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13冉金波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理念

冉金波

(咸丰县第一中学 湖北 恩施 445600)

所谓学科生活化理念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创造生活情境、生活实际、生活细节的展示,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具体的操作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有效地提升学科成绩。所以,在高中生数学学科整体成绩较差的情况下,必须把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这一教学理念,引导高中生从日常生活实践基础上去学习数学理论和阐释数学社会现象,那么,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

1.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不能本末倒置,仅重视生活化内容的导入,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者。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1.2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核心,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成绩摆在第一位,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这样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多媒体录像,但是太过华丽的录像会让学生分心,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太高,导致课堂氛围很难掌控。这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有悖于实际的原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趣味性原则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困难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数学公式和概念,容易出现逆向思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会放弃。教师要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生动的材料,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从而重新获得自信。

2.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1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态度仍然比较抗拒,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数学没有用处,枯燥乏味,很难掌握概念公式。这种状况将随着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进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进而得到改善。生活化教学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并积极地寻找一些生活现象的成因和规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培养自我认知、反思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生活。[2]

2.2 简化数学教学的难度

数学的公式与原理得到了简化,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谈题色变”,主要原因是数学中的公式、原理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记忆的时候会混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倡导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多将生活中一些细节问题或者学生耳濡目染却未曾真正关注的小问题引入课堂,让数学教材上抽象的公式、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地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既能简化数学,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2.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为生活化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家长和教师求助,但此时的求助已经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的环节,相当于学生带着问题在学习,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4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把高中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有一户人家正在装修客厅,装修师傅要把一个椭圆形的天花板装起来,在这里我们使用了椭圆的概念,将一条不能收缩的细线用两个钉子固定在石膏板上,然后绘制成一个椭圆的形状,并可以向设计师推荐使用离心力来进行加工,提高装饰的效果。

2.5 开展实践活动

高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实务,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建立多元的教学机制,提高工作的整体效能。例如,在“解三角形”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带同学到学校里的最高树木进行测量,以便于在测量期间提升其操作能力与自信心。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其运用的特征,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与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理念的策略

3.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生活化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含义即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进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表现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难主动甚至难以紧跟教师的步伐,因而很容易丧失对数学的兴趣。[3]

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中,若只有教师讲解定理,讲解解题步骤,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是茫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猜一下物品的价格,可以随手拿起学生的一支钢笔,让拥有者写下价格(精确到元),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猜。规则如下:(1)拥有者给出一个从0到40的区间;(2)猜的时候,拥有者会说“高了”或者“低了”,看谁猜得更快更准。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积极参与,而且对二分法的近似解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教师只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即可。那么,高中数学的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利用现实情况的创新性活动的探究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3.2 重视学习过程的实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特点。教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教学范围,符合实际,教学方案设计要切合实际。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把教学设计与实际联系起来,要紧密联系教学计划,使之与生活紧密联系,不能脱离教材和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

为了强调生活的特性,对知识点的背景做了过分细致而深刻的介绍,或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太多,这种状况不仅偏离了教学的目标,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注意力分散。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比如:在学习有关“排列、组合”的概念时,可以指导学生在聚会上互相打招呼、交流、互动等等,这样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解到数学的实际含义。

3.3 重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应注意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例如,学习“反证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问之,他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想象王戎是如何推断出李子是苦的?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到反证法的存在,并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方法,即反设一归谬一存真。通过创造一个生活环境,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对数学印象的变化和对概念的理解开始,逐步树立对数学的自信。

3.4 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前,在数学课堂以外的教学任务中,教师们往往会将大量的书面作,作业也是没有弹性和趣味,从而抑制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际运用自己所接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学习“概率和统计学”之前,可以事先设计出抛硬币、掷骰子、研究人生中不确定因素的分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5 重视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

将丰富的生活方式融入到高中数学的课堂中,可以将更多的新鲜有趣的元素融入到数学的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快乐的感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证明,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教学“椭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椭圆的问题,让他们去寻找一些关于椭圆的实物。通过分析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达到对它们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数学实践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搭建“生活情景教室”来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使他们真正了解和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课是要用生活来装饰的,数学也因为生活的色彩变得更加真实而富有魅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的色彩,使数学课堂更富有趣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真实感,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激发思考,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理念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