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许守谦墓志铭考

2023-08-11程雅玲

文物春秋 2023年3期
关键词:明代墓志

程雅玲

【关键词】许守谦;墓志;明代;河北正定

【摘要】许守谦墓志发现于河北正定蟠桃村。志石保存完整。墓志记述了墓主生平、家族历史,为研究正定历史人物、缙绅阶层间的联姻关系以及完善地方志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9年3月11日,石家庄正定新区蟠桃村村民于村西南植树时发现墓志一合,现存于正定县文物管理所。志、盖均为正方形,青石质,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无纹饰。志盖边长87厘米,厚23.5厘米,两侧有铁箍捆绑痕迹,正面阴刻篆书3行9字“明大司马许公墓志铭”(图一);志石边长84厘米,厚23.5厘米,正面镌刻楷书铭文50行,满行50字,共1907字(图二)。

一、墓志录文

大明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赠本部尚书益斋许公墓志铭」

赐同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前后奉」敕整饬宣大左卫怀隆道兵备、食从二品俸获鹿孙化龙顿首拜撰」

赐进士出身、钦差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工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获鹿曹时聘书」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门生长垣崔景荣篆」

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癸卯,少司马益斋许公卒于家。讣闻,大中丞渭南孙公、直指利津李公合疏」请恤典,其冢子其德以故母张淑人宜祔葬并陈之部,部议宜如例,」上可之。予祭一坛,造坟安葬,仍赠公兵部尚书,遣本府堂上官致祭,护作方中,」恩至渥矣。居无何,其德亦卒,其弟其才等议卜宅兆、营葬事,而其孝来请铭曰:往先君乘鄣塞时,子尝共事,先君政业子宜知之,墓」道之文愿以累子。往予守并州,公治兵岢岚,及备兵云中,公开府三晋上谷,猥以乡谊辱公,嘘植甚厚。辛丑之秋,公与大冢宰」梁公游览吾邑西山,不佞犹得侍杖履,今日月几何,而二公继逝,不可复作矣,兹役何敢辞?

按状,公讳守谦,字子受,益斋其别」号也。先世溧阳人,」国朝永乐时避地真定,家于藁城之白璧村,后徙居郡城,而其族人犹多村居者。曾祖曰福旺,福旺生瓒,瓒生司训公金,公之父」也,配苏氏。由司训公而上三世,皆以公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配皆淑人。福旺以勤俭起家,累资丰厚。弘治中,值」岁歉,尝以千金助郡中徭役,太□彭公义之,既偿其金,且绘书图说,以示褒奖。里人为什一计者,多藉其资,间有逋负,折券不」问。积德累仁,延及司训公,以明经授河南襄城县训导,为人敦厚温文,生二子,长守约,次即公。公生七岁而母见背,继母张氏」为抚育之。年十岁从司训公授书,旦夕攻苦力读,司训公悦之。年十六选入邑庠,十九领顺天乡荐,又十载释褐成进士,为嘉」靖乙丑。初授开封府推官,隆庆二年擢户部主事,转郎中,万历三年擢浙江按察司副使,寻调山西岢岚兵备。居二载,丁司训」公忧。服阕,补大同左卫,更调阳和。辛巳擢湖广荆南道参政。是岁阅视,加按察使,仍调岢岚。甲申之秋,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明年阅视,晋副都御史。丁亥,移节宣府,其年以三品满考,诰赠三代、荫一子。己丑擢刑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庚寅秋转左。辛」卯九月乃致仕归。

