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赋予玉石雕以文化内涵

2023-08-14林伟聪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摘要:富有文化内涵的玉石雕作品历来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而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作品题材上,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寓意。玉石雕作品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象征、谐音、双关、拟喻、联想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表达出人们渴求安康喜乐、祝愿幸福和谐、向往吉祥美好的愿望。

关键词:玉石雕;文化内涵;题材寓意

玉石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技艺,延续数千年,孕育出了独特的玉石雕文化,而玉石雕创作的重点则是在技艺的基础上赋予其美感与内涵。

一、文化内涵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手法作为玉石雕创作常用的手法,它是指通过自然界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某些抽象寓意。我们常见的传统造型和图案纹饰多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在进行玉石雕创作时,我们选取这类题材,以此来象征吉祥安康的人生追求和美好愿望。例如通过刻画乌龟、仙鹤、灵芝等动植物来象征“长寿”,刻画成双成对的鸳鸯或并蒂莲花象征“夫妻和美”,刻画天空中的祥云来象征“太平盛世”,刻画石榴、葡萄来表达对多子多福的祈盼,刻画莲花、梅花来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再如通过刻画玉蝉来表达对于“一鸣惊人”和“蝉联”的祝愿,玉蝉的身影时常在博物馆中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玉蝉,到了汉代之后,蝉依然是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常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为佩饰,一为随葬。在汉代,人们往往会在逝者口中放玉,而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为“含蝉”,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这就是玉石雕作品的象征手法。蝉鸣不仅代表着节气的更替、时间的更迭,更是高洁的人格象征。玉石雕界常听到的“汉八刀”,其实就是指汉代雕刻的玉蝉。其寥寥几刀,线条简约却锋芒有力,把玉蝉的神韵展现得栩栩如生,也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的手艺人在不断地模仿“汉八刀”的技艺雕琢玉蝉,足见其巨大的魅力。漢代君子生而佩蝉寓高洁、死而含蝉求永生,“汉八刀”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工艺精湛让人赞叹,更因蝉身上所代表的高洁品质和吉祥寓意,让玉蝉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近些年,我们看到工艺师利用各种色彩的内蒙古阿拉善糖心料玛瑙刻画了各类具有美好寓意的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对于刻画不同的作品,首先是相石,然后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具有美好的寓意。如《进化》系列作品,展现的是色彩各异、形态多样的蝉。联想到孩提时代,炎炎夏日,路过树荫,时常会看到蝉趴在树干上,并发出刺耳的鸣叫声,小孩子们对蝉的脱壳蜕变充满好奇。蝉这种动物需要孕育4至5年的时间才能破土而出,长出翅膀,这是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待到蝉脱壳蜕变就可以展翅高飞。蛰伏数年,一朝放声,响彻天地,所以人们渴望如蝉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笔者翻阅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时常也能看到蝉的身影,于是,笔者便将那些色彩鲜明的玉石材料设计成蝉的造型,以呈现出它们不同阶段的生命之美。丰富的色彩让蝉的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而蝉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为作品增添了典雅气质。

在如今的玉石雕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蝉题材玉石作品,造型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模仿“汉八刀”的作品,还有写实作品,雕刻师如实地刻画了现实生活中的蝉,人们可从细节中感受工艺的精湛。每一位雕刻师的审美不同,技法也不一样,创作出的作品也有差异,但是他们取蝉的美好寓意的初衷是一样的。

(二)谐音

谐音是一种极为普遍且广受欢迎的创作表现手法。中国人喜欢通过谐音来讨口彩,有借吉言的心理,利用名称中的同音或近音字,谐音取义,赋予玉石雕作品以美好的文化内涵。如刻画白菜寓意“百财”,莲花谐音“连”,鱼谐音“余”;融合莲花和鱼儿的玉石雕造型图案即寓意“连年有余”,表达了渴望生活富裕,年年都有余粮、余钱的美好意愿;因蝙蝠的“蝠”谐音为“福”,古钱的“钱”谐音为“前”,因此雕刻师常在古钱上方刻画一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刻画如意,代表如人之意,人们希望通过佩戴如意,祈盼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因为花瓶的“瓶”与“平”谐音,刻画花瓶寓意平安;“鹌鹑”与“安”谐音,寓意平安;雕刻鹿,寓意加官受禄;雕刻大象,寓意吉祥,配合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双关

双关这种表现手法常与谐音同时运用,例如玉石雕作品中刻画象、马、猴等题材,象的谐音为“相”,猴的谐音为“侯”,象与猴的组合双关为“封侯拜相”,马与猴的组合为“马上封侯”,寓意为事业亨通、步步高升。又如人们常在梅花上雕刻喜鹊,谐音双关为“喜上眉梢”,表示喜事临门等。

(四)比拟

比拟的手法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如玉石雕工艺师以“松、梅、竹”组合成“岁寒三友”题材,以“梅、兰、竹、菊”组成“四君子”题材,以“梅、竹”组成“双清”,这些都是把物比拟为人,以植物的品格比拟人的品质,寓意人要有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友情。而“松鹤延年”则是表达希望像松鹤一样长寿安康的心愿。

(五)比喻

比喻这种表现手法,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借喻和隐喻。例如通过雕刻元宝或古钱比喻多财富有,刻画石榴、葡萄来比喻子孙绵延。笔者曾看过一件玉石雕作品,命名为《情投意合》,工艺师以谐音隐喻的手法,雕刻了蜻蜓和百合花。作品的原材料是巧色分明的翡翠,大面积的紫罗兰中带有一些黄翡。作者在紫罗兰色部分刻画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百合花,十分娇媚;左上方的黄翡部分巧雕一只灵动的蜻蜓,伫立在花朵之上,翅膀轻轻地贴在百合花瓣上,仿佛在悠闲地享受着惬意的午后时光,两种色彩相得益彰。作者通过刻画蜻蜓和百合花,借用谐音隐喻的手法,表达情投意合的美好寓意。

