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课程对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探讨

2023-08-13陈云王璐PaulMalecdan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培育

陈云,王璐,Paul T.Malecdan

[1.University of the Cordilleras(凯迪雷拉大学),菲律宾 2600;2.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其最重要的“灵魂”和“根基”源自民族精神,这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民族得以继续延续和繁荣昌盛的关键。中华武术强调爱国主义和爱国情怀,如“保卫国家,人人有责”和“励精图治”等。这是民族精神最直接的表现,是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高校武术课程的核心。高校应将民族精神融入武术课程中,为中华武术注入全新的内涵,培育大学生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高举“强国复兴有我”的旗帜[1]。

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自然也有所不同。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文化发展中最令人瞩目、最伟大且最独一无二的,从而使各类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联系,互相促进、互相依赖[2]。现如今,我国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其实是为了追溯、回顾我国的民族发展史。这些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是对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等良好品格的最好诠释,需要我们学习、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互为载体、互相支撑。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与现有文化是民族精神得以继续繁荣昌盛并且传承下来的关键。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使民族的血脉得以延续。因此,我们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上[3]。

(二)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的里程碑,我们要振兴中华、复兴中国,赋予其新的内涵。在大浪淘沙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

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大学生。学校需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使其不但能积累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在现代化发展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拥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能化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才兼备”人才。学校要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大学生主动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追求自我的社会价值。学校要利用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其爱国意识,使其志存高远,立志报效祖国,永远将国家利益、组织利益摆在首位,以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去迎接这个复杂的时代[4]。

(三)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的主力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个人价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帮助大学生学会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第一,学校要以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使其理想信念坚定、民族气节坚贞不屈。学校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效用。第二,学校要向大学生宣传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他们报效祖国、铁骨铮铮、誓死不屈的爱国意识[5]。学校要利用民族精神的宣传和培育,使我国大学生切实地了解到: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卓越的品德能发挥多么大的作用!

二、如何挖掘武术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元素

(一)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大学生应当以民族英雄为榜样,学习其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德。近代以来,数不清的有志之士及革命烈士高举“强国强种”的旗帜,以“武术救国”的伟大信念积极加入革命行列,保卫国家,报效祖国。因此,高校在设计武术课程时,应积极发挥英雄的榜样作用。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英雄的伟大事迹,以榜样的引领作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其自觉树立保卫国家、敢于拼搏、自强不息、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以及刻苦学习的民族情怀。

(二)回应社会关切,于热点中观照现实

大学生应当留意时事新闻,对社会问题有独特、正确的见解和看法。武术课程的教师必须从现实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申遗成功的太极拳”“张伟丽,一个UFC重量级金腰带成功逆袭的格斗冠军”等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武术课程的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关注现实,对各种社会话题要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弘扬尚武精神,在体悟中担当使命

提到中华武术,就不得不提其灵魂——尚武精神。尚武精神融入武艺的练习与搏击之中,是武术文化的主要表现。对此,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纵观历史,率先将“尚武精神”这一理念提出来的是孙中山先生。高校在设计武术课程时,必须从对抗技击教学入手,在保证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以学生的身体对抗和练习功法去磨炼其意志,激发其责任感。高校要将家国情怀与尚武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支持学生主动参军、积极参与各类慈善活动,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贡献。