公之司理开封也,郡当省会,讼牒填委,公听断明敏,片言立决,案无留牍。委查钱谷,勾稽详慎,评骘臧否,明」察无私,部史贤之,每有荐剡,未尝不首称公也。戊辰,当选科道,公业以治行征入矣。已乃授户曹,人为公诎,而公为郎,监钞浒」墅,督饷永平,俱有能名。及视篆司中,挥霍练达,每奏稿成,司徒公未尝不称善。他司有不善者,司徒公曰:何不令许郎中改定?」其见重如此。用是,晋擢宪副。公持宪迁转,扬历南北,然驰驱边塞者十九。阳和左卫,偏头老营,俱临绝塞,而阳和制府在焉,事」务烦钜,岢岚独当一面,虏使往来,应酬无暇。公前后六七载,筹赞机务,规画兵食,抚驭夷虏,经理贡市,修筑工程,终岁拮据,劳」苦万状。其自阳和擢湖广也,总督司马安肃郑公尝上疏留之,而荆南未久,随以阅荐调还岢岚,诚重之也。公抚晋中凡三载,」安辑黎庶,综核吏治,慎固边圉。乙酉,旱蝗为灾,力请」帑金数万,煮粥赈之,全活者不计其数。班匠年久丁绝,勾解滋扰,疏议豁免。岁时巡历边关,校阅士马,汰除贪墨,一时将吏肃然。上」谷陵京右臂,独石孤悬,称重镇,公抚绥尽心,宽严得体。青酋桀骜,市马独多,颇为难制,然自公在事,卒无敢哗者,驭之有道也。」时顺义嗣封,公同心筹画,塞事再定,边疆赖之。其他政绩具在公《两镇奏议》中可考也。公筹边既久,蒙」恩宠亦最多。其备兵也,以贡市大阅,蒙」赉金者四。其开府也,以贡市修边大阅,蒙」赉金币者七。以虏王嗣封,蒙」赉金币升俸者一。及」召还朝,贰赞枢管,筹画居多,边陲之人方日望公以督府再临,而公解绶归来,厥施未究。其后蓟辽总督邢公谓公负安攘大略,亟」宜起用,力荐于朝。而公竟溘然不起矣。惜哉!

公事親孝,幼失恃,及长,恒以不及见母为恨,司训公之殁也,哀痛尽礼。公之家居」也,创辟一圃,杂植松竹之属,时与二三耆旧徜徉其中,奕棋酌酒。郡邑之庭,非公事未尝至也。庚子岁荒,公念藁邑乡人无告,」损金买谷三百石,为建社仓,恒山驿站疲累难支,上书增银苏困。至于宗族,尤为加意,贫不能自振者,时出资周之。故公之殁」也,里人多感叹者。

公生于嘉靖十五年丙申闰十二月十九日,距卒时得年六十九岁,葬以卒之明年十二月初二日。墓在郡」东十五里蟠桃村之原。公先配张氏,赠淑人,生于嘉靖壬寅五月初四,卒于隆庆己巳四月初九,得年二十八岁,初葬祖茔,今」启祔焉。继配马氏,封淑人。侧室李氏。子男四:长即其德,官生,娶乡进士刘燦女;次其才,廩生,娶户部尚书贾公应春孙女;次其」忠,国子生,娶吏部尚书梁公梦龙女;次其孝,癸卯举人,娶武功卫指挥伍希韩女。其德张出,其忠马出,其才、其孝皆出于李也。」女一,亦张所出,适王兆庆,郡庠生,徐州卫经历荐之子。孙男二:国鼎、国鼐,俱其才出,一聘梁尚书公孙女,一聘于同年进士李」公镐孙女。孙女一,其孝出,许聘真定卫指挥贾名俊子。曾孙女二,一许聘御史贾名儒孙,一尚幼。嗟夫!公以洪才巨识遭际明」时,宣力边疆,洊历卿贰,勋业烂然,无负生平,增重闾里,且家学相承,贤科趾美,后嗣克昌,公可谓不朽矣!铭曰:」

哲人挺生滹沱傍,才华黼黻器珪璋。早年艺苑快翱翔,中州司理清风扬。为郎起草奏明光,几年劳瘁叹名王。桓桓开府仍边」疆,榆关千里遍农桑。朱提锦绮来尚方,中朝枢管资赞襄。乂安邦国夷狄攘,一朝投绶还故乡。樽酒时开绿野堂,天不愸遗人」悲伤。讣闻」当宁亦徬徨,」恩纶赗典贲泉壤。佳城郁郁新卜良,隧道有铭千载藏。」