二、化繁为简

通过以上几种表现手法,我们可赋予玉雕以文化内涵。此外,确定具有美好寓意的题材之后,我们还要通过雕刻技法赋予作品以美感,其中化繁为简是一种常用的技法,用简约的线条表现传统元素,更具韵味。笔者在刻画玉石作品时,不是事无巨细地刻画出事物的原本面貌,而是通过简约的线条含蓄地表现传统文化之美。

从古至今,多数文人艺术家崇尚简约,在现存的古代雕塑、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极简主义的推崇。在当下的玉石雕作品市场上也是如此,天趣人意的作品以其简约、纯朴、自然的气韵和意境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青睐。

“简”即简约、洁净、雅淡、自然,笔者的多数玉石雕作品追求“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所谓“化繁为简、大巧不工”,回归自然本真,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有韵味。

我国对“尚简”文化的追求可追溯至道家、墨家以及隋唐时期的禅宗。道家尚简,道家创始人老子是我国较早提出尚简文化思想主张的人,《道德经》中记载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最大的声音是万籁俱寂的、最大的物象是无形无状的,这无疑是对简约、隐喻意境的概括。庄子则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崇尚簡约的观点,在他看来,保留事物本身的天然质朴之韵,胜过一切粉饰雕琢。墨家尚简,墨子提出“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的主张。禅宗尚简,“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本心澄明、觉悟”,这是禅宗所追求的玄妙境界,其提倡的是对自我心灵的澄澈和简化。人们只有内心清静,“简”到极致,才能化繁为简,达到返璞归真、以明心见性的境界。

笔者最喜欢具有写意风格的作品,其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写意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寥寥几笔即可呈现出作品的意境,这种简约却富有内涵的表现手法,如今在玉石雕创作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玉石雕作品的写意,主要体现的是意境美。如国画中以宣纸铺底做背景,在构图上,用画笔描绘出山峦、云气、松柏,其余皆留空白。同样在玉石雕作品当中,常常只雕刻飞鸟,其余部分留白,展翅的飞鸟暗示周围有人,虽未刻出青山、蓝天,但观赏者脑海中已经有了生机盎然和广阔蓝天的画面。这便是留白的绝妙之处,在构图上追求简洁的意境美,让画面产生无限意蕴,为观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写意手法在玉石雕中的运用,产生了一种玉石雕艺术流派——写意玉雕,主要在于意境的体现。其在创作技法上运用国画中特有的线条、自然形态、留白进行雕刻,使作品中的自然纹理尽显天然气韵,未雕刻处皆有妙境。适时的留白处可以营造出百般韵味,工艺师常常通过一叶舟、一扇门或一只飞鸟、一头老牛,以此反映出具有烟火气息的百姓生活,有舟必定有人;一扇门开着,里面定是有人;有老牛,附近也定是有放牛人。通过对少许事物的刻画,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笔者认为,在玉石雕设计方面,对于作品简约的追求,不是简单的堆砌和随意雕凿,而是在作品设计上追求化繁为简,更强调其功能性以及结构和形式的完整统一性,避免线条运用的复杂重复性。

化繁为简需要有“大道至简”的思想,这不仅仅要求工艺师要融贯中西、博采众长,还必须拥有创新的思维,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剔除多余的东西来融合成新的作品。用普通的材料,以最简约的形式、最精简的线条,向人们呈现玉石雕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贵的气质。

化繁为简的要旨在于“以少胜多”的疏简美,就像中国园林设计中的漏窗,其从造型和材质上看是简朴的,但通过窗户和园内的景物相互搭配,边框反而起到强化和突出的作用,形成了自然生动的天然“画框”,人们通过小小的窗口能观赏到如山水画一般的景物。这种疏简的构图设计,在简约中追求自然的大美,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亦是如此。玉石雕在创作时应尽量掩饰人为的雕刻痕迹,突出玉石天然的色彩和肌理,比如人物的衣服雕刻可以用大写意的手法简单雕刻,呈现出飘逸的感觉;在山水题材的雕刻上,可以合理运用疏简技法,根据玉石天然巧色和不规则的纹理。雕刻成垂柳或者山脉。玉石雕艺术的妙趣在于用最简约的方式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表现方式,在给人们带来审美感受之余,还有更高层面的启发。

刚入行的工艺师可能会觉得简约写意的作品很容易上手,其实不然。在玉石雕艺术创作中,往往简约却不简单,若是没有丰富的构图经验,没有进行反复推敲与认真思考,没有日复一日的锤炼,是很难以高度凝练的线条刻画出轮廓的。笔者在雕刻时多种手法巧妙并用,因材施艺,尽量彰显玉石材的天然野趣,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创作境界。

三、总结

中国的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玉石雕刻题材丰富多彩,几乎每一件玉雕作品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玉石雕界有句俗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其意思是说,玉石雕题材皆有意义,这个意义必定是吉祥的。玉石雕工艺师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赋予玉石文化内涵,玉石雕创作更多时候要化繁为简,通过简约的造型赋予作品以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J].农业考古,2003(03):106-129.

[2]朱东光,孟令忠,邹磊.简约空间环境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03):258-259.

[3]李丹.浅谈玉雕图案的文化内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0):47-50.

作者简介:

林伟聪(1984—),毕业于福州大学雕塑专业。一级/高级技师,现任福建省雕塑学会理事。作品《明天会更好》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惠和杯”陶艺大赛。作品《神探——犬》入选福建省雕刻展。先后就职于鲁班艺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盛天鸿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