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11李丽娜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李丽娜

摘要 当前,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实践和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融合式教育尤为必要。文章以专创融合为背景,概括总结了专创融合的内涵特点,并根据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尝试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12

1专创融合的内涵和特点

1.1内涵

专创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专创融合的过程,既是在专业教育中深化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过程,又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领知识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过程。在综合兼顾两种教育模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专创融合将高校教育中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转变为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高校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上[1]。

1.2特点

①综合性。专创融合理念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摆在了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专创融合后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科专业性,也注重突出专业技术的创新性。

②互助性。專创融合既保留了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又有助于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才能突破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壁垒和技术瓶颈,提升自身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

③革新性。专创融合推进了高等教育依据现代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促使专业教育体系升级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使两者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2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2.1理念认识不清,教学目标模糊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带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认识不清,是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校方过分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实效性,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相关制度的制订,大部分教师专创融合的意识淡薄,且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兴学科自成一体,与自身所学专业、所授课程无关,从而表现出对专创融合的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进程。对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既不理解创新创业的真正含义,也不清楚创新创业与自身专业的关系,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对双创知识的学习像走过场一样,上课不尽心,下课不留心[2],使创新创业教育难以收获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2.2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立性过强、专创融合度低

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各学科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互融互嵌。而各高校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行系统性设计,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未能真正贴合学科专业教学。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采取以项目为主的教学形式,学时少且与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度低。专业教师只是生硬地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项目任务结束,专创融合的教学过程也随之终止,使得学生无法循序渐进地展开系统学习,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教育目标的制订与人才培养过程相脱节

大多数高等院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细化的内容,没有根据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重点制订出阶段性目标。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参与度极低,造成教学活动不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双创教师一直采取学术型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训练,既不能结合人才培养各阶段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设计,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也无法根据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特点,有效融入交叉学科知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融合度低、学科互通性差,亦不能为专业领域内带来显著成效。

2.4缺少专创融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2.4.1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社会的铺开,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等双创类实践活动,从中也产生了大量新颖、独特的想法。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匮乏,加之创新创业教师对科学技术等专业问题未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启发不足,导致学生的很多新想法、新创造并没有进一步被研究,更谈不上实施。

2.4.2专业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存在“短板”

高校教师普遍是在知识本位的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钻研,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知识结构。在未经过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培训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的创新思维不成熟、创业经验的匮乏,对教授课程的创新点和蕴含的双创价值认识不透、挖掘不深。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能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引导,造成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故步自封和认知局限,无法采用有效途径进行知识整合,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3“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学为用”,建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3.1.1把握目标政策导向,强化理念渗透

由校党委、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确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宗旨的办学理念,树立提升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科建设目标,实施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建立绩效奖惩激励机制,将教学方法革新、专业创新研究力等指标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践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变革。利用绩效考核、奖励机制、职业发展等方法,激发教师开展融合式教学的意愿,钻研专创融合契合点的动力;开展具有专业色彩的主题活动、双创文化周等系列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人文环境。以专业工作室、双创训练项目为纽带,选拔有创业热情、学有余力、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双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力。

3.1.2专创结合,巩固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首先,以学院或系部为单位,针对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层次设计创新类课程。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建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完善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学科融合的紧密性与持续性。其次,通过翻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利用多样化、多角度的双创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識的学习兴趣,实现兴趣向职业的转化;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立足自身专业,在专业内、学科间进行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专创协同,能力提升和迁移

在课程建设方面,增加专业创新实训时长,并有意识地用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学科未知领域,让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外实践中能得到强化、延伸;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成果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学科前沿知识,还可以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推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置创新创业类的实验班、训练营和认证培训,通过实操模拟训练、项目研讨等形式,适当扩充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持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1.4建立“覆盖全面、协同合作”的实践实训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不同领域、多种教育主体的力量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也应更贴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因此,以校企协同合作为立足点,优化、发掘和盘活各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搭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创业园区等多元开放的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全过程、多元化的联合培养实训体系。

3.2“练促教”,打造“外引内培,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2.1外引内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师资力量。鼓励专业教师进修、下派,参加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双创类培训,加深对专创整合的理解,鼓励各学科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本专业的创新元素、申请横向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分批次、分科类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及时了解专业的实务操作,积累行业经验,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创实践教学本领;其次,扩充师资队伍。通过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在本专业领域,培养、选拔专创复合型学科带头人,多渠道引进富有创新精神、有成功创业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行业专家学者等作为校外导师,在充实实践教学力量的同时,对学生在产品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3]。

3.2.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科融合的紧密性

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通过翻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等手段,及时调整、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立足自身专业,在专业内、学科间进行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采用阶段性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创新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设计,不断优化学科融合教育的教学模式。

3.3“赛为强”,搭建学、赛、教、创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

3.3.1以赛促教,助力教学模式变革

在竞赛筹备阶段,教师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法,转变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竞赛运行阶段,采用模拟公司、创业仿真实践、模拟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育资源,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竞赛后续跟进阶段,通过座谈会、小组讨论法,对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完善和提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

3.3.2以赛促学,创新人才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结合双创项目和专业作品,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不但增加了对知识研习的收获性体验,而且可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与各专业教师保持积极联系,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3.3以赛促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应整合各类资源,分专业、分阶段地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化合作层次;利用有效政策、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资源,合力扶持双创项目孵化落地,让创新创业成果走出校门,迈出由赛场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为用,练促教,赛为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专创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依托专业特色,将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寓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基因、树立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筑牢专业基础,丰富专业内涵,真正建立从意识养成到知识转移、从知识内化到经验生成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H21348)。

参考文献

[1]李臣学.“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113-115.

[2]李小花,刘荣君.“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营销界,2021(38):187-188.

[3]孙桂生.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36(4):44-51.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