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种活动,强化量感培育
2023-08-11廖晓群
廖晓群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活动,使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多种活动中逐步形成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的量感,进行惜时教育。
3.能利用年、月、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时间单位的量感。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读词活动,引入新知
1.读词活动,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中建立量的表象
师:今天我带来了三个词,请大家大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好”“很好”“非常好”,学生读:好!很好!非常好!)
师:你们想用哪个词来表现自己?
生(齐):非常好!
师:如果读1个字要1秒钟,读2个字要2秒钟,读3个字要3秒钟,照这样的速度,读60个字要多少秒钟?横线上填什么比较合适?
生:读60个字要60秒钟,也就是1分钟。
(板书:分、秒)
师:如果要读多得多的字,可能用到哪些时间单位来度量需要的时间?
生:可能用到“时”或“星期”。
(板书:时、星期)
生:也有可能用到年、月、日。
师:也就是说可以用年、月、日度量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课题)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师: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还有的是28天。
生:2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有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
师:看来咱们三(15)班的同学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知道的真不少。关于年、月、日,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年份是366天。
生: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有没有规律?
生:年、月、日到底是个多大的单位?
师: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思考】以设计幽默风趣且带有评价性的读词活动开课,把读词的字数和时间量巧妙联系起来,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又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学生通过知识间内在联系初步感知年、月、日的大小表象。
二、观察分享,探究新知
1.规律探究,用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明晰量的进率
(1)观察不同年历,合作交流发现
师:今天我们借助年历研究年、月、日。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默读学习要求。
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并填写学习单。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比一比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学习单:观察手中的年历,记录每个月的天数。
我研究的年份是( )。我发现:一年有( )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 ),有30天的月份是( ),2月份有( )天。
师:谁来说一说活动要求?
生:一共有两个任务,一是观察年历并填写学习单,二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同一小组内四个同学手中的年历年份不一样,先独立完成任务一,再合作完成任务二。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总结规律
师:哪个组想展示?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2011年的年历,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天的月份有4、6、9、11,2月有28天。
(板书:31天、30天和28天或29天的具体月份)
生:我们小组还有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年历,其中罗梦妍同学的年历是2012年的年历,她的年历中2月有29天,和其他同学的年历上的2月份天数不一样,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师:其他组的探究结果跟他们一样吗?
生:是。
师:你们觉得这个小组学得怎么样?
(学生不由自主地报以掌声)
(3)合情推理,介绍大小月
师:如果没有具体年份,那么哪些月份的天数可以确定?哪些月份的天数不能确定?
生:1、3、4、5、6、7、8、9、10、11、12这些月份的天数可以确定,2月份的天数不能确定。
师:2月份的天数有几种可能?
生:有28天或者29天两种可能。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能根据规律推理出未知年份每个月的天数。我们常常把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作小月,28天或者29天的月份叫作特殊月或平月。
(板书:大月、小月、平月)
【思考】以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借助不同年份的年历资料,以观察、比较、分享、总结活动为明线,以变与不变、合情推理等数学思想为暗线,让学生亲历年、月、日之间关系的探究、发现和归纳的全过程,初步建立“年、月、日”三个量的表象。
2.计算一年天数,用量与量之间的换算丰富认知
师:一年到底是365天还是366天呢?請你们想办法验证。
(学生独立思考,动笔验证。教师巡视全班,选择性地诊学、导学、助学,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算法,听一听这些同学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12个月的天数连加起来,一年的天数是365天或366天。
生:每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我用31×7算出7个大月的天数是217天;再用30×4算出4个小月的天数是120天;最后用217+120+28(或29)算出全年的天数是365天或366天。
师:他们说得怎么样?
生(齐):非常好!
师:算得准确,说得清楚!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板书:在年和日之间连一条线,写上365天或366天)
生:我比较喜欢第2种算法。
【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量感的培养要重视不同单位之间的纵向联系。设计计算一年的天数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年、月、日的换算中建立纵向联系,从而丰富年、月、日的认知。
3.记忆大、小月,体会方法的多样
師:如果请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你们会怎样记?先自己记一记,再与同学分享。
(学生独自尝试记忆)
师:谁来分享自己的记法?
