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2023-08-13杨小勇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直觉美育美术

杨小勇

(陇西县权家湾镇权家湾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1)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下对美的意识和观念,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有正确的信念和情感道德观念。教师的任务是传递人类文明,让我国的优秀文化可以传承下去,教师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尽心尽责地给学生“解惑”,让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人类文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审美艺术下培养创造力的意义

美术教育作为人类传播美术文化知识,传承社会知识,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实现人们对审美的愿望的一个教学,会在社会不断进步与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地走向成熟[1]。可以说,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更准确地说,美术教育是利用教育给学生传递社会文化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美术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又将美术看做媒介,利用课堂教学,有意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提高学生的智力值。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也仅仅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有探索的意识和精神。

《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所有美术课都不得忽视,美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是让学生形成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贯彻落实全面发展观的教育方针,提高所有社会公民的素质。在《大纲》中也指出了,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该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落实全面发展观的教育方针。

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而智育又是形成美育的基础,美育的进步又可以反作用智育,正确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智育良善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真善美的进步发展,无形之中让社会也变得更加的美好。美育是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无论是神秘莫测的大自然,还是学生的穿衣住食,无论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情感,还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情绪情感,都和美育有所联系。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美育,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利用每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中的人物与具体的事情,对真善美、假恶丑有简单的认知,在无形之中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研究表明,在审美教育中效果最直观的教育模式就是“寓教于乐”,将审美道德观念渗透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到细致入微的艺术教育。智育和美育可以说是互相辩证关系,智力的发展和大脑相关,而大脑又分为左脑与右脑,左右脑可以说是既独立又互相依靠,分工明确,左脑更加偏向于人的逻辑运算、语言表达等,右脑更加偏向于音乐、创造力、美术等。因此,在审美艺术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也应该还在艺术教育中重点发挥小学生的创造价值。

2.审美艺术下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的场所是在美术课堂,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贯彻落实全面发展观呢?

2.1 调动兴趣

兴趣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该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应该在学生的个性特点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材料,再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2]。确实,倘若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有兴趣下的学习质量比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学习质量要高几倍,学生在没有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的情况,就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小学期间的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在给学生讲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利用在课堂中展示活泼有趣的画面、故事情节、动画等,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比如说,在“中国画写意蔬果”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有趣味性的故事与画面等,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中,也给学生讲授了中国画落墨即不能更改的小知识,这个有关中国画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家因为自己的才华横溢而获得了皇帝的赏识,皇帝也赏赐了这位画家一把扇子,画家可谓是高兴极了,喝起了小酒,但是在醉酒后,画家拿起了画笔,墨汁也随之滴在了这把皇帝赏赐的扇子上,画家的酒一下就醒了,这要是说出去,自己的脑袋都不保,画家强制自己镇定了一下来,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画笔把那滴墨晕染了一下,不一会一个梅花的样子也就显现出来了,皇帝看到这把扇子之后,觉得这位画家的技术精妙绝伦,后又听说了这件事后,更是对这个画家非常的赏识,画家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学生在听了这个小故事之后,都想大胆地尝试一下,也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对中国画的小知识有了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2.2 培养洞察力

直观也就是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直觉与理性思考是人们思维过程的两大方式,直觉的形式是艺术,而理性的形式则是科学[3]。理性是通过定义、逻辑等推理出来的,直觉却是人们意识的本能反应。理性是通过事物的定义、特性等区分开来的,而直觉是把整个事物当作一个整体去感受的。具备一定创造水平的艺术家与科学家的主要特点恰恰都是拥有敏锐的直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可以观察到创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和层次,对整个信息资料都能快速地加工处理,具备探索性质的判断。根据直觉作为被多个创造家肯定的一个信息,得到了培养学生直觉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观念。爱因斯坦更是直言不讳说自己信赖直觉。

直觉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艺术”,因此,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可以更顺利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直觉,通过对学生一系列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外界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和具体的感觉对象相分离,展开多个维度的分析,提高整体把握程度,设计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教师培养学生直觉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和观察,争取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不但可以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还能分辨出事物的特殊性。比如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空间关系后,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将事物看作一个大整体去分析和理解,也不断地尝试,通过多观察、多思维、多动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敏锐性。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就是先通过大脑想象画面,然后再把每个画面不断的进行加工,在推导和演算过程中获得最终的科学结论。《相对论》就是这样形成的,爱因斯坦在自己观察力和直觉敏锐度的帮助下,发现了生活中的闪光点,并不断地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出在宇宙中的多种因果,最后获得了科学结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教师可以在审美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敏锐性和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水平的提高,获得艺术的核心素养。

2.3 培养想象力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就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4]。学生在有了思维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在审美艺术教育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描绘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所想的,所看的,绘画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散,学生也会在每一幅图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启发自己的心灵,促进学生创造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艺术课堂引导学生启蒙审美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接着在思考自己也想要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这几个目标都明确了之后,拿出工具进行描绘。

比如说,在“装饰图案二方连续”的主题活动中,倘若教师仅仅让学生完成临摹图画的任务,可能无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想象水平,教师只有通过让学生临摹之后,再进行自我创作,合理地利用自己理解的美术知识,现学现用,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艺术意识。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拿着自己临摹好的或者自己创作的图案向教师分享,让教师提出意见,但这个图案与这节课教师要求的知识点毫不相关,但教师也不能批评学生,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委婉地回答学生:“这幅图案很好,但假如可以在图案中渗透一些具有创意性的想法就更加完美了,自己可以再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图案和这次课堂的主题是相关的,如:毛巾上的图案、手帕纸上的图案、花伞上的纹路,平常用的卫生纸上也有简单的图案,窗花的剪裁等这些都和这节课堂的知识主题相联系,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这些图案渗透在自己的作品中,最终得出一个优秀的图画。”通过教师的这番话,学生的创作思路也就有了方向,通过自己的思维创作,让课堂效果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可以在审美艺术课堂中,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而言之,美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那样:美可以让人们心存善良,有正确的道德情感,促使我们信念端正。教师可以通过审美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创造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不断探索的意识。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还能让学生形成观察力和敏锐性直觉,促使学生可以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猜你喜欢

直觉美育美术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