墓志记载了墓主许守谦的祖籍、仕宦、生平事迹、家族世系、子嗣姻亲等内容,为研究正定明代历史人物、缙绅阶层人物关系以及纠正和补充地方史志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墓主人生平及家族世系

(一)生平仕绩

关于志主许守谦,《明神宗实录》(后文简称《实录》)及雍正《畿辅通志》(以下简称《通志》)、乾隆《正定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光绪《正定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均有载,可与志文相互补证。

据墓志所载,许守谦,字子受,号益斋,可更正《县志》中“字受益”之误。祖籍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永乐时迁至藁城,后入籍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结合文献史料及地方志可梳理其生平。其七岁丧母,由继母张氏抚育成人,十岁从父亲学习“旦夕攻苦力读”,十六岁入县学,十九岁中举,二十九岁(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初授开封府推官,因功屡受朝廷晋封。隆庆二年(1568)擢户部主事,转郎中。万历三年(1575)四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九月调山西副使,十一月以原官调岢岚,驻扎偏关整饬地方兵备两年[1]996。丁父忧期满,补大同左卫,又调阳和卫。九年(1581)十月升湖广右参政[1]2203,不久又调岢岚按察使。十二年(1584)八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1]2814。万历十三年(1585)闰九月升右副都御使[1]3009。十五年(1587)二月以原官巡抚宣府[1]3425。十六年(1588)十二月,以三年满考诰赠三代荫子许其德送监读书[1]3845。十七年(1589)八月擢刑部右侍郎[1]4013,十月改兵部[1]4044。万历十八年(1590)八月,升兵部左侍郎[1]4207。十九年(1591)九月致仕[1]4471。之后居乡14年,好义乐施,拯灾恤患,为建社仓恒山驿站上书增银苏困,卒后赠兵部尚书,“予祭葬,祀乡贤”[2]7。

1.守卫边陲

许守谦自万历三年(1575)九月调山西按察司副使,清军驿传,兼理盐法。其后六七年中,先后于岢岚州、大同左卫、阳和卫戍守。先在岢岚州西北四十里建三井堡[3],后于雁门关阳明堡正走晋阳道砌筑砖石为内助之险,“修筑工程,慎固边圉”[4]。筹边数年,多蒙恩宠:备兵期间赏金4次,任巡抚时受封赏金7次,因蒙古顺义王嗣封之事受赏金且升奉1次。《实录》中记载了其任巡抚期间3次受封赏经历:万历十三年(1585)闰九月,因阅视升右都御史并赏银[1]3009;万历十五年(1587)八月,“以扯酋嗣封礼成”升奉一级并赏银[1]3553—3554,万历十六年(1588)二月,“以三镇岁市报竣”受赏[1]3681。

志文所记许守谦因之“蒙赉金币升俸者一”的“虏王嗣封”即蒙古顺义王扯力克嗣封之事。万历十四年(1586),原蒙古顺义王黄台吉去世,其子扯力克因袭位事与庶母三娘子起纷争,总督郑洛等从中斡旋,促成扯力克与三娘子婚姻,二人和解。次年明廷正式册封扯力克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神宗览奏,甚为嘉许[5]。许守谦在此次蒙古内部冲突中与总督“同心筹画”,化解了矛盾,保证了明蒙边境的安定,故《实录》记,万历十五年(1587)八月“以扯酋嗣封礼成”升奉一级并赏银。志文所记与正史所载可相互印证。

2.抗灾爱民

《实录》有载,万历十三年(1585)山西大旱,身为巡抚的许守谦上书户部申请减免赋税:“开荒之议,惟在辟土以聚众,不在加赋。以病人况,砂碛之地,暖迟霜早,若概征之,是速其困且逃也。上乃许之。”[1]2907—2908志文亦称“旱蝗为灾,力请帑金数万,煮粥赈之,令全活者不计其数”。