三、高校武术课程中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建议

(一)精编蕴含民族精神的高校武术教材

高校武术教材既要关注人才培育需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便于师生的理解和应用,又要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武术文化是以武德为核心的,其肩负着延续民族文化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在武术教材中融入武德内容时,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将育人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目前,高校武术教材的内容以设计动作技术为主,尽管里面也覆盖了部分武术理论知识,然而,这些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武术的历史、价值以及概念等内容展开,对于武德这个武术文化的精髓则鲜少提及。如今,周之华和蔡忠林主编的第三版《武术》教材参考书被各高校广泛使用,尽管这一版本的武术教材中也谈及武德问题,但不够具体,在教材中关于武德的内容并不多,武德也没有成为当中的重点,从而导致学生对武德知之甚少。因此,在编写武术教材时,教材编写者有必要在教材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内容。第一,教材编写者应将武德当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单独介绍武德文化,在教材章节中深入诠释武德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教材应包括武德文化的时代价值、发展历程以及来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此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应从“天人合一”等理念入手。同时,在编写《武术》教材与武德文化内容时,教材编写者应将教材单独编写成册。例如,在撰写有关武术方面的书籍《中华武德之爱国情怀》或者《传统武德文化概述》时,教材编写者要融入武术英雄人物的经典事迹,让武德文化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材编写者要在武德内容中描述革命年代的武术人士,使学生从精神上、思想上都能够与武术英雄产生共鸣。在编写尊师重道方面的内容时,教材编写者要在教材中融入武德文化,帮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优良品德。教材编写者要在武德内容中增加乐于助人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崇高品德。此外,学校要适当增加武术理论课时,因为增加武术理论课时能够更好地加深全体师生对武德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纵观古今,“未习武,先习德”一直是习武之人的基本原则,但武德文化并没有成为现代武术教材的核心,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利用文本教材加深学生对传统武德文化的价值认识与理解,既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武德文化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上的优势,又可以让学生对武德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武德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发挥正其身的功效[6]。因此,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背景下,高校在编写武术教材时,应关注武德,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只有重视武德的育人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任务。

(二)坚持武术文化观,重视武术文化的精神教育

在武术课程中,我国各高校对武德教育非常重视。各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加武术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持续创新。在学校重塑武术教育系统时,我们必须切实地认识到:国学意识教育在武术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时,我们应将武术教育放在主导位置,在民族精神教育中提高武术课程的地位。高等教育赋予了武术课程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高校在设计武术课程时,要显著体现出中西方体育课程的差异。在利用武术课程加大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力度时,学校应在武术课程中对武术技术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进行合理的区分,塑造院校的武术教育观。具体来说,在武术课程学习中,大学生既要学习武术技法,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学校要将民族精神培育与武术课程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法的过程中掌握民族精神的精髓。我们可以参考跆拳道的成功经验,其能够走向全球,是因为关注武术礼仪教育,因为这有利于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学校应利用武术课程从精神上、身体上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将武术课程培育学生良好人格与爱国精神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以大学生为重要载体,对传统的民族精神培育系统进行改革、创新。

“文化一体意识”是指我们要接受我国文化,如对我国文化的尊重、维护、传承、发展以及识别等。在此期间,我们切忌盲目自信,或妄自菲薄,要以自己独有的一体性,积极吸收国外文化的营养成分,为本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高校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时,首先要认可文化一体意识,肯定中华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精忠报国、自强不息”是中华武术的精神,也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去实现自我价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其与民族发展相辅相成、息息相关,既反映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是对历史的充分体现[7]。

(三)挖掘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武术人文素材

长期以来,我国习武之人被历代武术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及经典事迹打动。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应侧重于武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积极挖掘与民族精神培育内涵相符的武术人文素材,以此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比如,岳飞,他身为大英雄,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刻在他的背上,从此岳飞刻苦习武,最终能文能武。成年后,岳飞为了证明自己保卫国家、精忠报国的决心,积极抵抗外来侵略。岳飞的英雄事迹广为人知。民国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武林豪杰,如霍元甲等知名的武林人士,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由此可见,高校在挖掘武术人文素材时,可从武术爱国人士着手。在武术教学期间,武术教师要利用武术人文素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结束语

在体育项目中,武术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又是学校教育中比较重要、宝贵的一项教育资源。在武术技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武术技法,又可以强身健体,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滋养。武术文化中涵盖了许多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尤其是高校武术。因此,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必须将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武术教育去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首先,高校要精编蕴含民族精神的武术教材。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背景下,高校在编写武术教材时,应关注武德,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强调武德的育人价值,从而更好地落实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其次,高校要坚持武术文化观,重视武术文化精神教育。高校要将武术课程培育学生良好人格与爱国精神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以大学生为重要载体,对传统的民族精神培育系统进行改革、创新。最后,高校要挖掘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武术人文素材。在武术教学期间,武术教师要利用武术人文素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培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武术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