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革命文化内容价值教育的“语·文”落地

2023-08-11胡琳娜

江西教育B 2023年7期
关键词:笔记词语革命

胡琳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蕴涵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红色基因培植的肥沃土壤,是价值充盈的育人场域,是言语形式习得的个性文本。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热情度高,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其选择和判断大多受外部影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教师应紧扣要素搭建“学习资源库”,聚焦言语表达营造“情感场”,把握价值取向根植“形象照”,用语文的方式落地革命文化内容价值教育,真正实现“文道统一”。下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一、故事化叙事,丰盈“资源支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革命先锋”这一主题,安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课文中事件的发生年代与现在有一定的距离,所讲述的内容与现今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差距,理解“那时候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对处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大单元教学视域下,作为阅读同行人的教师应采用情境性、现场性、参与性强的故事化叙事来搭建、丰盈革命文化内容的资源支架,借助情境化绘本、戏剧化猜测、主题式寻找、叙述角度探究等手段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要素,挖掘具有革命性的因素,把情感因子融入理性思考中,打通阅读障碍点,串联起单元课文,做恰当的、有必要的阅读资源补充,从而成为学生有效阅读的帮助者。表1是笔者根据时间线索梳理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整体把握、整体阅读、整体构思、整体扩充、整体推进,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中人物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引发“共通感”。教師应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通过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朱德旧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等革命场馆了解故事,努力讲好故事,成为教育资源的“淘金者”。

二、视觉笔记,深度渲染“情感场域”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重点。革命文化主题类课文的教学同样要遵循“(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新课标”理念,在坚守语文“本体”的同时,使学生感悟革命文化的艺术表达。

视觉笔记作为一种将信息提炼整理,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新型笔记形式,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与完善,不仅解答了“此类文章究竟好在哪里”的难题,更能形成阅读思考力,从而走近革命人物,走进革命故事,助推学生形成深度阅读习惯。从大单元教学视域出发,视觉笔记对象范畴可以是单篇课文,也可以是多篇课文,甚至是整个单元。例如,在教学《八角楼上》主板块“那一夜,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分步理解课后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插图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同时,让学生根据“夜幕降临、寒冬腊月、薄、凝视、沉思、察觉”等加点词语绘制视觉笔记,学生可以选择对单个词语进行可视化呈现,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多个词语进行综合融合,或是结合所有加点词语勾绘一整幅画。学生或调取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查询相关节气知识,或添加词语生动描述,或找近义词猜词义……将自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具体形象化。又如,教师可以将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八角楼上》与《朱德的扁担》两个故事一同讲解,互为补充,让学生结合起来绘制视觉笔记。同样的茅坪,同样的艰苦条件,同样的工作状态,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样的夜以继日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的革命领袖。绘制视觉笔记的过程,正是将词语信息输入再视觉化输出的过程,学生反复进入特定情境,通过对知识认知图式的“反刍”,充分感知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忘我的工作状态,加大了情感冲击的频率和力度。

教学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既要关注其文本的特殊性,又要坚守培养阅读能力的目标取向,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视觉笔记的绘制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分享欲,有趣且有个性的图文表达暗藏情感的涌动,推动阅读内驱力的萌发,以进行真实、有深度、高质量的学习。

三、项目化学习,群塑“英雄形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细致感人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旨在引领学生从革命领袖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感受他们忘我工作、同甘共苦、与人民心连心、宁死不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中不可替代的榜样力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不妥协的革命信仰……这些红色基因要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时以此为单元探究主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能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革命文化主题课文里塑造的英雄形象,这样的英雄形象不单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人,而是多篇文章中的一类人。

如表2,笔者紧扣这一单元“革命先辈”主题精准设计“问题群”,以主问题为核心布局子问题,以子问题落实助推主问题的理解,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听说读写互通互联的“我心目中的英雄”单元项目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表3)。

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坚持以终为始,透过项目化学习看本质,反复推敲文本意义的空白点,琢磨情感倾诉的撞击点,让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活到学生心中,系统提升教学的整体性和向心力,让学生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泛起文化自信的涟漪。

在“文道统一”原则下,以语文的方式进行革命文化主题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教育价值的体现。革命文化只有在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生根,才会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同样,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真正触摸到思想之魂,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里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笔记词语革命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词语欣赏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我的自然笔记(一)
粉红革命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