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的天然之美
2023-08-13任磊
任磊
李娟是新疆新生代散文女作家,她以《遥远的向日葵地》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李娟的写作富有天然之美,她独有心机地将自己的“视觉发现”像石子一样投入“心湖”打漂儿,从而让心湖浮出串串“情感涟漪”……如果这个发现是她个人的,又必将“心湖”泛起的“涟漪”投射到哈萨克牧民身上;如果周围没有人,她会将情思衍射至大自然与人文理性高度。她取材于原汁原味的自然和生活情境,表面看有些生糙,但因与其情感血肉相依,反而质朴中有灵性,本真间现天机。李娟的散文情境是读者深挖的重点,她从视觉经验出发,带动心意辗转,释放出款款诗意,亦真亦幻。
无论是李娟的长篇散文《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和《羊道》三部曲,还是她的《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都善于将欢乐、愁绪和希望在日常故事里相互交织,琐碎中明朗,生动中婉转,活泼而又不失深沉。因她的文字带领读者从陌生到熟悉哈萨克牧民和阿勒泰的风土人情,又因迁徙带来的茫昧反而形成迷人的光晕,还因她与不同人、物所做到的身心融入,她的作品总会令读者对牧民的精神产生史诗般的感动。
下面结合李娟的具体文句来详细分析,让同学们从实例中领会她的创作特色,探求李娟天然之美的写作路数和个性魅力。
视觉经验+反问比喻+通感挪移
1.……我的影子是纯黑色的,掘地三尺也仍是黑的,界限分明地黑着……我动它也动,我不动它就不动了。想想看,它是我造成的。我身体里有着怎样沉重深厚的事物和想法,才会投下这么暗的影子……
——《深山夏牧场·我的游荡》
2.傍晚,陌生的马群在上弦月之下奔腾过旷野。满目枯草,却毫无萧瑟败相。谁说眼下都是死去的植物?它们枝枝叶叶,完完整整,仍以继续生长的姿态逗留在冬天的大冰箱里。
——《冬牧场·荒野漫步》
3.从我站着的这个角度去看,大地的广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的广阔,微微地倾斜着。
——《我的阿勒泰·河边空旷的土地》
4.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最后,大地渐渐轻盈无比,载着我动荡着上升。而天空却蓝得凝固了,沉重地逼临下来。
——《遥远的向日葵地·大地》
写法提炼
为什么李娟的视觉经验总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因为她的视觉经验是形而上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纯黑色的影子、无萧瑟败相的植物、倾斜的大地、大地载“我”上升,她总能以非常规的视觉经验去启发心灵感受,看到的画面和感知的情境,在真实中有些神秘,在神秘中又越发真实。这种写法,充分利用不一样的视角打底,以“谁说……都是……”的反问、“大冰箱”的比喻及“枝枝叶叶”“完完整整”这类“AABB式”词语的反复咏叹,形成凝重而深邃的“心湖”。从眼睛出发到心灵感知,她的文字激起“心湖”的涟漪不断,这便营造了她文字的独特魅力。“黑影”书写的是心灵一时无法突破的状态再现,“不败枯草”则是虽枯而挺之的精神写照。1和2两段注重写心。“大地”在“广阔”中倾斜、行走着“上升”和天蓝得“逼临下来”,使人与大地呈现出一种主客交错的关系,3和4两段注重写动。李娟的文笔充盈着天然、深远却撼动人心的力量。
诗意的世俗、活跃的深沉、谦虚的张扬,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在李娟那里并不相悖。“写心”的李娟,既呈现对自己这个生命体“黑影”的好奇,也有对自我的审视;既聚焦“不败枯草”的顽强和整齐,也有对别样生命姿态的歌咏。“写动”的李娟,既在大自然中行走时意识到弥漫身心那种感觉的珍贵,又将“我审视大地之斜”和“我被大地带着上升”的幻觉叠加,形成主客置换以及通感挪移,真是妙不可言。
“小醉”味道+想象内化+融入求得
1.那样的风!从极远的天边长长地奔腾而来,满天满地地呜鸣……这大地坦阔,看似四通八达,其实步步都有可能通向永远回不到上一步的地方。
——《我的阿勒泰·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
2.集体买裤子的情景十分壮观,先是所有人一起脱,然后所有人一起穿……满地都是鞋子,至于人——人全站到柜台上去了。大家都挺爱干净,担心裤脚在地上拖来拖去弄脏了。好在我家柜台很结实的。上面铺了厚厚的木板,而不是像城里的商店那样铺玻璃。
——《我的阿勒泰·喀吾图的永远之处》
3.大家的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簌簌掉得满脸满脖子。要是有咧着嘴睡觉的习惯就惨了!
