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2023-08-13刘俊俊
刘俊俊
[摘 要]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发展新形势以及国内现实发展需要,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刻阐述,为下一步推动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并指明了工作方向。近年来,信阳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市场动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抓作风、增动力,抓制度、聚合力,抓改革、增活力,信阳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国内与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发展规模类似的城市经验做法,系统梳理了信阳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营商环境;信阳;优化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11. 050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3)11- 0175- 04
0 引 言
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论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营商环境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们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1]。并多次强调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也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了部署,省市县也积极采取措施,将政策落实落细,从效果上来看,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多次专题研究,作出系列安排部署,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在全省连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信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信阳市委明确提出两年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目标。
1 信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总体表现
1.1 信阳市总体表现
2021年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中,信阳市总体得分为86.69分,位居省内第12位,处于良好水平。相较2020年,2021年信阳市得分提升7.89分,排名提升5位。从全省各地市营商环境评价得分看,信阳市营商环境评价得分比全省平均得分低0.56分,但评价得分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值。
1.2 信阳市指标表现
从22项一级指标来看,信阳市在获得用气、获得信贷、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信用环境建设等6个指标上表现较好,排名均位列省内前6名,属于信阳市优势指标;在项目保障、市场监管、纳税、保护中小投资者、跨境贸易、获得用水、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办理建筑许可等9个指标上表现良好,排名均位列省内第7~12名;在政府采购、获得电力、知识产权、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企业权益保护、招标投标等7个指标上表现一般,评价得分排名均位列省内第13~18名。
1.3 信阳市县域表现
2021年,信阳市县域营商环境总得分为85.81分,省内排名第8名。其中,市辖区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得分为85.79分,县(市)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得分为85.84分。
2 信阳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信阳市通过采取政策引领、对标先进、自查评价、查缺整改、制度巩固等措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与先进地市比,与企业群众期盼比,与上级要求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也对下一步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就目前情况而言,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阳市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制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在企业用地保障、用工成本、融资、产销对接、企业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一些领域“最后一公里”末端还未打通,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不佳;政务服务平台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企业减税降费、免申即享需要进一步细化举措;规章、制度、条例不能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监管滞后;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待降低;企业服务和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信阳市营商环境评价中部分指标名次排名相比省内其他地市高,但這种领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全省来看,信阳市虽然进入了全省第二方阵,但仅处于第二方阵末位,较全省平均得分低0.56分,与全省第一方阵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只是体现在评价指标提升上,而没有充分体现到高质量发展上及企业满意度上,这样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
2.1 工作机制不全
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涉及众多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信阳市虽于2020年建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但一方面小组成员较少、力量较薄弱,且部分承担营商环境建设任务的单位尚未纳入;另一方面,作为市级层面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未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一些需要市级层面决策的监督管理机制,如定期督导机制、监督问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尚未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难以落实,难以见到成效。
2.2 服务意识不强
集中体现在企业满意度方面。信阳市本级在全省排第15名,8个县在全省 103个县中排名均在80名以后,2个区在全省54个区中排名均在40名以后,市县(区)两级均处于全省第三方阵,特别是存在“重评价、轻建设”问题,没有打通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没有真正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没有从如何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更好地提升服务质效方面去深度思考和研究,缺少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
2.3 法治环境不优
随着科技发展,企业无界化、跨界化发展日趋明显,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企业新形态,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层面表现尤为突出,企业常常面临多头执法,“分段治理”仍然存在,执法部门在监管边界、时间和空间划定上标准不一,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到位,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有差距,政策不够精准有力,机构改革后,部门之间“物理整合”未过渡到“化学整合”,管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负面清单化管理仍需进一步规范。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现象依然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执法、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时有发生[2]。
2.4 改革深度不够
一是“放管服效”改革力度不够。对获得水电气、企业开办、劳动力市场监管等涉及部门单一、协调事项较少的单一型指标,部分单位推动力度不够,没有站在企业角度去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存在举措不实,改革实效不明显现象。二是协调配合力度不够。每个省评价一级指标均需众多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才能真正落地、取得实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评价、整改、提升中相互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职能交叉重叠,边界不清,责任不明的任务,协调联动意识、主动配合意识不强[3]。三是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包容普惠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指标考核的是地方人文宜居投资环境等,与当地经济发展实力高度正相关,需持续投入积累。受信阳市公共财力所限,信阳市在医院和学校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不足问题。
3 新发展格局下优化信阳市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该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优化营商环境,以内生动力激发经济活力。
3.1 优化政务服务基础环境
学习衢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功模式,以政府数字化改革为支撑,大力推进政务系统融合、强化数据支撑,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着力打造高品质高效率信阳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办”。以“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为牵引,按照“一件事”理念,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真正做到“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只跑一次、一次办成”[4]。打破数据信息共享壁垒。推进数据信息归集整合,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统筹开发业务协同平台,杜绝信息化项目部门间重复开发、系统不通、数据孤岛等情况,实现数据实时推送与回流。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围绕“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最大幅度减少时间、环节、材料,降成本,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事频率高的多个单一事项整合成多方协同联办的“一件事”,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跨地域业务协同,推进办事流程不断优化。
3.2 提升市场服务协同质效
把握实现从“官本位”到“店小二”思想转变这个关键,把企业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私事、家事,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完善案件调查处理机制,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进一步规范明确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受理主体、受理范围、办理流程、办理标准及结果反馈,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整合完善“12345”市长热线平台功能,开通营商环境监督投诉举报、受理转办、限时办结、评价反馈的综合服务平台,便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能够得到便捷高效的解决。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将涉企政策宣传纳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畴,要把握机遇,吃透用好政策,跳出思维定式,主动靠前服务,确保减税降费、融资服务、用工用电保障等政策红利能够应享尽享、直达快享。以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网络新媒体为依托,开设“营商环境”专栏,打造营商环境建设的舆论宣传主要阵地和涉企政策发布的权威平台。建立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担任监督员,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3.3 提升法治服务规范水平
要加快完善部门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事项清单、实施细则,完善执法人员库、检查对象库,制订部门年度抽查计划并做到全部落实。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科学配置监管资源,进一步全面、及时归集企业信用风险信息,结合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建立更加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各类涉企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关联分析,对各类企业实施分类[5]。强化企业权益保护,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涉企案件慎用强制措施。
3.4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针对目前信阳市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畅通人才引进、流动渠道。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性、引领性人才 ( 团队) 和合作项目。采取“项目+平台+人才”模式,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紧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科技创业投资人等。支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以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从事科技创新或离岗创业。同时,要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搭建外商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外商投资各项信息,完善外商投资激励措施,积极申报创建外资研发中心,引导外商加大在信阳的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完善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机制。
4 结束语
评价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优劣,不能只看营商环境评价得分的高低,营商环境的现实评价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取决于当地政府“放管服效”改革的深度,是否真正打通企业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也取决于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和落地效果。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只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群众着想、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谋福祉,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经济高质量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50.
[2]龙海波.新发展格局下的营商环境优化[J].人民论坛,2021(20):87-89.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20.
[4]弓顺芳.优化营商环境视域下“放管服”改革的整体性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40):66-68.
[5]刘智勇,魏丽丽.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研究综述:发展轨迹、主要成果与未来方向[J].當代经济管理,2020,4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