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工学一体”与农村小经济体区域电商发展双促进建模
2023-08-13宫航
宫航
技能强国战略下,“工学一体”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复合型、技术性、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通过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融通,有助于避免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眼高手低”现象,有助于多元主体的合力参与下培养一批面向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如何围绕“互联网+”概念赋能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创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此,“工学一体”与农村小农经济区域电商协同发展双促进模型的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以贵州地区为例,探索该区域职业院校“工学一体”与农村小经济体区域电商发展双促进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验证该模型推广和实施的可能性与价值意蕴,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与振兴提供优秀的案例借鉴和思路引领。
一、“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厘定
贵州地区作为我国西部经济的核心省份之一,承担着我国西部经济崛起的重任,该地区职业院校众多,“工学一体”模式在本地区的推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职业院校而言,“立德树人”是开办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務,旨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符合新发展观要求、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职业人才队伍,从而践行“技能强国”战略的推进,落实《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实施。换言之,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的“即插即用”性,重视学生与现实需求的直接对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显然,“工学一体”模式是补齐人才培养短板,锻造学生匠人精神的有效路径,值得研究与推广。
从培养模式上讲,“工学一体”通过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通,旨在培育一批技艺精湛、品行高尚的能工巧匠。如对于电子商务或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即要从顶层设计上重视“工学一体”全过程、全环节的贯彻落实,如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场地以及师资建设等,并将相关电商企业的典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互联互通与互相赋能。显然,将职业院校的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相互结合,不仅能够形成技能人才培养的合力,也能实现彼此的互利共赢,形成社会与教育的良性发展。
从培养效果上讲,随着《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无论是对职业院校而言,还是对用人单位、师生教学、家长评价等而言,这种技能培养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教学的提质增效,有助于校企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工匠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如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校企联动或企业入驻等形式,双方可立足各自优势,围绕共同需求,从专业发展规划到课程体系构建,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到工作实训,构建一套工作与学习有机融通的教学体系。
综上而言,只有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观与发展观,只有全面落实“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才有意义,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民族的复兴才能有更多的能工巧匠。贵州地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一体”模式,对于培养区域人才,构建区域经济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贵州区域电商与农村产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围绕乡村的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视域下,“互联网+”概念已经渗透至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如教育领域的“技术+教育”模式,如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显然,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对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契合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有助于突破农村市场的地域局限性,有助于革新农村产业的发展形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产业化。
近年来,贵州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总体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在农民创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价值。如在营销形式上,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产业正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实现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拓展,农业大县中书记直播带货、网红代言等,有效带动了小特色农副产品的大消费,进而形成了从农村电商发展到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做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但是受区域性以及小经济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贵州等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仍然存在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主体沟通匮乏、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低、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电商服务质量低、线下服务链条缺失等问题。因此,如何围绕“互利网+农业(生态旅游业)”推动贵州地区农村电商的科学发展,如何借助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盘活农村经济活力,是贵州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与疫情后的消费回流,农村电商必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人才培养、品牌意识是推动贵州地区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对滞后性,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发展环境,都不利于聚集创新型电商人才,进而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这也是阻碍乡村振兴中劳动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与农村电商的培训方式不无关系,如缺乏健全的培养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在品牌建设方面,受农村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贵州地区大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产业虽然注重品牌培养,但其品牌建设及其品牌效应并不明显。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尤其缺乏的是对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产业等相关方面的创新营销模式。当然,这也与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低等因素有关。但无论如何,这都造成了农副产品的滞销与农民增收的弱化。因此,从人才培养与品牌建设角度讲,农村电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特色农产品特点的挖掘,是推动农村产品产业化、电商品牌优质化的关键。
物流服务和区域旅游业也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在保鲜期方面具有特殊性,因而对配套的物流服务要求较高,但农村现有的物流产业体系并不健全,缺乏针对农产品特性的专业化电商物流团队,在采摘、运输、装卸、配送等环节的不专业会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率较高,无法发挥其“鲜活性”。另一方面,随着贵州区域内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提升,贵州本地就存在极大的“周边游”市场,但是当地旅游产业一系列的电商宣传、服务等存在方向不明确、思维固化等问题。以上两个方面都是贵州电商提升发展的契机。
三、“工学一体”与农村小经济体区域电商发展双促进模型
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与业务实践相结合。对于贵州地区职业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言,结合贵州的地形与资源优势,尤其针对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职业院校与农村区域电商企业可结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推进校企融合,如组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以实践小组为引领等,既能解决农村电商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问题,也能解决學生“理论充足而实践有余”的学习惯性问题,更能够在共同推动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践行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工学一体”模式强调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即发挥学生自身的技能优势,其中包括:农村电商、自媒体平台的嫁接,如抖音、一码贵州、千千惠等周边电商平台的嫁接;推广,如网店开设、产品包装、直播带货等;经济可行性分析,如构建SWOT可行性分析、边际可行性分析、PM项目可行性分析等;物流服务,如智慧物流优化。学生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助力农村小经济体的产业化发展。因此,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结合意识是关键。
围绕农村电商企业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匮乏的问题,贵州地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主动从校内向校外求资源、求发展。如针对贵州农村山区的特色农产品企业,院校可组建专业实践小组渗透至电商企业,并为其即时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为电商企业发展注入专业活力。一方面,在培养规划与课程设置方面,要对接政府与农村电商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与课程体系,尤其是将农村电商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专业能力与实践意识;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进一步渗透至商务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致力于建设基于电商集群全价值链配套的人才培养制度,从而推动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此外,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针对农村电商企业在品牌效应上的缺失,要重视品牌建设等专业课程的渗透,即以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助力农村电商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结 语
综上,在高质量、新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区域电商的发展不仅能极大地拓展农民的创收渠道,而且能引领农村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真正“走出去”。但是基于农村电商存在地域性,往往会伴随着电商人才流失、物流服务落后、品牌意识薄弱等现象。显然,以现代职业院校的“工学一体”模式为契机,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定能为农村小经济体赋能区域电商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融合,职业院校学生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中倒逼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创业与创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