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析

2023-08-13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师

王 贞

(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 甘肃 白银 730900)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1.1 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学的逻辑性强,知识跨度大导致小学生理解困难,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困难,小学生思考问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合理应用信息化资源,能够将数学中的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动静结合,以动画的形式将数学中的公式演变过程模拟演示,帮助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数学的学习,难度逐渐提高,信息化技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数学的演化过程,将其内在的联系以现实生活场景模拟展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 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依靠语言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结构,但是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显然是不合理的。信息化技术拥有广阔的信息化资源,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时,其需要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面数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章节时讲述相对困难。相反如果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就能将多面体的形成过程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结构。再如在学习《垂线与平行线》时,其中较难理解的是直线与射线无限长的问题,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荧屏上先标记一个点,然后利用缩放技术无限的延长,帮助学生理解无限长的问题。信息化技术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突破学生壁垒,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1.3 有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学生由于害怕缺乏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导致其在课堂上遗留问题,影响后续的学习。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的解决,课前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智能平台与教师相互沟通了解本章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遇到自己不懂得知识点在智能平台随时点击,教师根据学生的点击数,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在课后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与同学在智能平台相互探讨,教师适当的予以指导。有效解决交流的时空限制。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方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困境

2.1 教学方式落后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理念也需与时俱进,然而在部分地区依旧沿用老一套说教的方式,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果较差,影响整个地区的教学氛围。若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到广泛应用,则需要小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学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技巧,但是部分教师年龄较大,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有限,只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部分农村地区,小学学校中只有个位数的教师,而且年龄都偏大,他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同时也缺乏相关技术的培训,导致信息化技术无法在该校推广。

2.2 智能设施配备缺乏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离不开智能设施的配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相应平台缺乏,信息化资源就不能有效的利用于教学之中,导致信息化技术不能普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比如在某些地区,教学设备依旧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缺乏互联网技术平台。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数学知识,面对逻辑性较强的小学数学,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果不显著。

3.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3.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相对较抽象的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将网络上优质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供学生利用,还能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材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无趣,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能改变这一现状。小学生好奇心高,容易被智能设备放映的视频、照片等吸引,因此,现在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师时会利用多媒体和智能化产品,一方面让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奥妙,帮助学生提升理解。例如,在学习单位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的意义,如在学习物体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钢铁、卡车等高重量物体的实物,并告知学生对于重量较重的物体我们常用吨(t)作为单位,放映西瓜、马铃薯、梨等物体我们会有千克(KG)作为单位,对于像中药、黄金等我们常用克(g)作为单位,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实物就能直观了解物体的重量,进而加深对物体质量单位的理解,再如,在讲解速度的单位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来掌握速度及速度单位,教师可以放映高铁和火车行驶的视频,告知学生针对像动车行驶等速度较快,我们在计算其运动距离时要用千米(km)作为距离单位,在计算其运行时间常用小时(h)作为时间单位,在计算其速度时用每小时多少千米(km/h)表示,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单位之间的换算,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速度及其单位的含义。

3.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生活素材的收集

数学知识和生活融会贯通,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目的也是通过教学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圆》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体,如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球类物体,救生圈、呼啦圈、钟表等物体,教师也可以放映汽车行驶的视频,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作答,则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就可以了解学生对圆特性的理解程度,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为什么汽车的轮胎等要设计成圆的形状,首先是因为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即圆的半径相等,这样轮胎在转动时每个受力面和地面的接触一样,车也不会上下颠簸,且把轮胎设计成圆形让车在行驶时重心不变,车行驶起来会平稳省力,若将车轮胎设计成三角形,车行驶时则会高低不同,不仅车不平稳也不能匀速行驶,车重心也一直在变动,因此消耗动力。这种生动的画面有助学生的理解,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学生讲授圆的特性,学生可能在学习时记住了但并没有深刻理解,相反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自己思考了,对于圆的特性才会深刻理解并掌握,学生也能用来理解生活其他问题制作成圆形状的意义。

3.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练习活动,有助于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时时,教师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课堂练习活动,如教师可以在智能设备上由易到难设计五个关卡让学生闯关,第一关卡设计个位数乘除法,3×6=?,第二关卡设计二位数的乘除法,12×2=?,第三关卡设计乘法交换律运算,3×2=2×3,第四关卡设计乘法结合律运算,(4×3)×2=4×(2×3),第五关卡设计乘法分配律运算,(2+6)×3=2×3+6×3,然后让学生依次挑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闯关活动中来,按照闯过的关数给学生给予学生相对应的奖励,对于闯过关卡较少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告知学生在学会之后可以继续挑战,这样教师既可以清楚了解每名学生对乘法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挑战也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乘法这一章节存在的不足。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好感,让学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笔者在教学时发现,部分小学生学习很认真,但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也不和教师沟通,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更少,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开展数学课堂练习,可以将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分到一组,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性格内向的同学多回答,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信息开展教学能帮助学生激发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练习、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