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模式探究

2023-08-13杨凡凡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小共育家园

杨凡凡

(通渭县第五幼儿园 甘肃 通渭 743300)

引言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启蒙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的启蒙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以示范和活动来引领他们。幼儿对大人的模仿胜过所有策略的教育。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除了受言传身教的影响外,主要是通过教育部门规定课业学习来提升学业水平。因而,当幼儿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面积极的小学教育引导,使幼儿进入小学校门后,能够做到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而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了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相反,倘若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就会致使学生在身心健康阳光成长方面、社会适应能力养成方面出现各类各样的问题,不益于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可见,做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幼儿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引领,更需要整个社会各部分来助力幼小的衔接教育。经实践论证,家长教育实施价值的充分体现,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幼儿园改革工作开展中的实施者要认真学习《意见》中的各项内容,从而确保在幼小衔接背景下能够推进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落实。

1.家园共育模式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幼儿阶段的孩子通常在情感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事物一般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小学也保持着一定的向往之情,期待融入小学生活,但因为习惯了幼儿阶段的学习生活模式,并且已经与同学建立比较深的情感关系,同时又对小学未知的生活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接受教师更严格的管束,不愿意承受繁重的学习课业压力。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幼儿教师则要多与家长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以实现掌握每个幼儿的情绪和心态变化情况,培养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做到与家长开展合作式的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环境,建立初步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更好地实现幼小联动,通过“我们要上小学了”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小学,参观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心里有一个积极的准备。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和亲戚家的小学生多接触,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克服对小学的恐惧心理。最终通过有效的情感衔接,激励幼儿自觉产生对小学良好的向往之情;同时,为避免幼儿在人交往中陷入局限性的状态,不能在进入小学后很好的适应新环境,解决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胆小、不主动、不友好、无耐心、不积极求助等问题,以实现通过让幼儿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得到充分发展,更加快速地结交到新朋友,克服孤独、沮丧、兴趣低等不良心理,家长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合理的教育培养策略[1]。

在家园共育模式实施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以及主动性和独立性对于有效实现幼小衔接目标同样重要,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方面,要让幼儿通过有效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新规则,树立需要完成的任务不推脱、不找理由的正确理念。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分的宠爱和行为包庇;主动性的有效培养是增强幼儿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教师和家长要避免管教过于严格、面面俱到及小心谨慎,要让其能够以放开心态主动参与、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还要能够自主与同伴进行合作,对活动进行规划以及创造条件进行游戏,对于冒险性和探索性的游戏活动要进行适当的鼓励;独立性的培养不仅与幼儿进入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方式有关,还与其在日后的深入学习和长大后参加工作密切相关,在独立性的有效培养下,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够更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课间和课余时间,保持科学的时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实现自理,明确需要做的主要事情和次要事情,从而减少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性。

2.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模式实施需要注意的误区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家园共育模式实施中,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避免过于迷信学校和教师的权威性,不能将择优选择学校看的过于重要,而要多与教师共同努力,对幼儿进行尽心尽力地教育;不能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大班需要关注的重点任务,幼儿在经历短暂突击教学下并不能完全做出有效的改进,需要在幼儿阶段的全过程逐步实现良好的教育成长目标,特别是家长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态度与行为,积极配合完成幼儿园安排的任务,并做到多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在幼小衔接的实现方面,家长还要改变将培训班看的过于重要的观念,要避免给予幼儿过高的期待和压力,而是应给通过自身的努力多给予他们关怀与适当的家庭教育,要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家孩子特点,并做到与幼儿园教师有针对性地共同进行教育培养;此外,还应认识到幼小衔接不是让幼儿在幼儿阶段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其获得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思想情感,所以在教学策略实施中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对家园共育模式实施进行更全面的考虑[2]。

3.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模式实施教学策略探究

3.1 三方座谈会有效落实

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来说,要转变忽视三方座谈会的状态,认真落实好相关工作的实地开展,以实现在座谈会召开下,一致达成教育思想上的共识,实现在教育内容和策略上保持统一性和联系性。在会议召开过程中,还要与当地的主要小学做好沟通工作,最好让教导主任和一年级教师参与到座谈会中,会议中应重点阐明提升幼小衔接教学有效性的教育意义、对具体工作开展的计划构想,还要分析小学与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中的区别与联系,阐述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及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与家庭应为小学学科教学做出的教学准备工作,最后在相互交流下,达成三方在教育上的共识。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主动参与尤为重要。为此,可以定期举办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请家长分享培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鼓励家长对现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提出意见、建议,幼儿园及教师收集、整合家长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游戏化教育活动。如一名家长指出自己会邀请刚上小学的邻居朋友到家中做客,向孩子介绍小学校园环境与学习特点。幼儿园可以借鉴该案例深入小学,录制课堂视频、展现小学生风采,为幼儿提供新鲜的小学信息,让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充满向往。此种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可以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发挥家长的智慧与资源优势,使得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更加丰富、灵活,在契合幼儿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强化幼小衔接教育效果[3]。