(二)家族世系

由志文可知,许氏先祖江苏溧阳人,永乐时迁居正定。曾祖许福旺,祖父许瓒,父许金,兄许守约,妻张氏,继室李氏,侧室马氏;四子一女,长子其德、次子其才、三子其忠、四子其孝;孙国鼎、国鼐;孙女一;曾孙女二。相关信息均在《县志》或《府志》中有载。除此之外,《县志》载国鼐有一子许沺,志文未提及,应是许守谦去世时尚未出生。

曾祖许福旺,以勤俭起家累资丰厚,倾家资以助徭役,并因义行受“太守彭泽”褒奖载于方志[6]。父许金,“司训公以明经授河南襄城县训导”,与《县志》載“许金,贡生襄城训导”[7]一致。贡生,唐代称明经,科举科目之一[8]。训导,学官名,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司训公是对许金身份的尊称。许守谦十岁始“从司训公授书”六年,其父许金在其求学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兄守约相关史志未载。

许守谦之长子其德,妻张氏生,志文载其为官生,《县志》载其为贡生、兵部侍郎[9],与父守谦同年去世;次子其才,侧室李氏生,志文载其为廪生,《县志》载其因兄其德早逝“由廪生袭父荫官生”[9],以父功受封赠承德郎奉议大夫,初授池州通判、历顺天府通判、户部主事、户部郎中,后授云南寻甸知府,因病未赴任而致仕[10];三子其忠,继室马氏生,志文载其为国子生,其他史料未载;四子其孝,侧室李氏生,志文载其为癸卯举人,《县志》载其为万历癸丑(1573)进士,历河南府推官、山西同考、镇江府推官、应天同考,云南道御史、太仆寺少卿,崇祯初因近“魏党”、建祠入东林逆案,致仕十余年,59岁因疾卒[10,11]。孙国鼎、国鼐,均为许其才之子。国鼎,天启辛酉(1621)举人,喜读书,教诲子侄,博学善诗文,崇祯壬申(1632)因病早逝[12]。国鼐有一子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镇安知县[13],授文林郎,妻吴氏赠孺人[14]。国鼐“以子沺贵,赠文林郎,妻李氏赠孺人”[14]。

许守谦有一女,为妻张氏生,志文记其“适王兆庆,郡庠生,徐州卫经历荐之子”,王兆庆史料未载,而《县志》与《正定王氏家传》(后文简称《家传》)皆言许氏为王兆宁继室。正定名宦王钟庞系王氏十一世祖,《家传》载“王钟庞考兆宁早殉,妣赵氏……继妣许氏同县人也”[16];《县志》载“王钟庞布政使王藻之孙,父兆宁早殁,母赵氏高邑太宰南星女早逝,继母许氏兵部侍郎守谦女”[2]11,“王兆宁早殁,继妻许氏,年仅二十,上孝敬公婆下抚育遗孤钟庞,后以子贵受封,天启中县令授予旌门表彰”[17],“王兆宁以子钟庞贵,赠通奉大夫,妻赵氏、许氏,赠淑人”[14]。虽然文中王兆庆“郡庠生”的身份可与《家传》中的“附学生”相合,但依《县志》,王兆宁去世时,许氏年仅20岁,再结合志文中许氏母张氏“卒于隆庆己巳(1569)四月初九”来看,许守谦去世时许氏年龄至少35岁,其夫王兆宁已去世多年。《家传》称王兆宁与王兆宁为堂兄弟[15],撰文者应是混淆了兆宁、兆庆两人名字。

综上,许氏家族永乐时由溧阳迁至正定,从曾祖许福旺至许守谦再至许沺共七代见于史志,是明末清初正定名门望族。其中以许守谦官声最旺,“以三品满考,诰赠三代、荫一子”“赠兵部尚书”,但子嗣不旺,到七世时只有许沺一支可考(图三)。

