行消毒,也可选择75%乙醇,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衣物、床单等纺织品消毒:可选择热力消毒、含氯消毒剂或检验类消毒剂浸泡等消毒方式。

猜你喜欢

猴痘痘病毒天花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猴痘疫情现状及防控挑战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天花寺
天花,肆虐地球3000年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