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023-08-13周妍琳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诗导图古诗词

周妍琳

(黔西南州晴隆县东观街道中心学校 贵州 晴隆 561400)

引言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令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由对古诗词的热爱延伸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古文涵养与拓宽阅读眼界,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因受教师教育理念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古诗词教学所呈现的效果不如人意,如此教师不仅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还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课本知识学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主要以形象思维接受知识,理解外界事物。古诗词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无法理解古诗词内容而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不高。此外,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无法为古诗词学习活动开展提供经验支持。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较多的挫败感,失去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方面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很少与学生互动,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听教师的讲解,课堂主人公地位得不到保证。小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重要的参与者,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内容,并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但是,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高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2.1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描述的意境,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诗词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品质,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朗读的节奏、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将古诗词学习的重点内容都涵盖其中,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以《出塞》为例,这篇古诗的作者是诗人王昌龄,是他出使西域时创作的作品,讲述边境地区战火纷飞,希望国家有良将能打胜仗,让人们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生活在战火不断的时代,在出去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看到如此让人难过的一面,内心会有怎样的情感,是否也像诗人一样,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胜利,从此不再受侵略者的威胁。为了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一段关于我国抗战时期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思考,以此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理解文章描述的主旨。

2.2 增加思维深度,发展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古诗词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走进古诗词传递的意境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分析研究,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活动高效开展,达到活化学生思维,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与教学的古诗词相关的插图,引导他们进入古诗词营造的情境当中,促使学生换位思考。

例如,在讲解《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春天柳树随风舞动的Flash动画,将学生带入生机盎然的春日情境当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将抽象晦涩的古诗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深刻内涵。

2.3 以读促悟,明晰德育内涵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古诗词语言优美、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读,甚至是迫不及待想读。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其理解力和记忆力,让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在“读”中被激活,获得启迪和发展。当然,这种读不是泛泛而读,而是要求教师结合一定的目的去设计,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读懂诗意,通过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一步思考,加深对主旨的意会。读到这一层还不够,还要继续读,在把握主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用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约束行为的内驱力,建构道德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缔造正确的品格信念。

2.4 掌握翻译的技巧,理解诗文大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索,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和创作背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第一反应是看不懂,无法理解知识。因此,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较低,教学难度随之增加。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不能运用常规的方式,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古诗词讲究音美和意美,为了更好地展示古诗词的这个特点,教师要对诗词进行研究与探索,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而对文章中的诗词进行翻译,让学生可以对每一个字进行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解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诗词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根据字面的意思可以直接地理解,学生也能更加地清楚意会。又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的时候,诗歌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更加体现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情感,可以加深学生对情谊的理解。与此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直译的弊端,有些诗词进行直译后,句子不通顺,情感的表达不到位,比如,在教学《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句的时候,直译就没有意译更加突出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具体的语境展开分析,不能简单地看词语的意思,否则就会出现辞不达意的现象。意译是指根据古诗词的大意进行分析,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和分析。意译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灵活和便利,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字的位置和局势进行变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保证学生在看懂和读懂的基础上提升文学素养,感受语言的魅力。

2.5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让学生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学习的重点,了解古诗词整体内容。由于学生学习经验有限,无法保证笔记的完整性。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古诗词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将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简洁,无形中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与传统的笔记记录方式相比,思维导图更加直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了解相关的古诗词知识,并且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直接的感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设计生动有趣的图形,为理解古诗词内容做好准备。

以《题西林壁》为例,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古诗内容分解,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古诗词的学习。课堂上,与学生一同阅读与翻译古诗,了解古诗主要描述内容。当翻译古诗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表达,分析作者想要呈现怎样的情感。在对古诗进行深入分析前,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2.6 课后延展,践行德育价值观

德育价值观的形成,仅仅靠有限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时间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后延展活动、创新践行形式,在学与做结合中真正做到德育的融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需开展扎实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中德育的力量,这对于德育与古诗词的有效结合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悯农》一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开展了对学生一周食堂就餐“光盘行动”的调查,引导学生在“光盘行动”中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形成节粮爱粮的价值观念。这种方法比教师单方面开展“珍惜粮食”的主题教育更加有效。根植于古诗词文化,亲身见证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学生在思想上会有更大的触动性,在“爱粮节粮”的行动感召下,价值观念的形成一蹴而就,连带着行动一起发生质的转变,这就是古诗词与德育结合的力量。多样的课后活动也是融入德育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古诗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制作成读书小报,在此过程中融入德育,优化德育效果;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在吟诵交流中分享自己内化的德育价值观;还可以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总之,丰富的古诗词课后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德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古诗词教学可为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古诗词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导图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