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当放手”,说者易做者难

2023-08-11秦涛

江西教育B 2023年7期
关键词:陪伴家长孩子

秦涛

电视剧《大考》讲述的是一群高三学生在面临学习、家庭、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如何在自己的成长中得到历练,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故事。随着剧情的展开,大家在为剧中孩子们的境遇牵绊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整部电视剧以一群高中生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剧中的孩子们克服各种干扰、障碍,最终完成了人生大考——高考,然而真正引发观众思考和热议的是,面对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孩子,家长的表现才是整部电视剧高潮的延续和发酵。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变化,父母是该一如既往地管控,还是适当放手?面对孩子的敏感、脆弱,甚至偏执,父母又该如何包容、呵护和及时引导呢?在孩子要求独立自主和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之间,父母又该何去何从?……父母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抉择,对父母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大考呢?

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之后,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集中在赞扬剧中某个孩子太让家长省心了、太懂事了的时候,我心里不免有些担忧。电视剧中那个既聪明又努力,学习又好,又懂得感恩的孩子,完全是因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说得再直白些,是因为导演希望他能完美,所以就有了“完美”角色。而这样“完美”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概率微乎其微,家长千万不能因为追剧后的满腔冲动而“鸡娃”。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导演有时候为了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难免会对剧中的人物或者情节进行加工,有时甚至虚构,这都是为了追求影视作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说到底还是娱乐为主。因此,我想提醒各位家长,电视剧的真正價值在于共情之后,能够引发观众思考,而不是“观以致用”,千万不能用剧中的情节来教育孩子,更不能将电视中的人物跟自己的孩子比较,否则,只会事与愿违,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排斥。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家感慨于跌宕起伏的剧情时,是否能对影视作品的“画外音”产生思考:当害怕孩子走弯路演变成温柔控制时,家长该如何调整?当忙于生计和亲子陪伴发生冲突时,家长该如何选择?当适当放手和放任界限模糊时,家长该如何反思?

“害怕孩子走弯路”可能会演变成控制

我做家庭教育指导时,经常提醒家长“同样一句话,重复两三遍是关爱,重复八九遍就是控制”。对孩子的控制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粗暴、严令禁止的硬控制,另一种则是冠以“我是为你好”的软控制,也就是我们业界人士经常说的温柔的控制。对于硬控制而言,很多孩子在抗拒无效后,一般都会有自我疗愈的办法,而真正让孩子想逃离,甚至窒息的是软控制。家长一旦经常把这些口头语挂在嘴边,其实就已经陷入“控制—反抗—再控制—冷战”的怪圈了。

我是为你好,听我的没错;

我是爸爸(妈妈),是不会害你的;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少参加点同学聚会,把大好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

在父母一遍遍的唠叨声中,有的孩子选择拒绝跟家长沟通,有的孩子选择逃离,也有的孩子选择屈从,从此过上了提线木偶般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别人家的好孩子”在上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一路重点学校直至名牌大学,反倒是进入社会后出现各种不适应,不停地换岗、跳槽、辞职。

软控制,为什么对孩子有如此严重的副作用?那是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家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尽管自己非常不愿意那么做,却无力反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门。

也许有些家长会安慰自己:“孩子现在小,不懂事,等他大了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殊不知,看似是日常生活中一次微不足道的越俎代庖,表面上看仅仅是代替孩子做出了“明智”选择,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机会,更剥夺了孩子生命成长的权利。

“忙于工作”不能成为陪伴缺失的理由

理论上讲,中国的父母是最舍得为孩子付出的,有些家长甚至为了延续孩子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现实生活中,当养家糊口、忙于应酬和亲子陪伴产生冲突时,很多家长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前者,用非常廉价的承诺诸如“下一次”和“过两天”来搪塞孩子的陪伴需求。

很多家长说:“我们努力打拼,不也是想给孩子创造好一点的条件吗?!”看似理由非常充分、无懈可击,其实却经不起仔细推敲。试问,越换越大的房子,越买越高级的私家车、手机、服饰,经常出入的高档酒店,到底谁是消费主体?那些从小就在寄宿制学校住校的孩子,就更加无福消受家长嘴里的“好条件”。所以,成年人价值体系里的“好条件”,说白了不过是证明自己事业有成的标志和道具罢了。

也许会有家长反问:“我不外出打拼,孩子怎么可能上这么贵的寄宿学校?”我虽然无权对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评头论足,但仍想提醒一些年轻的父母,再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再贵族化的学校都给不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陪伴的缺失,会让亲子关系变得脆弱。因为,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是好的家庭条件,而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夫妻恩爱、父慈子孝,会给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当然,我绝对无意宣扬“寒门出贵子”的理念,只是想提醒当下的父母,在忙于生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好对孩子的陪伴,为了家庭的富裕四处奔波、辛苦打拼,本无可厚非,但这也不能成为父(母)爱缺失、疏于陪伴的理由。要知道有些家庭虽不富裕,却也能其乐融融;有些父母虽整日奔波,却总能和孩子亲密无间。无论父母多忙,只要想陪伴孩子,就能抽出时间。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父母费尽心思给予的,恰恰不是孩子想要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回应不及时、缺乏交流的无效陪伴。至于怎样的陪伴才算高质量的陪伴,一言以蔽之,就是父母有耐心、愿意拿出时间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永不放弃的及时引导”才叫放手

2022年夏天我孩子高考失利,基本与大学无缘,很多亲戚朋友非常热心地为孩子找出路、想办法。面对糟糕的成绩,孩子也没有了以前的傲气,老老实实地出去打工,体验生活。我虽然心急如焚,心疼孩子的一生可能从此黯淡无光,经常在半夜里疼醒,但我始终坚持让孩子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漫长的暑假,孩子先后打了三份工,既被雇主欺骗过,也被顾客刁难过,临近开学,孩子主动找我谈心,表示自己虽然打工期间吃了些苦头,但依然没有勇气承担复读的辛苦。

我虽然做梦都想让孩子复读,2023年高考能考个好成绩,一雪前耻,但考虑到这是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我和爱人选择了尊重孩子的意愿——上高等职业学校。鼓励孩子复读的亲戚朋友知道我们的决定后,惋惜之余,嗔怪我有点不负责任,我只能用微笑回馈亲朋好友的善意,因为我明白:只有当孩子具备了痛心疾首、幡然醒悟的勇气和心态之后,复读才是有效的,否则,不会有太大改观。

也有好心的朋友为孩子提供各种出国学习的渠道和信息,都被我和家人婉拒,一方面是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实力不允许;另一方面,我们不想把出国学习当成孩子高考失利的“遮羞布”,掩盖暂时的尴尬。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往浅里说是引导孩子要为自己的高中三年负责,往深里讲是希望他能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因为高考失利不过是他漫长人生考验的开始而已。

需要强调的是:适当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做出选择,绝不等同于放任,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心灰意冷、彻底失望后的无奈之举,前者则是基于尊重、共情的前提之下的及时调整、及时引导和永不放弃的宽容与接纳。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发自肺腑地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新时期的家长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相对固化、信息来源相对单一等现实问题,与其无休止地担心、焦虑,不如适当放手,让孩子活出积极的、有价值的生命来。

(作者单位: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陪伴家长孩子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陪伴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