(三)联姻关系涉及诸多人物

由志文可知,许守谦子女婚姻关系均为当地缙绅阶层官宦家族之间的联姻(表一),其中贾应春、梁梦龙、贾明儒、李镐、贾明俊等都是方志有载的官宦,贾应春、梁梦龙更是《明史》有传、官至尚书的显赫家族。但方志仅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仕绩,并未说明他们与许守谦家族的姻亲关系。墓志补充了这一部分内容,如次子其才娶尚书贾应春孙女,三子其忠娶尚书梁梦龙女,且四子一女以及孙辈无一不与官宦人家结亲。可见明代婚姻关系中门第观念占有重要地位,官宦人家希望通过孙辈的联姻方式来延续其家族的荣耀。

三、撰文、书丹、篆额人

撰文者孙化龙,获鹿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光绪七年《获鹿县志》载其为隆庆二年(1568)进士,初授推官,累迁按察副使、山西兵备道,历仕籍30余年[18]29,由此推算其致仕约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之后不久。而志文写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时孙化龙应已致仕,志文中所记官职“通议大夫、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宣大左卫怀隆道兵备”应是其为官生涯最高官职,与《通志》卷六十二“选举”所载“孙化龙,获鹿人,按察使”[19]一致。通议大夫,为明代文武散官正三品封赠;按察使,为按察司之长官,正三品[20]597。故《获鹿县志》所载“按察副使”应不是其最终官职,当以志文为准,孙化龙官至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正三品食从二品俸。孙化龙精晓诸子百家之书,善诗文,却不以学问自炫,“举生著作藏在笥箧,人莫能见,其诗文可由记传碑碣者窥其一班”[18]29,有15首诗作及7篇记人、记事类碑文收录于《获鹿县志》中。因其是许守谦在山西时共事的同僚好友,故许守谦四子其孝请其为父作墓志铭。

书丹者曹时聘(1548—1609),获鹿人,字希尹,号嗣山。据《获鹿县志》结合《实录》可梳理其生平:隆庆五年(1571)进士,初为部吏,出守临洮知府(今甘肃省临洮县),因山西抚臣高文荐劾,夺职为民。后复凤阳府推官,因赈灾有功,升松江府知府。历山东右参政、徐州兵备、湖广按察使备兵苏松常镇、湖广布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工部侍郎总理河道、工部尚书,因治理泇河、黄河“厥功甚伟”,被誉为“有明一代治河之宗”[18]4。《獲鹿县志》收录有曹时聘治理泇河、黄河时的两份奏疏《泇河展拓工完放水行运疏》《条奏河务二疏》。曹时聘为墓志书丹时,任佥都御史、工部侍郎总理河道,志文与史载可互证。

篆额者崔景荣(1565—1631),长垣人(今河南省长垣市),字自强,《明史》有传。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初授平阳府推官,后累官甘肃、湖广、河南、四川四省巡按,播州监军,宁夏巡抚,兵部右侍郎,右俭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卒赠太子少保。由志文可知,崔景荣为许守谦门生,万历三十三年(1605)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四、志文提及人物考证

1.志文记述“大中丞渭南孙公、直指利津李公”合疏为许守谦“请恤典”。大中丞,明清时巡抚的别称。直指,明代巡按御史的俗称[21]。孙公应为时任保定巡抚孙玮。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今陕西省谓南市),《明史》有传。《府志》载其“万历间巡抚正定等处”[22],《明史》载其于“万历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赈救,帝亦时出内帑佐之”[23],《实录》亦载“万历三十三年九月丙戌,保定巡抚孙玮奏:保河真顺广大六府所属各州县卫赈过灾民数目文册诏付所司”[1]7743。由此可知,万历三十(1593)年至三十三年(1596)期间保定巡抚为孙玮,可与志文所记互证。合疏者“直指利津李公”,暂未查到相关资料,尚待考证。

