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期检查”背景下“双高”建设院校的群像特征与推进路向

2023-08-11邓会敏白玲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

邓会敏?白玲

摘 要 立足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以其“双高”建设院校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质性分析,从顶层谋划、质量把关、制度推进、治理水平四个方面凝练出“双高”建设院校具有“智谋”“质取”“制推”“治胜”等群像特征。聚焦“中期检查”中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社会新要求、师资高标准和国际化目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中期检查”后的推进路向,即以社会培训为任,支撑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职能并举;以特色专业為基,促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以优秀师资为要,引导双师素质和双师数量并重;以职教品牌为重,推动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目标实现。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教育;群像特征;高质量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8-0037-07

作者简介

邓会敏(1996- ),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南昌,330000);白玲(1988- ),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数字技术赋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习范式构建与应用研究”(21YJC88000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情境学习范式:理据分析与实践探索”(JY21233),主持人:白玲

2022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自评、省级评价、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评价等方式,对“双高”建设院校开展“中期检查”工作,考察其是否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任务,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进行调整。“双高”建设院校要把握“中期检查”的契机,以评促建,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的“职教大省”[1],省内“中期检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以其推选的6所“双高”建设院校为样本,以6所院校2019-2021年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质量年度报告》)为基础,结合每所院校建设方案、“双高计划”中期自评报告和建设动态追踪报道等相关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凝练出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群像特征,并根据“双高”建设院校在“中期检查”中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下一步建设的推进路向,以更好发挥“双高”建设院校的引领示范效应,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占位与站位

(一)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省内的占位

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共有高职院校99所,列入“双高计划”的院校共6所,其中,1所为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层次为A档,5所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层次为B档,见表1。从数量上看,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全省的占比约为6.06%。通过对“双高计划”院校入选名单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6所“双高”建设院校均来自“国家优质校”。河南省共有9所“国家优质校”,其中4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其余2所是经过激烈竞争入选的新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从质量上看,河南省入选的6所“双高”建设院校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表明我国“双高”建设院校的遴选呈现出扶优扶强和优胜劣汰的特征,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院校大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并继续发挥示范性带动作用,有助于促进国家“双高计划”的落实和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普通高职院校入选“双高计划”的数量相对较少,其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道阻且长。

(二)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全国的站位

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共有1468所,河南省共有高职院校99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量的6.74%,在中部地区(六省)占比约23.52%。作为全国“双高”建设院校总量第一的江苏省,共有20所“双高”建设院校,在全国占比约10.15%。同样,作为中部地区的领先者,湖南省共有11所“双高”建设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的5.58%,约占中部六省双高院校的14.47%,而河南省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占全国入选总数(197所)的3.04%,在中部六省中仅占比6.38%,处于末位,见表2。放眼全国,无论是与国内高职院校数量大致相同的省份,还是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数量都较少,这说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二、“双高”建设院校群像特征

“双高”建设院校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排头兵”,是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导向[2]。河南省素有“职教大省”之称,其“双高”建设院校具有一定代表性,以其6所“双高”建设院校相关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双高”建设院校具有以下群像特征。

(一)“智谋”:智慧的顶层谋划

顶层设计影响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等,统领学校发展。通过分析发现,河南省6所“双高”建设院校无一例外地讲究“智谋”,即在学校建设方面首先着力于智慧的顶层谋划,全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第一,办学定位精准。办学定位是指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做出方向性选择,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统领、引导作用[3]。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定位,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例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水利行业的第一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秉承“依托水利、服务河南,根植中原、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在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后,进一步确立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彰显学校的发展优势。

第二,准确定位专业群。首先,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密切联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把与区域主导产业相契合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例如,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上,注重与本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的专业,以种子生产与经营等国家骨干专业为引领,构建国家、省、校三级梯度发展专业体系,提升本校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把产业升级中有淘汰可能性的专业以及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就业质量等要素,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2020年新增4个专业,并对10个专业进行黄牌警告,暂停招生9个专业,2021年持续重构部分专业集群和专业群。

(二)“质取”:卓越的质量取胜

河南省6所“双高”建设院校坚持以卓越质量为本,与“双高计划”坚持“质量为先”的遴选条件不谋而合,助力其在“双高计划”遴选中胜出。

在办学条件上,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良,基本办学条件逐年稳步发展,在省内和国内均占有一席之地。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已有90多年,其基本办学条件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生师比呈现出良好趋势,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持续扩大,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生师比平均16.21,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平均比例达到81.28%,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更是达到89.04%。同时,各“双高”建设院校也拥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名师7人。

在学生培养上,严把毕业生质量关,促进高水平就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就业率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7.92%,毕业生本省平均就业比例为63.91%,见表3。“双高”建设院校源源不断地为本省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而且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多。例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达82.10%,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数量的34.90%。

