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2023-08-12潘梓怡
潘梓怡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一个好的创作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去感知生活,感知大自然,反复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这样形成的绘画语言才能打动人。《韩熙载夜宴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尤为细致,从细节中透露出人物的微妙感情,是南唐画家顾闳中在夜宴中把所观景象描绘下来的传世之作,这是一幅描绘当时现实生活的艺术性较高的写真作品,就其画面而言,画家选取五个有意义的夜宴生活的场景,夜宴活动的顺序为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欢、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本文将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线的造型、“六法论”中经营位置对《韩熙载夜宴图》的体现以及绘画情节方面来深入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内涵,并通过深入了解这幅画来谈谈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活;《韩熙载夜宴图》;表情动作;线条;绘画情节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1-00-03
一、《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人物的形象,即“表情”“动态”“状态”,这些是体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比如说没有表情,不代表真正没有表情,如果仔细观察他的面孔,能够发现这样的人的面部肌肉是僵硬的。肢体动作反映出一个人的深层次情感,是伴随着人的情绪而发生的,也是反映内心的一种表达,就像一个人在尴尬的时候会挠头一样,人的姿态表情极其丰富,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而反映到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当中,艺术形象不是从生活中复制而来的,这需要我们在不断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1]。
人的表情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同一个人,随着生活经历的变化,表情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同一件事情,经历不同的人产生的表情也是不同的。人的表情变化非常丰富,非常微妙,非常快速,十秒钟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表情,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准确捕捉到人的表情并不容易,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反映了他们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
在第一段琵琶演奏中,画面中欢聚一堂,每一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一名女子弹琵琶,床上红色衣服的青年手扶膝盖,另一只手支撑着身体,眉毛上挑,显得更有英姿飒爽之气概,红色衣服青年左侧戴着纱帽的是韩熙载,画面中对韩熙载表情的刻画尤为细致,他眉毛紧皱,眼神忧郁,从眉眼中可以看出他虽然在这种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内心却是十分担忧的,表现出韩熙载的复杂心情,如果稍不留心就会被人怀疑。一个女子,从屏风后面稍稍探出头,好像被这刚开始演奏的声音吸引了,画面尤为生动,人物众多,表情各异,众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位琵琶演奏者身上,好像我们能听到这美妙的乐音一样,使人身临其境。
第二段观舞。在这一段中,韩熙载紧皱眉头,好像心不在焉地在敲鼓,有一位和尚加入,他拱着手,低着头,身子背对着跳舞的女子,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和旁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1。跳舞的女子虽然身材娇小,只是一个背影,却尤为生动。正在打节拍的各位宾客和倚靠在鼓上的红衣青年完全沉醉其中,更能反衬出韩熙载心事重重。
第三段,宴间休息。韩熙载一边洗手,一边与侍女交谈,旁边的侍女们聊得有说有笑,扛着琵琶、拿着箫的女子和端着茶壶的女子聊得津津有味,烘托出宴会轻松惬意的气氛,而韩熙载眼神迷离地望着远方,再次刻画了韩熙载的忧郁与担忧。
图1
第四段清欢。韩熙载换下了衣服,挥着扇子,好像在跟侍女嘱咐着什么,五位吹箫的女子虽然坐在一排,她们的动作各不相同,没有形成整齐统一的死板,吹箫过程中有着眼神的交流与合作,与旁边打拍子、坐姿端正,腰板笔直的男生形成了对比,如图2。在这幅画的最后,一位宾客男子站在屏风旁,与一名侍女隔着屏风说话,非常巧妙地把观众的目光引入了下一画面,凸显了画面的真实性。
图2
第五段,欢送宾客。韩熙载挥手告别,通过一场宴会的各种活动使大家变得更熟悉了,众位宾客之间依依不舍,最左面的宾客拥着侍女窃窃私语,侍女手捂着嘴,害羞地看着下方。最右面的宾客坐在凳子上深情地握着一位侍女的手,众位宾客心情愉悦,兴高采烈,气氛自由惬意,而韩熙载心事重重,内心猶豫,在这一段中,反映出除了韩熙载,其他人都在享受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性[2]。
在这五个场景中,韩熙载的每一件衣服都不同,同坐也不同,但是表情都是紧皱眉头,性格气质是一致的。从他的表情上,我们能够看到他内心的忧虑和郁闷。其他人物虽然也各显其精神气质,进而反衬出韩熙载的郁闷心情,不仅描写表面的纵情欢乐,更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3]。
二、《韩熙载夜宴图》的线条造型艺术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线具有高度概括对象的轮廓、形体、结构的本质。在创作中运用线条的方圆(在用笔的转折方面,转,则线条为圆,折,则线条为方线)、干湿(“干”与“湿”是指毛笔中含有的水分的多与少,进而呈现在纸上的干湿不同)、浓淡(“浓”与“淡”是指色度深浅的比较)、曲直(直线显刚性,曲线显柔性)、虚实(没有所谓的实,也没有所谓的虚,只有通过对比虚实关系才会产生)、顿挫(笔的停顿承转,用笔的节奏感)、疏密(在于画面的节奏变化,又是一种松与紧的关系)、缓急(行笔速度的快与慢,行笔速度太快,线容易飘又或者草率,行笔速度太慢,则线条会显得软弱无力),还有一些刚柔、强弱、毛光、长短、粗细等,这些对比手法都可以来表现物象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等,在画面中需要合理搭配线的刚柔,使线在运动和变化中彰显出自然和谐之美。中国画线条是具有它自身的情感的,比如我们可以用线条表达不同的质感,进而来刻画不同材质的东西。线条的轻重缓急,顿挫的节奏,需要我们自身来协调,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仔细观察每一种东西的材质,并去思考如何用线来表达它。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作者用笔挺拔,线条灵动、流畅,富有韵味,在勾画人物的眉毛与头发上,提笔开始,提笔结束,更能表现发丝的质感,也使发际线与头发衔接得更自然,由于女性衣服用线更细更柔和,男性衣服用线更粗一些,所以女性的衣服给我们的感觉明显比男性的衣服更薄更柔软,衣服的用线简单利索、组织疏密得当、方圆结合,避免了平铺直叙,增添了线条的趣味性。人物坐在椅子上,椅子和衣服的用线对比更能体现出椅子的硬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
