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研究

2023-08-13赵天虎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知识点理念

赵天虎

(靖远县第一中学 甘肃 白银 730600)

引言

环境教育,顾名思义,通过教育等方式向人们传播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引导更多的群体参与到保护环境建设中,缓解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之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针对性的向学生传递保护环境等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在下文做重点赘述。

1.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价值和优势

高中地理,基于宇宙表面到人类生存空间都围绕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教师在区域地理,自然科学以及人文角度向学生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是地理课程核心三部分,新课程标准有机融合了以上三部分。基于保护地理环境等角度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同时高中地理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息息相关。基于环境教育可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

作为一门融合性学科,高中地理包含的内容较多,如社会风俗,海洋,大气,宇宙等等。高中地理课材涉及到天文知识,生物知识,物理知识,历史知识等等。例如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就包含多个学科知识。高中地理课材还有非常丰富的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必要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挖掘这些知识点,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高中生已形成了判断是非的理念,自身的价值观也相对成熟,所以学生应拓展学习地理知识的渠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渗透的内容

2.1 环境教育目标

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环境教育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思想,来培育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到自己与自然环境属于有机整体,自己无时无刻都生活在自然中,所以要和自然构筑和谐的关系,革新学生的意识,明确对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可以熟练应用保护环境的知识,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自身行为和自身态度达到统一,在树立正确环境保护的思想过后,可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2]。

2.2 环境教育渗透的内容

在新地理课程标准改革中做如下强调:要应用地理技能和知识的理念,为人类判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参照,使地理学生活和研究实践投放到自然中,针对环境问题展开积极的研究和学习,提出战略,解决问题,提高环保意识。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之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向学生灌输环保思想,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垃圾污染展开调查工作,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见解,去分析减少垃圾污染的对策。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池塘和河流的变化情况,找寻水流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搜集上述问题表达个人想法,提出改善环境污染的措施,学生找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自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学生也能增加生活使命感,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实践意义。

学校在校园生活中也可以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打理校园,参与校园的草木清洁工作。在公开场所设置标识语,倡导学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乱扔杂物,不得破坏公共产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校园生活是有秩序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建立干净的清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除了应用这种清洁清理的方式之外,学生还要在细枝末节中革新环保意识,比如在生活中不乱丢垃圾,不乱丢剩菜,来培育自身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来综合性的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环境保护法》,《植树法》,《森林保护法》等与法规相关的内容,在地理教材章节讲解过程中针对性的融合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比如在湘教版“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有机融合《耕地保护法》等法规和制度,并在该法规制度融合的过程中延伸到“风力堆积地貌产生的尘埃进入大气之后是否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通过设置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有效的进行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又如在湘教版“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低碳减排的原则和理念,在讲解完基础地理知识之后,将关注重心集中在经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上。

3.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在认知环境教育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教师在了解环境教育上大多是参照课本教材和一些参考书籍,能够实地考察或是去其他地区了解环境情况的教师数量较少。再加上各个学校因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均有差异,所以环境教育渗透融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未能充分的发展环境教育,各地区教育部门也未重视对教师和环境教育的培训工作,这也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的认识环境教育在课堂中的重要价值,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环境教育渗透和融合的质量。再加上一些教师缺少对课本知识环境教育的传授和讲解,在教育方法上墨守成规,未能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新型技术来整合应用环境教育的资源,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还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育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未能坚持以学生为重心的原则,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依旧处于被动的状态,不但影响了他们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产生了遏制。

4.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对策

4.1 深度挖掘地理教材,找准环境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要了解渗透和融合要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深度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做到课本和教育相融合。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逐渐的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某种程度上实现地理教材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统一,达到环境教育的核心目的。例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大气环境保护的知识点是本教学的核心目的,教师除了做出基础教学之外,也要对课本内容加以扩展,比如向学生提出发散性问题,如,生活中何种行为会破坏大气环境?生活中何种行为会保护大气环境?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彼此交流,互相探讨,从而在源头上明白保障环境的重要意义,也能让学生革新自身环境保护的理念[4]。

