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2023-08-10尹长丰
尹 长 丰
(合肥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传承和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1]。2019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资源禀赋度、文化保护与传承度、乡村民宿特色度、旅游产品成熟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就业致富带动度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评。因此,正确分析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科学精准判断其发展障碍因素,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2]。
近年来,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学术界取得了一定成果。①研究内容方面,一是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曹辉等[3]、唐黎等[4]、于霞等[5]从旅游资源价值、资源影响力、资源环境价值、资源区域条件等方面选取若干个具体指标作为因子,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二是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刘安乐等[6]、孟秀红等[7]从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市场、农业产业、政策保障等不同维度,构建了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乡村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三是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赵雄伟[8]、王欣等[9]、杨晓娟等[10]构建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四是社区居民参与度评价。胡雨凯[11]、陈庆[12]从社会、经济、文化参与维度构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参与度进行了评价研究。②研究区域方面,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涵盖国家、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障碍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3-14]。③研究方法方面,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主要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访谈和文本数据、面板数据等方法,对不同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5-16]。但是,整体仍然缺乏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的深度研析。
因此,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202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主要障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分析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安徽省16个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及建议,助力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全省南北长约570 km,东西宽约450 km,总面积约14.01万 km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现下辖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16个地级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使安徽省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2020年,安徽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 240.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总收入2 435亿元,同比增长了12.3%;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3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4.5%;A级以上旅游类景区38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省级旅游特色小镇38个,省级康养旅游基地42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6个,省级旅游创客示范基地44个,星级农家乐2 516个,各类特色民宿3 453个。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据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和202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二、研究设计
1.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乡土景观和乡土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性为核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17]393-397。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选取了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产业效益、客源市场等5个一级指标体系和14个二级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资源禀赋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基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依托;生态环境反映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反映了乡村人居环境状况;配套设施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所需要的接待服务能力和到达目的地的通行程度;产业效益表征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客源市场反映客源市场的规模和消费能力[2]。
表1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方法
(1)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诸多个系统,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熵值法来确定[6]。具体步骤如下:
① 指标权重确定。首先,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值Sij,
(1)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h,
(2)
再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α,
aj=1-hj
(3)
最后,确定j指标的权重w,
(4)
② 多因素综合评价。结合指标标准化值和权重系数,分别求得安徽省16个地市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指数[6]。公式如下:
(5)
式中:U为综合评价指数;wj为各指标权重;Xij为各指标单因子评价分值[3]。
(2)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因素诊断模型
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则通过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因子障碍度等指标体系进行诊断。其中,因子贡献度反映该因素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即权重wi;指标偏离度是该因素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即标准化值xi与1的差值;因子障碍度Fi为该因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值,该值大小体现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因素的主次排序[14]。具体公式如下:
(6)
3.数据来源
安徽省16个地市的《统计年鉴》《休闲农业统计年鉴》《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中央文明办官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等。部分缺失数据,以相邻年份数据为依据进行补充[15]。
三、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在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各项指标客观赋权基础上,结合2013—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见表2),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从一级指标各要素角度对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见表3)。
表2 2013—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表3 2013—2021年安徽省乡村旅游一级指标各要素得分
1.各地市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规律
由表2可知,2013—2021年间,安徽省16个地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其中,2016年前,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长较为平缓;2016年后,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但各地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总体差距较大,2021年,合肥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最高(0.722 5),淮北市最低(0.297 6),其他地市在0.316 5~0.633 7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市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旅游服务接待水平、乡村生态环境状况、乡村旅游交通条件、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等各不相同,导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1)乡村旅游高水平地市。合肥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最高,由2013年的0.401 5增长到2021年的0.722 5,增加了0.321 0,增长速度最快。究其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合肥市不断加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产业得到不断壮大,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乡风文明得到进一步挖掘,治理方式更加有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合肥市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6]。
(2)乡村旅游较高水平地市。包括芜湖市、黄山市、池州市。芜湖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由2013年的0.322 6增长到2021年的0.633 7,增加了0.311 1;黄山市由2013年的0.325 9增长到2021年的0.625 4,增加了0.299 5;池州市由2013年的0.301 9增长到2021年的0.604 6,增加了0.302 7。芜湖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黄山市、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客源市场广阔,为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强大动力。同时,这三个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乡村旅游中等水平地市。包括宣城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宣城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由2013年的0.282 7增长到2021年的0.520 7,增加了0.238 0;六安市由2013年的0.282 2增长到2021年的0.513 5,增加了0.231 3;马鞍山市由2013年的0.302 6增长到2021年的0.503 4,增加了0.200 8;安庆市由2013年的0.265 4增长到2021年的0.502 3,增加了0.236 9。这些地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其经济条件不具优势,客源市场不具备竞争力,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其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等水平。
(4)乡村旅游较低水平地市。包括蚌埠市、阜阳市、滁州市、淮南市。蚌埠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由2013年的0.245 9增长到2021年的0.411 9,增加了0.166 0;阜阳市由2013年的0.235 9增长到2021年的0.405 2,增加了0.169 3;滁州市由2013年的0.311 4增长到2021年的0.404 9,增加了0.093 5;淮南市由2013年的0.236 4增长到2021年的0.403 3,增加了0.166 9。这些地市经济基础较差,客源市场条件有限,阻碍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导致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5)乡村旅游低水平地市。包括宿州市、亳州市、铜陵市、淮北市。宿州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由2013年的0.228 6增长到2021年的0.346 8,增加了0.118 2;亳州市由2013年的0.226 3增长到2021年的0.343 6,增加了0.117 3;铜陵市由2013年的0.231 5增长到2021年的0.316 5,增加了0.085 0;淮北市综合水平最低,由2013年的0.221 6增长到2021年的0.297 6,增加了0.076 0,增长速度最慢。这些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村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较差,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有限,导致其乡村旅游综合水平在本区域最低。