三、“六法论”中经营位置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体现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他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为后来美术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法论”的具体内容是: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所谓经营位置,是指画家营造、建构物象的位置及配置物象的动作,也就是构思、构图。它要求我们在创作之前需要认真考虑每个物体的位置,反复思考,使画面安排合理,通俗说法是,每一个物体归置到属于它的位置。通过对“经营位置”的了解,使我们逐步意识到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探寻新的构图方式,提高建构画面的能力,使作品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更有感染力。作者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物体的位置,重视构图[5]。
顾闳中用三个屏风把画面分成了四个部分,屏风把各个单独的部分联系在一起,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空间个体,每一个空间都有一些细节暗示各情节之间的关联,这些细节使画面更有生动性、趣味性,也使整幅画看起来更完整。所以顾闳中在这幅画中利用屏风合理安排空间,在对每一段情节的叙述中,在构图上用屏风分隔画面,同时也起到关联画面各部分的作用,屏风本身也是家居空间的构成要素,与画面融为一体,显得没有那么突兀。顾闳中把宾客的位置安排得恰到好处。在场景中,又巧妙地反复运用屏风、床、桌椅等家具,使得画面有着连接性。在创作中,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个对我们有意义的场景[6]。
四、《韩熙载夜宴图》的情节表现
在绘画中,有一些绘画是叙事性的,比如描绘一件生活中的事情、民间传说故事、历史事件等,这类绘画可以称作“情节性绘画”,一般所描绘的要有人物、事件和具体的生活场景。因为情节性绘画是以描绘现实性生活为主的,这种类型的绘画往往是写实的,能够较为深刻地揭露社会本质。正如《韩熙载夜宴图》一样,在当时出现了很多写真的画来记录生活,画家从人物造型、构图、环境气氛以及道具的使用上来安排这幅画,各个人物的动作环节之间联系得非常清楚,画面中的每一个情节细致、丰富,更能表现出画面的真实性,顾闳中对画面有着合理的补充,情节内容安排得丰富了,画面就更有趣味性了,人物形象也就更生动了[7]。画家用屏风来区分每一段情节的内容,人物之间有着眼神之间的交流和动作的配合,使每一段更生动具体,更具有写实性,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绝世之作了。
五、《韩熙载夜宴图》对绘画创作者的借鉴意义
在艺术创作中,人物形象的设定来源于生活,但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而是一个画家在创作中需要不断地提炼与总结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来设定不同的人物表情,在选择人物形象时要认真仔细观察他的动作表情,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经历,描绘出他的表情,就像我们平时写生的时候,一位模特坐在那里,刚开始他会觉得非常不自在一样,我们可以和模特聊聊日常,进而也能大致发现模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来的形象也会更生动、更有趣、更微妙。所以创作者来选择、提炼适合自己的创作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形象多注重人的心理精神内涵和塑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一个人的穿衣打扮、表情、动作,都可以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我们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中,注意到这些可以使我们的画面变得更生动,更富有内涵。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不断地体验生活,不断在生活中积累,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笔者认为,这是这幅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8]。
六、结束语
艺术是需要人在生活与自然中不断感悟、提炼和加工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艺术,艺术美高于生活美。总体来看,生活对艺术产生了一定的渗透性。艺术的重要性,人人必知,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论是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总是会对生活内容进行删减,用自己提炼出来的东西对画面进行组织、加工与构思,进而产生一幅既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又具有一定审美性的绘画创作。其实,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生活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思路,我们应该明白,艺术不光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兵.简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象与造型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11):211-212.
[2]钟周平.探究表情[D].中国美术学院,2012.
[3]李茜.中国画人物形象生动性思考[D].西南大学,2020.
[4]屈玫均.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写实性的研究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0.
[5]杜龙琪.20世纪中国情节性绘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
[6]岳瑤.论生活感受与绘画创作[D].西安美术学院,2010.
[7]辛晔.浅析谢赫“六法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103-105.
[8]许达.五代人物画之巅——《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特色[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