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
2023-08-11孙庆巍张童
孙庆巍 张童
摘要 文章针对国内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在BIM技术人才培养中现存的问题,积极探索了校企协同培养土木类专业BIM技术人才的方式方法。对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中培养计划制订、教学内容、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环节以及校企协同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客观、系统的论述。本研究成果在建立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构建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借鉴,也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协同育人积累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 校企协同;BIM技术;育人模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02
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之一的土木建筑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粗放型发展之后,已到了需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项颠覆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新技术,近些年在土木建筑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其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思想正在对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继CAD技术辅助制图取代手工绘图之后“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革命”[2]。
然而,BIM技术人才短缺成为阻碍和限制我国BIM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最大问题,无论是业内企业的普遍呼吁还是多家权威机构的问卷调查均表明,目前限制中国BIM技术发展的瓶颈,正是BIM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3]。高校是培养工程人才的摇篮,但目前我国高校对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仍远远不够,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学生在学校教学体制中对以BIM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也接触不多,导致在大学生的毕业应聘季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这说明目前的土木类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BIM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在工程中产生、运用和发展,因此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也理应推行产教合作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要想完成新工科背景下对土木类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任务,开展对土木类专业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地方高校BIM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BIM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滞后于行业和企业需求
当前土木建筑行业和企业急需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BIM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部分高校仅仅是把BIM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BIM技术的学习往往与其他专业课程是割裂的。
1.2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比较明显
目前高校土木类专业的BIM技术课程教学中,多以BIM技术的特点、原理介绍和相关软件的基本上机操作为主,学生运用BIM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
1.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虽然很多高校都与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基地,但是停留在签署合作协议或者挂牌宣传阶段的较多,能长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较少,对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有限。
1.4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比较匮乏
目前高校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的博士,他们擅长科学研究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讲授BIM技术这样对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2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2.1校企合作共同制订BIM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BIM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出熟练掌握BIM技术人才的关键。学校培养的BIM技术人才,必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主动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基础扎实、精通BIM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擅识图、懂技术、精预算、能管理的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这符合企业的需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的理念。
2.2将BIM技术全面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本研究课题实施中,一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BIM原理及应用”课程,系统地讲解BIM技术的理念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BIM技能。同时,在现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对BIM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教师们在各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均可以有效利用BIM技术,使学生对BIM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目前本专业在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设计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等专业课程中融入了BIM教学内容,并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试点融入BIM技术,使学生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造价计算到施工管理各环节中系统、完整地使用BIM技术,增强学生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全过程管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3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本专业积极联系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已与中建五局、中交四公局、中铁十九局、中铁建大桥局、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和BIM实验室、BIM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等设施。企业每学期都要派遣企业导师来我校为师生授课培训,并接纳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接纳教师到公司进行参观交流与技术合作。
2.4推进引入“双导师制”的师资队伍建设
考虑到目前高校土木类专业教师的BIM技术操作水平和相关工程经验普遍偏弱,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应积极引进来自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工程师作为BIM技术人才培养师资的有力补充,对学生BIM技术的理论学习、上机操作、实训演练、参加竞赛以及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的各个环节均实行“双导师制”,即各BIM技术相关教学环节均同时配备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企业导师进行联合教学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来自高校和企业丰富的教学资源。
3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的保障机制研究
3.1成立校企协同保障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協同培养BIM技术人才的工作委员会,设主任、委员、顾问等职位,由学院院长和企业主管领导以及校企双方具体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安排、落实、管理等各项工作。学校选派专业教师负责对接合作企业,与企业选派的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BIM技术学习的专业指导、技术支持、场地与设备协调以及对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生活安排、纪律管理、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
3.2建立合作各方的利益驱动保障机制
持续、有效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企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因此,要建立合作各方的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对校企合作中产生的科研成果、课程资源以及经济效益如何进行分配,学生应享受的待遇如何保证,特别是对校企合作培养的优秀学生是否优先作为企业的储备人才,必须提前进行包括学生在内的各方讨论并达成共识,在协议文件中予以明确,各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制度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顺利开展。
3.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当前,学校对学科发展信息和学生信息掌握比较充分,对市场需求信息了解不足,企业则相反,二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且没有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实现共享,以至于学校无法及时获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能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鉴于此,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者,应作为联系各企业单位的平台,主动助力于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和维护,以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校企双方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共享和整合,增强学校培养的BIM技术人才和企业对BIM技术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4建立多渠道的校企合作运行资金保障机制
培养BIM技术人才除了校企双方提供师资之外,在校企交流、软硬件建设和场地条件等方面还需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学校应该筹措一定的资金作为校企合作的运行专项资金,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鼓励企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实习补助等措施激励优秀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践。
4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应用效果
4.1扩大了高校教育开放的程度
本研究结合BIM技术人才的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建立了整套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引入来自一线企业的BIM技术优势资源,通过寻求校企合作共赢的契合点,建立了高校开放式产学合作模式。
4.2建立了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使之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实现校企深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合作。
4.3打造了与新工科建设相匹配的BIM技术教师队伍
本研究以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为契机,在引入企业师资的同时,提高了本专业教师对合作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率,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加强了BIM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4.4显著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学生学习BIM技术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学生在各门专业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均积极主动地尝试采用BIM技术完成相关设计和方案的表达与优化,提升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BIM技术竞赛,近三年获奖达九十余人次。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掌握了BIM技术而成功签约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5结论
本研究针对目前高校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师资建设以及构建校企协同培养BIM技术人才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整套制度化成果,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成效。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土木类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0124700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BIM技术实践基地建设”(202102113038);2021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建造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构建”。
参考文献
[1]鲍跃全,李惠.人工智能时代的土木工程[J].土木工程学报,2019,52(5):1-11.
[2]杜修力,刘占省,赵研.智能建造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65-67.
[3]《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编委会.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