——《冬牧场·最重要的羊粪》
4.除了挖野葱,卡西还不停地从路过的松树上抠松胶,半天却只收集了一小把。这是用来当泡泡糖嚼的……卡西见状,从自己嘴里掏出来一块已经嚼了半天的、完全软化的胶团,慷慨地送给我吃……我深思熟虑了两秒钟,接过来毅然丢进嘴里……一个人把自己嘴里的东西掏出来给你吃,这是多大的信任和亲热啊!于是我边嚼边向她道谢。
——《羊道·前山夏牧场》
写法提炼
李娟在上中学的花季年华里,因贫穷辍学打工,后辗转从四川来到新疆开始经营杂货铺,她在生命的任何时刻都没有忘记写作的初心。李娟散文的天然之美,源自真实生活,又比真实生活更有味道。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是阿勒泰地区风貌和牧民生活的醇厚味道,是沉浸其中而又略显超拔的“小醉”味道。李娟怀着对边疆生活的新奇、激情和执着,记录并创造了她的一个又一个“不一样”。那鲜活的,甚至天才般的笔触汩汩流淌,来源于她对阿勒泰寂寥、艰辛、欣喜等万般滋味的坚守。天然地生存、敏锐地发现、持久地写作,造就了李娟的文学王国。
边疆的大自然自有不一樣的地方风貌,边疆的牧民自有不一样的生活场景。李娟跟随牧民和商机四处迁徙,获得了独有的生命境遇与生存体验,她的散文发散着荒野新领略和游牧旧元素。梭罗认为野性的荒野最具文学的活力,很多同学会写出风从天边奔腾而来的情状,但写不出进一步“满天满地地呜鸣”的句子。这是为什么?因处于某一情境中,若听不到这种情境引发的内心的声音,就难以写出荒野的原始魂魄。而内心的声音又怎么听到?首先要让荒野内化于心,其次要把吹过荒野的风——拟人化或把它想象成一匹狼,这样内心深处的体悟就形象逼真了。
作家赵丽宏称李娟散文具有“天籁”,那种天然节奏和人间韵律令人痴迷。说到人间韵律,哈萨克牧民“集体买裤子”的场景,被李娟敏锐捕捉到,这种“很多人站到柜台上换裤子”的奇观令人忍俊不禁,又乐观酣然。有趣的是,李娟还特意把她家的厚木板柜台与城里商店的玻璃柜台做了对比。她以观察者的方式记录着,写作成为她内心情感的喷吐方式。
《冬牧场·最重要的羊粪》一文中的情节,给人真切的体验感。在羊粪窝里过夜,千万不能仰面张嘴睡,否则羊粪会入口的。李娟没有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通过生活的真实,揭示在艰辛历程中随遇而安、幽默处之的诙谐心灵状态,厚重中有轻盈。而在《羊道·前山夏牧场》中,卡西把小半天收集嚼软的松树松胶当泡泡糖送给“我”吃,如此“慷慨”如此“亲热”,仅仅迟疑两秒,“我”便接受大嚼,并嚼着道谢。李娟不忌讳、不拒绝,毫无保留地融入了哈萨克牧民的传统行为和认知,她寻求同声相应、同福共享的精神境界。
融入天然,才会求得美感。有些同学对生活中的艰辛之事躲闪、对人情交往过于敌意,没有深度参与,哪儿来独特感受的好文章?学会文章写作技法只是初级阶段,能随时随地身心投入生活才是写出真情感悟的“王道”。
结语:“为边疆生活立传”+第一现场+象征主义=天然之美
李娟凭借“为边疆生活立传”的使命感,在牧民与“我”、大自然与人的全景关系中勾勒生活样貌,既有天然真实的生活气息,又还原了视觉与心灵的轨迹。她时时刻刻都是天地的观察者、事件的参与者,众多生活的“第一现场”远比道听途说品味要深、站位要高。李娟虽为汉族人,却能与边疆的牧民成为姐妹兄弟,而当地人与外来户视角所形成的错位也恰为风景。身为异乡人的进场或在场,使她个人心灵感受的呈现显得更为有趣。
李娟散文的天然之美,在她的代表作《遥远的向日葵地》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也是其中某些章节被列为中学语文阅读题的缘由。李娟把母亲在向日葵地拼力干活的形象,以象征主义手法描绘出“农神”色彩,并与野性的大地壮阔的生命力相契合,令人惊艳。而只声援不战斗的小狗赛虎、具“叼鞋”不良嗜好的大狗丑丑、厚爱众多“后宫”成员的瘦矮公鸡,还有跟屁猫、兔子和鸡鸭等描写,写出了向日葵地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同學们可找来细细品读。
李娟潜心“为边疆生活立传”,加上生活在第一现场及象征手法的深情描摹,将她的视觉经验和文字的“小醉”味道统归一体,让其散文的天然之美越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