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

2023-08-10王初艳

科教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

王初艳

摘要 文章基于“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概念,以S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为例,探讨全球本土化教学路径。师生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双方文化的双向、平等交流;教学内容要多元化,将母语文化合理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全球本土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提高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能力;英语专业;全球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6.028

跨文化能力培养应立足母语文化,并培养国际视野[1-2]。文秋芳指出“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任务进行调整,“在中外文化对比基础上,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对多样文明的尊重、包容、开放态度”[3]。因此,跨文化能力培养“要放眼于国际化和本土化,注重文化动态性和多元性”[4]。但目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学仍借鉴国外的理论、教学模式等,本土知识较少,学习者不了解本土文化,难以定位自身的文化身份。本文基于“全球本土化”概念,探讨“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

“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是由“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lization)整合而成,意味着人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立足本土的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要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施“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构建多元文化的知识框架,增强其文化自信,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素养。

1全球本土化的教学观念

在“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改革中,师生都应树立“全球本土化”的观念。“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逐步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变”[5],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观念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其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因此,师生都具有“全球本土化”的观念是实现该课程全球本土化教学的关键。

“跨文化交际”是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师生都应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多种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这里的“平等”包含交际双方的母语文化的输出与输入的平等,所以交际内容中交际双方的文化信息所占的比重应该基本均等。但由于“跨文化交际”是“舶来品”,我国学习者对它的认识大都基于西方的理论框架,这容易造成影响深远的思维定势。在对S高校英语专业部分学生的访谈中,提到学习“跨文化交际”,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学习如何跟西方人用英语交流以及进行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等,一些同学往往会忽略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扎实的母语文化能力在有效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明确中国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不是要“全盘西化”,进行多文化对比也不是为了迎合外国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放弃自己的母语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是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理性地、思辨性地鉴赏各国文化之间的异同,加深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母语文化的身份认同,进而更加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师生都应有“全球本土化”的观念,立足母语文化,发展全球视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精神价值”[6]。

2全球本土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目前我国“跨文化交际”的教材普遍存在以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主流文化为主,以欧美理论为中心的现象[7],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较少,这容易造成本土文化“失语”。“只强调国外文化而忽略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违背了培养学生国内文化和国际文化沟通能力的课程教学宗旨,造成学生文化身份的模糊感”[8]。如果教學中过度突出外国文化而忽略本民族文化,会造成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往往难以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而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即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非常优秀,也违背了跨文化交际的宗旨。这些都不利于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不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既要全球化,也要本土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既了解外国文化,也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摆脱被动局面、进行平等交流,进而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S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目前所使用的主教材是由LarryA.Samovar等人编写的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该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但教材中的理论主要来自欧美学者的观点,案例虽涉及多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印度、日本、中国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文化,但教材所涉及的中国文化背景的案例只有零星几个,且案例中所描述的文化现象年代久远,与当前的中国实际脱节,容易给中外读者带来误解。为加深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近年来,S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介绍和相关研究发现,如王志茹等的《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王晖的《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李军等的《中西文化比较(第三版)》等。此外,考虑到教材存在滞后性的问题,任课教师从网络资源中筛选一些与授课主题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如关于中国汉字与中国国家特征的研究、盘古和女娲神话故事与中国的世界观、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古诗词、家风与家训、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中国各地的民俗与地域特征等。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认为教学中增补的中国文化内容让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对这类相关素材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如通过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来了解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者对汉字形成的分析了解中国汉字所反映的国家特征等。

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教学中所学习和探讨的都是国外引进的理论和概念,很少涉及国内学者提出的理论和研究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依然是基于欧美的理论框架;其次,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占比仍然相对较小,且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只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国外理论和概念的辅助素材。所以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制订全球本土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借鉴欧美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的同时,给予母语文化的理论、概念、研究发现等相关素材相应的重视,将其充分融入教学内容中,指导学生开发与母语文化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等,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母语文化、明确母语文化身份认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国际化视野。

3构建教师全球本土化的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需要有丰富的、系统的母语文化知识储备,才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

S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主要用英语授课,任课教师多为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中国教师。这些教师在读书期间所学的课程主要是关于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所以他们除了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还有丰富的英美文学、英美国家历史与社会文化知识,能够胜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等课程的教学。但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国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缺乏比较完备的母语文化知识体系。这些年,“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越来越受到重视,任课教师也认识到母语文化对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将本土文化融入“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中。但因缺乏系统学习、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他们的教学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中涉及的母语文化的内容比较零散,也比较表面化,如果教师未能给学生做出更加深入、系统的解释,容易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一知半解,对实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的“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中国情怀”的目标造成一定的阻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任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来构建自己的全球本土化知识结构。首先是丰富并系统化本土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可通过系统的进修或自学的方式来扩充母语文化的相关知识,比如中国的文学、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教师要根据“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材等,有效整合欧美与中国学者提出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多种文化完美契合,构建完整的、成体系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既是“全球的”,也是“本土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自如地设计“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的实施。

4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而“跨文化交际”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这一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基于“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思想,结合S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现状,探讨该课程的全球本土化教学。首先,师生要明确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掌握母语文化是实现双方平等交際的基础。其次,整合外国与中国文化、理论、研究方法等,帮助学生构建多元文化的知识框架,加深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再次,教师要完善自身的本土文化知识结构。通过“跨文化交际”全球本土化教学,让学生既有国际视野又兼具家国情怀,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三亚学院校级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SYJGKH2022099)。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3]文秋芳.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2(2):9-14,113.

[4]顾晓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J].外语界,2017(1):79-88.

[5]孙有中.落实《国标》要求,大力提高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外语,2019,16(5):36-42.

[6]黄瑛,寇英.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初探[J].山东外语教学,2010,31(5):3-8.

[7]黄秋凤.扎根理论——我国跨文化交际学本土化研究中的新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0):239-240.

[8]成婧.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本土化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2):21-24.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