3.2 园内开辟“家园共育”栏目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家园共育是比较常用的增进幼儿园与家长沟通交流效果的策略,因此,要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在针对幼小衔接方面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可在“家园共育”栏目中设置专门的板块,内容要围绕幼小衔接相关课题实施情况进行展示,展示家园互动活动实际开展情况,还要涉及对交流中存在的困惑和难点问题的探讨,最好以图文的形式进行丰富展示,有条件的还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家园共育”栏目的设置要重点关注对幼儿本身的教育培养情况,还要让家长和幼儿园能够做到教育反思,比如,针对是否对幼儿的时间观念进行有效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成长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要组织家长进行共同商讨,还要利用好家长本身的资源条件,以实现探讨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对策,作为幼儿园负责教师要承担好自身的职责,认真参与到活动开展中,并做到将家长的建议和实用的经验进行总结整理,以实现与家长共同对“家园共育”栏目进行不断改进优化。

家园共育是需要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学前教育做好与幼儿家长的及时沟通,既能够让幼儿家长做好教学辅助,还能够在双向沟通与辅助的融合之下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为创设一个家园共育的良好教育环境。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及时地拓展沟通渠道,在相互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身的教学不足,做好共同商讨与探究,使得教育方法更加科学。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定期举办幼小衔接经验研讨会,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为幼儿家长讲述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和传输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着力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自主独立意识的养成。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即时通讯软件做好相互沟通的交流,通过QQ 或者微信的方式搭建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桥梁,也可以通过不同群组的探讨交流让幼儿家长提出有关于教学的意见,再通过相互探讨交流的方式提高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即时沟通软件为幼儿家长灌输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保障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双向发展,体现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3.3 推广亲子活动的开展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中,亲子活动是小学一、二年级一种不容忽视的兴趣活动形式,能够很好地增进家长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情感关联性,在密切的情感交流沟通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受关注体验,也可让家长、学生、学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让孩子对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平缓的过渡,而非“紧急刹车”。因此,学校及主要负责教师要注重沟通渠道的合理设置,丰富亲子活动形式,以实现提供更多的活动体验机会。在亲子活动设计方面,作为主要负责教师,要多争取幼儿园积极提供各方面的支撑,还要关注活动能否对学生的个性、素养、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同时,争取到全部家长的认同和积极参与配合也非常必要,从而保障亲子活动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可开展亲子共同饲养小动物或植物、亲子运动会、亲子图书馆共同阅读、亲子制作、亲子进行教学准备、亲子家政等活动。亲子活动的最大目的强化亲子之间的情感,让彼此之间互相理解,让孩子能够在活动进行中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小衔接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家长开始的[4]。

3.4 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家长个人的力量和教师单独的力量都是比较有限的,不能实现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双方的条件优势。家长要在家庭教育活动和亲子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也应通过不断研究分析向家长推荐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章或书籍,《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对大班幼儿的重要性》、《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入小学前的准备》、《指导孩子阅读方法》、《爱与自由》、《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爱,所以节制》,通过向家长推荐这些教育书籍,树立其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教师可与各班家长分别组织开展沙龙活动,从而确保能够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学习,教师要多帮助在家庭教育上遇到难题的家长,解决他们的困惑,在集体商议下制定合理的计划,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培养,为进入小学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更有效地保障家长对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配合,使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得到有效落实,还应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以实现对幼儿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督促,帮助更多的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的差异性和联系性,并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家长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最好让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中,以实现对幼儿学习时间、学习习惯、睡眠时间、一日活动进行合理的计划调整,不仅要利用好家长资源,还要善于在实践中进行家园共育,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学校和家长犹如一车两轮,只有同向用力,才能行稳、致远!

3.5 构建“幼小”立体教育体系

在家庭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偏向文化教育,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不够完整的。最为直观地表现就是部分幼儿家长过于注重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也就导致幼小衔接存在着小学化现象。而通过家园共育,让家庭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地发挥自身的监督辅助作用,既与学前教育一起构建立体的教学体系,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要想构建立体的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教学体系,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做好家园共育,再通过有效连接使家庭教育做好监督辅助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好家园联动,构建立体的教育体系。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本源的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为幼儿家长传递一些有关于幼小衔接的教育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家长更加科学且正确地认识幼小衔接,并且更着力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还要为幼儿家长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让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等地方接受书香的熏陶,或者是让幼儿家长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6 引领幼儿积极面对全新环境

即将进入的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适应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困难、挫折等因素,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接触交流,在幼儿的心中对小学段的生活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自信,能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如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绘本阅读进行教育,如《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我不想做斑马》等故事,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元素,让孩子们了解到自信心的重要性,同时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不同的事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朋友们要尽可能使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幼儿,如“哇!好厉害!”“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个优秀的小孩!”“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等,这些肯定、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中,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幼小衔接这项教育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因此,家长、幼儿园及教师都应提高重视程度,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误区,从而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猜你喜欢

幼小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