2.志文提及许守谦卒后礼部“遣本府堂上官致祭”。“堂上官”是明清各衙署长官的通称,衙的知府亦称堂官[20]740。据《县志》载,“万历三十三年四月,知府陈忠爱谕祭兵部侍郎许守谦”[24],再结合《府志》所载,陈忠爱为“崇阳人,万历间任正定知府升井陉道”[25]可知,志文所指“堂上官”应为正定知府陈忠爱。

3.志文记述许守谦万历九年(1581)自阳和擢湖广参政时“总督司马安肃郑公尝上疏留之”。司马,明、清对兵部尚书的别称。郑公为时任总督宣大山西兵部尚书郑洛。郑洛,《明史》有传,字禹秀,安肃人(今河北省徐水县),万历七年(1579)以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以功加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5]。

4.志文第十五行提及“太□彭公义之”。太守,明清时知府的别称。此处“太□彭公”应为正定知府彭泽。彭泽,“陕西兰州人(今甘肃省兰州市),正德元年任正定知府历升兵部尚书”[25]。《府志》载许福旺“会岁歉倾家资以助徭役,太守彭泽义之,既赏其金,并绘白鹿图为记以示褒”[6],故志文所缺字为“守”。

五、其他内容考释

(一)志文中的一些时间出入

1.志文载,许守谦“丁亥,移节宣府,其年以三品满考,诰赠三代、荫一子”。丁亥年为万历十五年(1587)。但《实录》中记“万历十六年十二月……三年考绩荫子许其德,送监读书”[1]3845,故“其年”所指应并非万历十五年,而是万历十六年(1589)。

2.志文中涉及到许守谦卒时的两处有出入。志文首句记,许守谦卒于“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癸卯”,但若按后文所记“公生于嘉靖十五年丙申闰十二月十九日,距卒时得年六十九岁”,其卒年应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与《实录》所载“(许守谦)万历三十二年九月,原任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戎政许守谦卒”[1]7510相符。《县志》亦载“万历三十三年四月,知府陈忠爱谕祭兵部侍郎许守谦”[24],时间亦早于志文首句所记时间。故笔者认为志文所记“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癸卯,少司马益斋许公卒于家”有误,实际应为“万历三十二年”。但依干支纪日法,万历三十二年九月无癸卯日,与之接近的癸卯日,为八月二十五日,较《实录》所载要早。类似情况亦可见于同乡同僚梁梦龙。梁梦龙墓志记载其“卒于万历壬寅(1602)之元日”[26],《实录》记载亦滞后月许,为“癸亥(三十日)吏部尚书梁梦龙卒”[1]6874,推测是官员去世讣闻至礼部有时间差所致。综上,许守谦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闰十二月十九日,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二十五日,三十三年(1605)三月“赐予祭”[1]7592,四月“知府陈忠爱谕祭”[24],五月“丙子赠原任兵部左侍郎许守谦为兵部尚书”[1]7623,十二月初二日葬。

(二)关于正定“三世中丞”石牌坊

许氏家族是明末清初正定名门望族,《县志》记载,城内曾有为许守谦所立的“乙丑进士坊”,为其父许金所立的“恩荣坊”以及为其与祖、父、三人所立的“三世中丞”功德坊[27]。2001年,“三世中丞”石牌坊构件在正定县南门外护城河石桥处发现,后经粘接、加固及补修,现立于隆兴寺龙腾苑内。郭玲娣、崔伟丽两位老师曾于2010年在《文物春秋》发表了考述文章《正定“三世中丞”石牌坊考述》(下文简称《考述》)[28],对牌坊的形制、雕饰及主人许守谦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此次许守谦墓志的出土为“三世中丞”牌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此结合相关史料,对《考述》作以下两点补正:

1.《考述》根据《县志》所载“万历末年边围多事,蓟辽总督邢公以守谦负安攘大略,力荐于朝,会卒,不果”[2]7推测,许守谦卒于万历末年(1619—1620),而经对其墓志铭的考述可知,许守谦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二十五日。