生:7月之前的单数月份和8月之后的双数月份是大月,有31天;其他月份除2月以外都是小月。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规律的孩子,特别了不起。
生:我在书上学到了拳头记忆法,请同学们伸出左拳,我们的左拳有凸起的地方,也有凹下去的地方,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下去,凸起的地方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2月除外),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数一数。
师:学会了吗?同桌之间数一数。
(学生用拳头记忆法一边数,一边记)
师:我也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二月二八二十九”。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读完后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腊和冬分别表示什么月?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
生:腊表示12月,冬表示11月。
师:回答正确!把掌声送给他。短短的两句话就把十二个月天数规律蕴含其中,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在。
【思考】为学生提供宽松自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思考分析、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记忆方法的多样性,体会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4.观看“三球”运动,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促进量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记住了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那么年、月、日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
(课件出示:地球、月球、太阳三球运动形成年、月、日的视频)
【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告诉学生具体的度量单位,而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个计量单位的产生过程。观看地球、月亮、太阳“三球”运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年、月、日的产生过程,促进学生对“年、月、日”三个量的理解。
5.类比度量,用度量思想认识量的本质
师:一年、一月、一日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的一天:早上7点起床吃好早饭,来到学校上4节课和进行1小时大课间活动,经过5小时就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休息2小时,下午接着上两2节课和进行1小时体教融合活动,经过6小时就到了晚饭的时间,晚饭后我们会看电视或读课外书,又经过3小时就到了21点睡觉的时间,我们睡10个小时的觉就起床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着示意图再次慢慢地回忆自己一天的经过。
(课件出示:随着教师的介绍和学生的想象,用图、文、数等展现一天的经过)
师:看了一天的经过你们想说什么?
生:一天有24个小时。
生:一天可以做很多事情。
师:“日”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单位。如果我用一个小圆环表示一天的时间,“一个月”有几个这样的小圆环呢?
生(齐):30个或31个。
(教师一边让学生数,一边用课件依次连续展示30个连在一起的小圆环)
师:“一年”又有多长呢?如果用这样30个小圆环组成的长度去度量“一年”,要几个这样的长度呢?
生:12个。
(教师带领学生一个月一个月地比画,同时课件动态演示一年的长度,学生跟随老师比画和观看课件演示,体验一年的长短)
师:年、月、日果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时间单位。虽然年、月、日代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时间无时无刻都在我们指缝中悄悄地溜走,我们要珍惜每秒、每分……做时间的小主人。
(学生跟答每分、每时、每天、每月、每年,课件随之出现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惜时教育画面)
【思考】基于“数源于数,量源于量”和“数量本一家”这一理念,教师利用“4节课、大课间、午休2小时,睡觉10小时”这些学生熟悉的“时长”度量“一日”的长度;又用“一日”的长度通过想象、推理、比画等活动度量“一个月”的长度;再用“一个月”的长度度量“一年”的长度,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空间想象、类比度量等认识三个时间量的本质。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师:朵朵是一个优秀的时间小主人,她带来了三个问题,每答对一道题就向上跳一格,有信心跳到最高点吗?
(课件出示:“好”“很好”“非常好”层次阶梯,并出示以下内容)
1.填一填
师:你们知道括号里藏着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吗?
朵朵的轮滑运动训练计划:每天坚持训练2( ),暑假2( )照常训练,每次训练2( )之内穿好轮滑鞋,刻苦训练2()拿到全国大奖赛资格。
2.说一说
师:一杯牛奶保质期为5天,如果生产日期是2022年3月27日,这瓶牛奶4月1日还能喝吗?
3.辨一辨
妈妈:我要连续出差两个月,每天用一个口罩,准备了60个口罩,够吗?
哥哥:不够!
朵朵:够!
【思考】陶行知提倡“即知即传”,学习新知识并马上应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知识,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教师安排这三道练习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借助比较、估计、思辨等活动,让学生对年、月、日的感知更加深刻。
四、课堂回顾,总结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的表现有没有“非常好”?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知道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月有28天或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生:我会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来记大月、小月。
生:我知道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用年、月、日去度量时间的长短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你能提出问题,说明你很爱思考,课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想一想这节课达到了“非常好”的目标吗?达到了向老师笑一笑。
(学生全部露出开心的微笑)
五、课后实践,用具身学习拓展量的感悟
教师布置了两道课后作业。
1.制作月历,即教材73页练习十五第1题。
2.栽种花卉。要求:在家里栽种一盆花卉,每天进行护理,每月记录一次花卉的高度、叶子、花朵等方面的生长变化情况,一年后把每月的记录整理成册,并写一份300字的栽种经验介绍。
【思考】“新课标”将“年、月、日”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就是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致量感的具身学习活动严重不足。教师设计两个具身学习活动,旨在拓展学生对“年、月、日”三个量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