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教学案例
2023-08-11谢敏燕
谢敏燕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新课标的第二学段(3—5年级)美术的学习目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有:一是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二是能讲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本课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奇思妙想”,是在“奇思妙想”单元主题的要求下,大胆想象,通过联想与组合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艺术素养内容:一是感受现代设计、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性;二是通过游戏、探讨活动,学习不同物象巧妙组合的设计方法;三是通过观察、创想,进行“奇思妙想”的作品创作。教学内容蕴含了文化、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内涵,趣味性强,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这是学习这一课的重要心理基础。尽管想象力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是已具备更多的生活经验,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一些理性思考,结合本课目标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根植于现实,并合乎生活逻辑的前提下,让学生解放思想,自由想象。有了“正负图形的画面”一课的设计基础,学生对这一课图形组合的“奇思妙想”也更有想法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与信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艺术设计意识。
2. 在欣赏中感受艺术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创作中探索两种不同物象组合方法和造型表现的意象主题。
3. 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树立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
(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两只水龙头》《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宝岛》,初步了解视觉传达。深入认识马格利特、达利奇思妙想作品,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
美术表现:课中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运用物件联想或主题联想,发挥想象力,用夸张、移位、替换等方式组合起来,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
创意实践:创作一张有自己想法的奇思妙想作品。
审美判断:欣赏、认识马格利特和达利的奇思妙想作品,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有初步了解并能识别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理解奇思妙想作品背后文化、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内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运用物件联想或主题联想,发挥想象力,用夸张、移位、替换等方式组合起来,设计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
教学难点: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方法
1. 导入环节:以共情想象导入,学生迅速进入奇思妙想氛围。
2. 欣赏评述环节:以超现实主义艺术奇妙之旅的方式,用有趣的游戏方式了解、认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及艺术作品。
3. 创作环节:以范例作品与教师微课示范启发学生思考、构思、创作。
4. 评价环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生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
二、教学实施
笔者按一课时分三步组织教学。
(一)新课导入
以共情想象引入新课:教师分享小时候的天马行空:想拥有魔法,想把不会动的东西变成活的,想长出翅膀会飞,等等。问:你也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共情,马上调动起课堂氛围。
(二)观察—欣赏
带领学生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要用“基本问题”探索“学科大概念”(深度学习),先是安排观察美术课本奇思妙想作品,欣赏艺术作品《两只水龙头》《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宝岛》,通过思考:作品中是什么和什么结合,它们给了你哪些联想和感受呢?简单赏析三张作品,初步提出视觉传达、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相关概念。深挖教材“学科大概念”,进而安排深度学习:超现实主义艺术奇妙之旅。选取作品极具奇思妙想的两位艺术家——马格利特、达利,提炼其最有趣味、代表性的主题:“马格利特和大苹果”“达利与梦境”,学生通过有趣的位置猜想游戏、代表作赏析、艺术家视频,逐步加深对艺术家的认识,了解美术专业知识概念:超现实主义。观察—欣赏活动,既通过欣赏活动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受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引起学生发散思维与创作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视觉感知力、提高审美。
(三)探究创作
以研学问题——“怎样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展开探究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总结出两个联想方法:物件联想(用替换的方法组合两个不相干但有相同特征的物件),用车的联想、动物的联想作品激发创想;主题联想(几个形象组合,可用替换、夸张、移位方法),可用环保、科技创新等主题。最后教师用“新媒体技术—微课展示”以人、高楼、地球组合引导构思一张环保主题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在引导过程中,穿插讲解创作的思路,让学生直观地完整地感受联想过程、创作过程。分层式布置美术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努力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达成让学生学会并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三、教学反思
美术学科按“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原则,根据美术家的思维、创作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纵观整节课,在图像识读方面,学生通过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两只水龙头》《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宝岛》,初步了解视觉传达。深入认识马格利特、达利奇思妙想作品,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能不同程度地掌握这些概念。在美术表现方面,学生在课中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通过探究、教师讲解、观看微课,初步掌握运用物件联想或主题联想,发挥想象力,用夸张、移位、替换等方式组合起来,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在創意实践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创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作品,很多的想法都极具奇思妙想。在审美判断方面,学生通过猜想游戏、作品赏析、观看视频,对马格利特、达利的作品都有所认识,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有初步了解。整节美术课“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评价”,学生经历了美术家思考、创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切实提升其视觉感知力、美术创造力,积极做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分层式作业设计,体现以生为本,尊重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水平在有效范围内努力达到目标,激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活动。最后的过程性规量,学生根据过程自评,两个评价主体突出“学科概念”、实际实践能力,解决学科最根本问题。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把艺术概念趣味化,让学生乐于了解、乐于接受、乐于应用于实践,设计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奇妙之旅”:以“马格利特和大苹果”“达利与梦境”两大主题开展,先让学生游戏式猜想,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学生更愿意深究,最后观看艺术家作品视频,有趣的作品集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记住超现实主义这个艺术概念,也记住、了解了一些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对接下来的创作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