2.《考述》据牌坊规制超标,再结合《明史·钟羽正传》中所记许守谦被弹劾去职一事,推测牌坊可能为“许守谦被弹劾时被拆毁”及“竖立不久便被毁坏埋于地下的”[28]。但《实录》载:万历十七年(1589)三月“南京吏科给事中杜华,先劾宣府巡抚许守谦贪鄙不职。吏部言谦边才当惜,旨从部”[1]3923,八月许守谦调刑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十八年秋升兵部左侍郎,九月以被论、以疾两次乞休,均不允[1]4216,冬工部给事中钟羽正又劾;十九年九月以钟羽正论其抚赏买马不从实报,因具疏辩、乞行,最终着致仕[1]4465,4471。综合以上史实分析,弹劾分别发生在万历十七(1589)、十八年(1590),而“三世中丞”坊建成于万历十九年(1591)七月[28],遭弹劾时牌坊尚未建成,所以遭弹劾时被拆毁的推论不成立。《县志》又载“□□中丞坊为许瓒许金许守谦立,存”,说明此牌坊至少在光绪元年(1875)尚存。牌坊自万历十九年(1591)建成到光绪元年(1875),至少存世284年,故考述文所推测牌坊毁坏原因及时间不能成立。

许守谦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正定历史人物以及当地缙绅阶层间联姻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为相关文物研究提供了线索,同时起到了与方志互为补正的作用。

致谢:在文章整理过程中得到邢怀良老师的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

[1]明神宗显皇帝实录[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2015.

[2]贾孝彰.正定县志:卷36:名臣[M].刻本.1875(光绪元年).

[3]觉罗石麟.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九[M].台北:台湾商务部印书馆,1986:23.

[4]覺罗石麟.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十五[M].台北:台湾商务部印书馆,1986:40.

[5]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二十二:郑洛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3—25.

[6]郑大进.正定府志:卷38:义行[M].刻本.1762(乾隆二十七年):6.

[7]贾孝彰.正定县志:卷30:贡生[M].刻本.1875(光绪元年):7.

[8]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388.

[9]贾孝彰.正定县志:卷26:荫恤[M].刻本.1875(光绪元年):1.

[10]贾孝彰.正定县志:卷38:政事[M].刻本.1875(光绪元年):6—7.

[11]郑大进.正定府志:卷43:鉴戒[M].刻本.1762(乾隆二十七年):13.

[12]郑大进.正定府志:卷34:文苑[M].刻本.1762(乾隆二十七年):21.

[13]贾孝彰.正定县志:卷28:科目[M].刻本.1875(光绪元年):4.

[14]贾孝彰.正定县志:卷25:封赠[M].刻本.1875(光绪元年):3—4.

[15]王耕心.正定王氏家传:卷一[M].刻本.1893(光绪十九年):7—10.

[16]王耕心.正定王氏家传:卷二[M].刻本.1893(光绪十九年):3.

[17]贾孝彰.正定县志:卷44:烈女[M].刻本.1875(光绪元年):3—4.

[18]俞锡纲.获鹿县志:卷12:人物之文翰[M].刻本.1881(光绪七年).

[19]唐执玉,李卫.畿辅通志:卷62:选举[M].刻本.1735(雍正十三年):28.

[20]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21]龚艳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267.

[22]郑大进.正定府志:卷30:名宦[M].刻本.1762(乾隆十七年):20.

[23]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一:孙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6270.

[24]贾孝彰.正定县志:卷7:事纪[M].刻本.1875(光绪元年):60.

[25]郑大进.正定府志:卷23:职官[M].刻本.1762(乾隆二十七年):25—26 .

[26]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贞敏梁公墓志铭[M]//钱谦益.钱牧斋全集:第5册:牧斋有学集: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1050.

[27]贾孝彰.正定县志:卷13:坊表[M].刻本.1875(光绪元年):1—3.

[28]郭玲娣,崔伟丽.正定“三世中丞”石牌坊考述[J].文物春秋,2010(5):45—50.

〔责任编辑:迟畅〕

猜你喜欢

明代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