在湘教版“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内容中,教师立足于高中地理教材,基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介绍出国内外植被,土壤以及自然环境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在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的重大举措。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出荒漠化知识点,向学生告知荒漠化带来的危害与防治。在课中,教师还可以表明习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思想的主要意义。在区域开发过程中,要关注资源环境具有的承载力是教材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我们要在重视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办事,从而改善自然生态面貌,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总的来说,教师要立足于高中地理课本知识,在向学生讲解知识点过后,引入适当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2 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

与常规的地理教学有所不同,环境教育很多知识点是由基础的地理内容衍生出来的,某种程度上对地理教师的综合实力以及教学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要求每一位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调动学生关注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要构筑多元化且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环境教育的内容,激发他们深入思考。以往的教育方式枯燥又乏味,教师单一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有关环保的内容,然后将备课收集到的素材和信息向学生传递,这种方式仅讲解知识点,无法发散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所以教师要予以改革。

比如在湘教版“地球上的水”内容讲解时,教师要在讲解局部降水的发展情况时,对该板块的内容做出延伸,如环境污染引发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引发降水增多,教师引出热门话题,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直观的文字,视频,录像,在课堂中构筑真实的地理情境,引发他们思考,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环境问题做出讨论。再如在湘教版选修教材“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讲解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有关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构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灾害为社会,对人民带来的危害。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护能力。

地理教师也可以制作PPT,在课件串联地理环境的教育背景,构筑网络机制,联系环境教育理念的各章节内容,从而更加完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护,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将环境教育具有的优势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4.3 通过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保护环境的价值,可以为其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遇,比如让学生来到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让他们直面感受到环境污染为我们带来的危害。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小组成员结合所见所撰写实践调查报告,由小组组长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案设计,和小组成员在班级内部交流探讨,某种程度上也能加深环境教育于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调查机会,能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亲眼见识到环境发展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内心情感被触动,能真正的领会到教师讲授的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老工业区,应用专业的设备对当地的污染指数加以检测,为做出环境污染指数的对比,教师再带领学生前往新型工业区,再次检测污染指数,通过数值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哪个工业区污染程度更高?并说出其中的原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到我国环境状况,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愿,这对推进环境教育渗透教学有现实意义[5]。

同时教师也要设置环保习题,来推进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环境教育非常重要,教师除了关注教材,挖掘教材知识点之外,也要设置有关环保的习题,并在各个内容环节导入环境保护的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湘教版教材“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下问题“近些年人类的哪些行为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举例的方式阐述我国水资源,植被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收集和整理上述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在查找习题答案的过程中,能掌握更多的环境知识。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理念,不但能让学生革新环境保护的思想和理念,还能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后,了解自身肩负的职责。同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环保课题的研究,也能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将掌握到的地理环境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能明白保障环境,建设祖国的优势,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4.4 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完善工作

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想要推进环境教育思想的渗透,可以在课前备课,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实践三方面来实施。

首先,在课前,应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地理内容的预习。高中地理教学引入了很多互联网技术和新型的教育手法,课前环节具有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形式还是种类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对资源做出扩展和开发,可以挖掘环境教育的板块和知识点,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保证预习资源更具生动形象性。同时此种方式也能进一步提高环境教育理念渗透的效率。例如在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教师在课前环节可以参照全球变暖此主题,在自然生态危机中融入温室效应等知识,让每一位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自然危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后续课中学习时,形成科学的环境教育观。

在课中教育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制约下,推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要在课中环节与学生做好适当的交流和互动,考虑学生在了解生态环境上存在的不同,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崭新的知识。

如在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的关注兴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气候变暖的画面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结合视频内容告知学生要爱惜我们身旁的一切事物,也要节约用水,尽最大可能的保障水资源,让学生了解到自然资源并不会长久的持续下去,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滥用水资源,我们的资源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人类也会遭遇伤害和灾难。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制定符合现实的环境保护规划表,自行为上来强化他们的意识,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走出校园,来关注社会上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范围即课后环节,课后教学对比课中环节,应更多元化,以此顺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可以应用实地考察法,现实接触法,让学生在调查中真切的体会到生态破坏对环境,对人们带来的危害。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学生应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提出保障生态环境的措施,学生在此期间也能强化学以致用的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跳出教材的束缚,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应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构筑真实的情境基础之下,保障教学课堂的秩序发展,来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的理念。

结论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做好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环境教育理念,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教师要深度挖掘地理教材,找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并构筑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切实的维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知识点理念
环境保护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