(三)“制推”:强劲的制度推进

在国家职业教育经费及“双高计划”等政策出台后,河南省及“双高”建设院校立即跟进制订个性化方案。在强劲的制度推进下,政策和经费的落实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保驾护航,是助推其入选“双高”建设院校的关键一步。

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視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件频频出台。2019年河南省也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提质培优方案,在政策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也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制定方案,对“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进行部署。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本校“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和《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双高计划”列为本校重大项目。

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费的落实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贯彻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经费管理办法,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深化省属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职业教育拨款制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政府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资金管理办法,出台本校资金管理制度,积极争取政策和资源支持,联动各方主体,拓展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投入绩效目标实现。如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大建设任务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经费投入,制订《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捐赠管理办法》等制度,吸引行业企业进行建设投入。

(四)“治胜”:优良的治理水平

顶层设计的落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离不开学校的贯彻执行及落实。因此,治理水平对推动院校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发现,河南省6所“双高”建设院校都讲求“治胜”,即在院校治理过程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施多举措助力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地。

一方面,调整机构设置,优化治理体系。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印发校内治理方案,设立重组管理部门,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双高”建设院校在其原有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围绕“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修订校内管理细则,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提高治理能力,实现智能治理。领导班子的建设影响着院校治理水平。为此,“双高”建设院校进一步推动学校内部资源整合,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治理能力,为学校发展增加动力。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增设“双高”建设办公室,组织全体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加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培训。另外,6所“双高”建设院校都建成了智慧校园,开设了信息公开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了智能化治理,全面提升了治理效能。

三、“双高”建设院校面临的挑战

“中期检查”是切实推动“双高计划”实施及其目标达成的关键措施。因此,无论“双高”建设院校能否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都应利用此契机进行自我审视和提升。结合“双高计划”中期自评报告,对当前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国家战略与地方建设的社会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形势、政策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而“双高”建设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当务之急是对社会新要求作出及时回应,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这对其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首先,必须满足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须主动求变,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并承担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转型需求。随着产业升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明显提高,新兴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新需求的变化也会日新月异,“双高”建设院校如何快速适应新技术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此外,国家出台的职业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建设任务,“双高”建设院校的一些任务要求更是对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使得“双高”建设院校担负了更重要的时代使命,这些都对“双高”建设院校的整体提升提出了挑战。

第二,必须回应地方建设的新要求。河南省一直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目标,推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入驻河南,使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双高”建设院校如何抢抓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技术创新的智力支撑,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同时,河南省“十四五”建设时期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建设新方案,旨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强化技能培训,为建设技能社会提出“河南方案”。为此,“双高”建设院校必须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备案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等主要工作,加强专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教师素质与教师数量的师资高标准

师资队伍是“双高”建设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期检查”的一项关键指标。尽管“双高”建设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和高职院校扩招的现实需要,导致“双高”建设院校在教师素质与教师数量上面临着新挑战。

在教师素质上,专兼职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从专职教师来看,一方面,多数“双高”建设院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即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不仅缺乏教学经验,还缺少工作岗位的实践经历,教师素质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双高”建设院校教师操作技能更新缓慢,所传授的部分知识与技能已经落伍。为了满足国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高标准,教师承担了提升素质的压力,他们纷纷为了考证而“考证”。加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缺少监控,教师挂职实践锻炼的时间较短,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未达到理想效果。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只是选择部分青年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工厂进行挂职锻炼。从兼职教师队伍来看,一部分高职院校从企业和工厂聘请了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但这些兼职教师受原单位的影响,难以长期在校从事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的流動性较大。另外,兼职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技术技能,大多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的培养。

教师队伍的数量难以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不能超过1∶18的标准,高职扩招后全国必须增加6万名高职教师,相应的教辅和管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这个巨大缺口最少需要5~10年的对口培养才能补齐[4]。从《质量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与往年相比,“双高”建设院校的生师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随着高职学生的不断增加,教师总量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这对教师的数量提出了要求。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师比一直居高不下,在2020年更是达到了17.91∶1。

(三)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国际化目标

“双高计划”以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品牌建设阶段[5]。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既是“双高”建设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其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双高计划”将高职教育推向中国品牌建设的新阶段。“双高”建设院校应扎根本土文化,结合区域开放重点和特点,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目前,“大禹学院”“神农学院”等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正在打造的品牌仍处于初级阶段,与“鲁班工坊”等相比,河南省职教国际化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含金量和高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偏少。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如何建设品牌标准,打造“河南样板”,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知名品牌,仍面临挑战。

