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方法的探索

2023-08-13宿连政靳祥云王夕欣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医学教育医学生

宿连政,靳祥云,王夕欣

(齐鲁医药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培育专业性医学人才与杰出医学科学家,全面提升医学教育水平,新医科是一项关键措施,学科交叉是达到新医科的关键创建含义。我国有很多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学科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培育方式与体系的研究,例如,增强课程交叉、建立多学科课程机制、建立交叉学科结合课程、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深入等。部分学校开展了医工融合能力医学人才的培育实践,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但是,我国医学生普遍上是生物学科教育背景,知识框架相对固定,医学院校没有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顺应新医科学科交叉创建的需求。本文重点借助医工融合交叉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跨学科医学教学方式,以推动新医科交叉学科教育方式的方向发展。

一、医学教育的转型环境背景

根据Flecner报告可知,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翻开了医学教育转型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后,临床医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医疗行为风险、环境风险以及医疗风险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医疗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尽管医学技能得到持续完善和改进,但这一危机始终没能得到有效处理,反而与日俱增。想要有效处理上述情况,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水平,医学院需要重视医学教育的转型。医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交叉着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改变陈旧的孤岛局面,推动医学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在医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医学院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进教学方式,实现社会医学和人文医学间的有效融合,改进陈旧的医学教育方式,较好地顺应当代社会的转型需要[1]。一些文件中还强调,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综合的课程创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或医学院主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与“自主学习”为关键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改进,重视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育,注重交流和合作思想意识的树立。从上到下的政策指导,较大地激发了医学院校参加课程融合的动力,越来越多的院校了解到课程融合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我国的医学课程改革即将进入一个高潮期。在传统的临床医学课程中,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联不充分,学生在临床中经常不能深刻地认识医疗实践。为了处理这一情况,多个院校越来越注重医学教学改革和临床学科间的关联,逐步开展了医学教育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受陈旧教学方式的影响,医学教育转型和临床学科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教育工作者更进一步突破。

二、跨学科教学的背景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个学科尤其是文理科之间缺乏重要关联和有效融合,这导致学生的知识存在片面性,无法全面使用所学知识处理一系列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智能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了课程框架,改进了课程框架过于重视学科本位、课程较多以及缺少结合的现象,注重课程的开放性与全面性,提倡不同学科互相联系、互相填充以及互相渗透,结合课程知识、真实生活以及学生自身经验累积。跨学科教学又被称为“学科交叉教学”“学科渗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课程为核心,突破课程界定,结合多项课程知识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项目,创建全面知识与能力网络。这是多样智能理论的一条新路线,是对教育目标的全方面思考[2]。教师要借助多学科知识开展多样智能教学活动,将各个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创建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三、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对知识的认识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均是分门分科开展的,教师“孤立”地教,学生“孤立”地学习,这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框架孤立、死板,无法理解课程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而影响到学习成效。借助跨学科教学,教师能够从所教学科某一区块知识入手,创建其和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加对知识的了解与把握,并且有助于系统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辩证思维的养成,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自然是相当有好处的[3]。

(二)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陈旧教学制度下,教师只注重在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学科之外的知识相对匮乏,这造成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也使其实践教学能力受到阻碍,尤其是面对某个学科交叉、全面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常常感到“无能为力”。这就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的“瓶颈”,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有所降低,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实施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全新的知识与全新的教学技巧,推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通与改进,拓宽教师的教学范围,促进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与全面素养的持续提升。

四、跨学科结合培育的基础思路和任务

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发展要求人才多样化。第一层面,学生培育方式丰富多样;第二层面,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从发达国家的学生教育实践能够看出,学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是明智且具有成效的。本文所提出的跨学科学生培育方式是在参考国内外高校学生培育方式的前提下制定的。其任务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医学院创建专业学生培育方案,强化基础性教育教学,拓宽专业口径,深化创造性思维和使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医学院从顺畅的跨学科结合培育着手,建立一个顺应目前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培育多样化、特征明显的办学制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培育质量[4]。

五、医学教育教学常用的方法

(一)自导辅助教学法

自导辅助教学法作为在国外医学教育中相对普遍使用的一项教学方法,一般是简单明了、提纲挈领式的讲解,讲述的不但有本门课程的难点与重点,还有本门课程的发展动机与最新研究动态。教师在讲述的前提下会提出许多与本门课程相关的问题,之后列出有关的参考书名,医学生按照讲解的结构自学教学内容。此种教学方法有两个最大的优点:第一,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某些医学科学知识的内容学会学习,乃至可能学会开展科学研究、学会自主思考并且作出科学判断,学会选择吸收与丢弃信息;第二,医学生还能够较好地处理教学内容过多和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讨论式教学法

在此教学方法下,教师拟出一系列本学科基础内容与发展方向的研讨主题,医学生根据主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读书体会。之后,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再经小组选派学生代表向全班讲解本组的结论、观点以及支持的理由,最终教师按照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肯定学生报告中较好的东西,特别是有创新思维亮点的内容,指出需要改正或有待进一步求证的内容。课堂讨论对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有好处,然而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对本门学科的内容以及深层次框架十分了解。教师所拟问题,不仅要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帮助,而且要有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课程小结时,教师也需要较高的技术,不仅要敏锐地判断,而且要善于引导。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一般意义上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所差别,其较多地指临床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虚拟各种身心疾患的数据与症状。医学生根据这些数据与症状开展对应的分析、判断并作出临床决策,最终经计算机按照分析、判断以及决策情况开展量化式的评判,评判医学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情况。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不仅能够加深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了解,而且能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指导—自学—讨论—评估。此方法的标准是以问题为导向,初期涉及临床与社会,以自学为核心,对于学生学习现状及时评测小结。此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不是予以知识,而是将重点放在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前提,以小组为基础学习单位,学生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流程。此种将临床问题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措施,能够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提升自学能力,注重创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框架。

六、跨学科教学的途径

(一)有效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研发跨学科课程资源素材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安排教学的核心与基础内容。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切入点,掌握学生的知识框架与学习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想要进行跨学科教学,也需要按照学生的多样化智能发展情况创建对应的跨学科教学计划。教师按照学生的需求随时结合使用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拓展学生智能思维,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医学是一门全面性较强的学科,不但和化学等学习领域有很多的交叉知识,而且与人文学习领域学科有很多关联,这为医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课程资源。在医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找跨学科课程研发的模式与渠道,将其结合成本学科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环节,同时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这不管是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针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均是十分有效的[5]。

(二)跨学科听课与备课,创建跨学科教研团队

跨学科教学扩宽了知识的广度,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单纯依靠教师个体难以实现多门学科之间的有效结合。所以,教师应该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专家一同协作,创建跨学科教研与教学团队,成立虚拟教研室,合作规划教学课题,安排教学活动项目,跨学科备课与听课,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与互动。借助跨学科的教研活动,各个学科的教师能够达成优势互补,将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充分体现出来,以供学习与沟通。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评价

跨学科教学的评价模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全方位体现评价对象。我们要坚持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与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经过多个方面、多样化模式以及动员多个主体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智能发展以及全面素养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开展与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使得教学顺应学生智能特征,有助于学生智能发展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的转型不但强调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转换,而且重点提出人文知识的渗透。医学教育的转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达到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叉结合。作为教育工作人员,我们要重视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路漫漫其修远兮,需我们和每个学科领域专家人员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跨学科医学教育医学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