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3-08-13张文辉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能力

张文辉

(文县第一中学 甘肃 陇南 746412)

处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相较于以往有了很多不同,传统教育当中,更为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核心。现阶段,对于人才的定义更为丰富,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侧重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更新历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入手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能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才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真正意义的关键。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知识也是比较严谨的,而且知识内部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关系,现在的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已经解决了以往的螺旋问题和循环往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但是,却对整个课程的整体性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使得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影响到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需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建立起一个完整、严谨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来把控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在高中时期,属于人文学科,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要让学生具备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民族团结、民族自强等知识融入到知识转移之中,引导学生在迁移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形成全局观、大局观,运用辩证性的思维,分析和研究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荣誉感,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国家情怀,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历史学科当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于片面,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不足,这方面能力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问题进行指导,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有针对性的解决历史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所掌握的经验,进行问题的相关迁移,从而让学生在遇到历史难题后可以顺利解决,此外还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到现实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研究、处理问题,从而得到相关的启示。

2.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历史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很少引导学生深究知识的内涵,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不重视。填鸭式的历史教学使得学生的课堂地位极为被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师单一的讲解很容易引发学生不良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这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开展联想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运用“联想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套关于历史知识的结构,然后通过联想的方式,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历史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基本内容进行转换、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特别是当遇到历史问题时,能够自主地将基础知识与问题结合起来,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这里面有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而言过于复杂和繁琐,在这段时间里,教师要利用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点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古代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将“军机处”的知识转移到自己的脑海中,让他们对古代的君主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军机处的影视片段,或者是视频资源,以及相关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并适时地补充一些历史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在学习“半殖民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很难进行知识的迁移,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象鸦片战争之前的情况。从政治上来说,这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在鸦片战争后,国家失去了政权,自然经济解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学生通过联想之后实现知识的迁移。

3.2 采取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运用生活化的方法,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搭建起一个桥梁,两者不再相互脱节,这样可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从本质上讲,历史知识与过去和现实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借鉴前人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中,能够得到迁移能力的提升。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教材中所讲的“五四爱国”时,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这部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向学生展示五四爱国运动百年庆典的录像,同时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五四广场”等著名的地标,让他们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现实社会中有哪些爱国事迹?作为青年人,我们需要在社会当中承担起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提问后,引导学生迁移自身所学的历史知识,借助所学内容来分析和研究文艺,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从而提高历史迁移能力的培养效果。

3.3 开展计划性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迁移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有计划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有计划的方法,指导学生制定完整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案,并使他们了解到怎样进行知识的迁移。在制定学习方案时,要明确具体的基本性学习任务,自主地进行历史知识的迁移,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作业,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展现自己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充分体现规划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方面的优势。比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历史知识遗忘规律进行研究,指导学生制订迁移式的学习方案,合理安排预习和复习的内容以及时间,使分散式的复习和集中式的复习相结合,把回顾式的复习方法融合到一起。老师可以针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设定问题,并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案,通过回忆复习,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计划性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把以前回答错误的问题、记忆模糊的地方都记下来,然后不断地查看记录下来的内容,避免重复的问题出现,学会清楚记忆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对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4 采取举一反三教学,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举一反三”的方法对学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借助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进行历史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在面对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来进行迁移和分析,具备解决和探究的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历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高中历史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属于封建皇室之间的斗争都有哪些?一为七国之乱、二为靖康之变、三为靖难之役。”这个问题是考查学生对我国封建王朝皇族内部斗争方面历史知识的理解,其中一和三属于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就要重新温习有关皇室斗争、统治阶级斗争的知识,在记忆不清晰的内容上,需要运用不同的知识迁移方式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接着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有何建树?一是辛亥革命之后,为维持民主共和国体制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二是坚决反对袁世凯;三是提出国共合作的建议”问题一出,学生就可以根据错误的判断,去解答新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三,但是随着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正确答案会变成一,这样,在学生举一反三回答问题、研究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具备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很有帮助。

3.5 立足学生实际,提供知识迁移条件

如果把学生的看成是一颗种子,那么民主、自由、活跃的课堂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学生要能自学,能思考,善于提问,才能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的自主作用,教师要注重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自主的控制课堂教学。比如,老师可以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体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协作,绘制出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认知的迁移,并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帮助,来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集中模板,可以有鱼骨图、逻辑图、树形图等,并将夏、商、西周视为三大关键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的细分。将时间、目的、影响等视为理顺历史知识、延长时间线、强化认知迁移的支撑点,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皇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体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精炼,让思维导图更具逻辑性、综合性和连续性,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并有效地增强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6 关注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所有的历史现象都不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发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所掌握的东西,有某种相似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的内容。在高中历史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段,使得知识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传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首先,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新知识和老知识的联系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后面要学习的内容,为以后的知识迁移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以前学到的知识与其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很好的联系,为新的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研究。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学科的内容,还包括了地理、语文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学好历史,既要掌握历史知识,又要有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通过对历史、语文、地理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研究古希腊文明的时候,可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形成的影响,这时就需要结合地理知识来进行分析。

3.7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历史课堂

迁移能力的良好发展依赖于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素养、历史知识结构,并在习得性学习态度的支持下,获得新的知识。使新知识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体验、学习计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习知识迁移的目标。在过去的高中历史课上,老师习惯于控制大局,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和实践之中,教师以为通过实施教学方案就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在高中历史课上,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僵化、被动、兴趣低而不能主动的参与到历史课堂当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过去的革命有何不同”,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够实现以疑促趣、以趣促学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帮助学生厘清事实、阐明因果关系、评析历史事件的地位,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8 科学进行评价,促进迁移能力提高

目前,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估,把评价与考试成绩、课上表现相提并论,没有通过课堂评估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增强。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以评促学的效果,并以评估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并在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需要注意一点,课堂评估需要遵循客观原则,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柔和、准确,不能使用过多的语言,以免影响学生的认知迁移和发散思维,要保证学生通过评价,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对新知识学习的信心。课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并对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迁移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教师可以紧紧围绕着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再次讲解,为学生在迁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以评促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高中生要具备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历史教学模式,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