同时,河南省部分“双高”建设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起步较晚,其国际合作交流基本停留在访问交流与培养留学生环节,表面化、浅层次。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河南“双高”建设院校的人才培养国际化是国际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海外就业人数很少。“双高”建设院校只实现了人才的国内大循环,未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如何实现人才的双循环也是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面临的挑战。

四、“双高”建设院校推进路向

为了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双高”建设院校的稳步发展,“双高计划”采用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方式[6]。因此,“中期检查”过后,“双高”建设院校欲保持张力,突破“中期检查”中存在的藩篱,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可沿着以下几个路向推进。

(一)以社会培训为任,支撑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职能并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担当服务社会的责任和重要使命,在支撑地方发展的同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双高”建设院校应主动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契合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

一方面,开展高质量社会培训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双高”建设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重要论述的精神,落实地方政府要求,主动对接地区产业需求,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服务行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高”建设院校应结合院校特色和地区实际,持续开展技术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为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呼应国家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积极发挥“双高”建设院校优势,推动内外资源统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主动对接当地需求的同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如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可以结合省内产业主攻方向和院校专业设置,牵头成立职教集团,抓牢高质量发展契机,更好地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此外,“双高”建设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根据学校优势,承担国际性培训项目,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二)以特色专业为基,促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专业群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双高”建设院校的主要任务。为了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首先,持续优化专业建设。在“双高计划”政策的指引下,“双高”建设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要求,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和服务地方重点产业领域,结合学校办学优势特色、招生就业等情况,重点打造“双高”建设院校特色专业群和骨干专业,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与布局,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以实现专业群与地区产业集群需求的高度融合。

其次,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双高”建设院校要根据专业群课程体系,积极打造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学校自筹、企业捐赠等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深化产教融合。“双高”建设院校应助力高等職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统筹融合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密切衔接全产业链、技术创新链,结合1+X证书制度,使学科建设更符合职业岗位群需要。同时,进一步强调企业的重要作用,实施校企双元育人,促进“双高”建设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业就业和教育传播等领域的深入协作,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企业培训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以保障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以优秀师资为要,引导双师素质和双师数量并重

优秀教师团队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7],有助于加强“双高”建设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通,可以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示范带动功能。

在双师素质上,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优秀师资队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水平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保证。唯有高标准,方可造就高质量。据此,“双高”建设院校可以引入多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校外进修、兼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双师数量上,贯彻落实双师素质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双高”建设院校应持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可以选聘企业的能工巧匠,打造兼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双师”教师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四)以职教品牌为重,推动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目标实现

“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进高职教育由优向精,进入中国品牌建设阶段[8]。因此,“双高”建设院校应不断践行国际化发展目标,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的同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扩展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向世界高水平迈进。

一方面,立足本土,挖掘中国特色。“双高”建设院校应从国情出发、以地域为导向,立足实际,根植本土,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和院校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大力建设特色品牌,在优势领域持续深耕,加大力度建设优质职业教育,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双高”建设院校要充分发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联合周边省份,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积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持续发力。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家由世界技能组织全球行业合作伙伴授牌并支持的国际培训中心信息网络布线分中心,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可以向其学习,力争在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专业教练团队建设以及国际化培训服务等方面立足本土,做出特色。

另一方面,放眼全球,追求世界水平。“双高”建设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访外交流、留学生培养、开展培训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持续输出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等项目,积极开展在线企业技术服务和社会技能培训,促进人才、职业教育资源、学术科研国际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借助已有国家职教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建设境外基地和输出职教标准,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

参 考 文 献

[1]本刊编辑部.见证我们眼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亮点——年度区域[J].职业技术教育,2022(3):39-47.

[2]郭福春,许嘉扬,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98-103.

[3]王广谦.关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四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18-20.

[4]白玲,安立魁.“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推进策略——基于全国1344所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22):20-25.

[5]蔡萌,崔淑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79-82+96.

[6]教育部、財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教职成[2019]8号,2019-04-16.

[7]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师[2019]6号,2019-08-30.

[8]崔岩.实践创新:铸就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品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10-112.

Group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on Paths of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d-term Insp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enan Province

Deng Huimin, Bai L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four aspects of top-level plann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promotion and governance level are condensed into the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college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wa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colleg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se planning”, “excellent quality”, “policy advancement” and “superior governance”. Focusing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the “mid-term inspection” in terms of new social requirements, high standards of teacher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goals, the way forward after the “mid-term inspection” was proposed. The direction of advancement is to take social training as the task, support loc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trategic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to take special specialties as the base, and promot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industrial needs; to take excellent teachers as the key, and guid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to take vocational education brand as the importanc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standards.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mage characteristic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enan Province

Author  Deng Huimin,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Bai L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