2.一级指标各要素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规律
由表3可知,安徽省乡村旅游一级指标各要素综合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呈动态变化状态。其中,资源禀赋分值从2013年的0.041 5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0.095 3,增加了0.053 8。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高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生态环境分值从2013年的0.026 7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0.096 8,增长了0.070 1,这表明随着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增强了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舒适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配套设施分值从2013年的0.116 0上升至2018年的0.127 8后,又在2021年回落到0.118 9,说明,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产业效益分值从2013年的0.043 5上升至2021年的0.145 5,说明乡村旅游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客源市场需求分值从2013年的0.045 6攀升到2021年的0.154 3,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强劲,具有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17]393-397。
四、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度分析
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市2021年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度进行测算,进而识别各地市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因素,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各地市前5个障碍因子构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诊断结果见表4。
表4 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诊断结果
1.总体障碍度分析
由表4可知,安徽省16个地市障碍因素存在局部一致性,具有较大差异性。8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为X33,3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X13,4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X31,1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X34。其中,X33代表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反映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接待服务能力,表明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X13反映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程度和整体开发程度,代表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吸引力,表明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整体开发层次不高。X31代表景区通达性,反映乡村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通达性和公路等级不高,严重阻碍乡村旅游业发展。X34代表综合服务设施,反映了景区综合服务中心数量提供旅游有效接待能力,表明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接待能力较为薄弱,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18]37-42。
2.障碍类型分析
根据各地市乡村旅游主要障碍因素诊断结果(见表4),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分为5种不同障碍类型。
(1)资源禀赋-产业效益障碍型。合肥市、铜陵市、淮北市前3个障碍因素均为景区影响力、星级景区数、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且障碍度均在15%以上,后两个障碍因素为旅游经济密度、乡村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这表明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基础薄弱,严重阻碍他们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导致乡村旅游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度低,乡村旅游总收入对GDP贡献不强。因此,应深度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点,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品牌产品,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知名度,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乡村振兴发展[18]37-42。
(2)配套设施-客源市场障碍型。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六安市前3个障碍因素均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旅游景区可达性、综合服务设施,且障碍度均在15%以上,后两个障碍因素为旅游总收入、旅游人均花费。这表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较薄弱,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受阻,影响了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因此,要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捷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加游客的通行度、便利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扩大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19]。
(3)配套设施-生态环境障碍型。蚌埠市、阜阳市前3个障碍因素均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量、综合服务设施,且障碍度均在15%以上,淮南市前3个障碍因素为旅游景区可达性、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综合服务设施,且障碍度在14%以上,但3个市后两个障碍因素均为人体舒适度指数、综合空气质量指数。这表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较差,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阻碍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因此,要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捷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加游客的通行度、便利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水平,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20]32-36。
(4)配套设施-产业效益障碍型。芜湖市障碍因素依次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旅游景区可达性、旅行社数量、旅游经济密度、乡村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安庆市障碍因素依次为旅游景区可达性、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量、乡村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旅游经济密度;滁州市障碍因素依次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综合服务设施、旅游景区可达性、旅游经济密度、乡村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这表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游客旅游舒适度和潜在游客出游意愿,进而阻碍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导致乡村旅游经营收入占GDP比重低,对当地经济贡献度不高等。因此,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吸引力;同时,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把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在GDP中的地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21]。
(5)配套设施-资源禀赋障碍型。马鞍山市障碍因素依次为综合服务设施、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旅游景区可达性、星级景区数、景区吸引力;宿州市障碍因素依次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综合服务设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景区吸引力;亳州市障碍因素依次为景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酒店数、综合服务设施、旅行社数量、星级景区数、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这表明区域乡村旅游受基础设施较薄弱、乡村旅游资源相对较差、生态环境较差、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先天优势不足,影响了游客旅游舒适度和潜在游客出游意愿,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1)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总体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16年前增长较为平缓;2016年后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与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产品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22]。
(2)各地市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21年,合肥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最高(0.722 5),淮北市最低(0.297 6),其他地市均在0.316 5~0.633 7之间。究其原因,各地市拥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生态环境条件、对外交通发展水平、旅游客源市场大小等均存在着较大差异[20]32-36。
(3)乡村旅游一级指标各要素综合发展水平呈动态变化。资源禀赋分值从2013年的0.041 5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0.095 3。生态环境分值从2013年的0.026 7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0.096 8,增长了0.070 1。配套设施分值从2013年的0.116 0上升至2018年的0.127 8后,又在2021年回落到0.118 9。产业效益的分值从2013年的0.041 5上升至2021年的0.146 5。市场需求分值从2013年的0.045 6 攀升到2021年的0.154 3,市场需求强劲,体现出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市场动力。
(4)各地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障碍因素存在局部一致性和较大差异性。8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为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反映了乡村旅游产业接待服务能力普遍较差。3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景区吸引力,反映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程度和整合开发程度较为滞后。4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景区通达性,反映了安徽省部分地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景区交通通达性和公路等级不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个地市第一障碍因素是综合服务设施,反映了景区综合服务中心数量不足,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接待能力较为薄弱。
2.主要建议
(1)乡村旅游高水平地市。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要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先进的旅游信息化水平,不断打造合肥市历史文化旅游吸引力,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谱系;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宜居宜游的生态文明旅游城市,带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2)乡村旅游较高水平地市。包括黄山市、芜湖市、池州市。黄山市应充分利用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创新乡村旅游产业新业态,构建现代化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黄山市要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使其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圣地。芜湖市要充分利用合肥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区位优势及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找准市场定位,错位发展,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池州市要利用自身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新型旅游业态,做好旅游接待服务工作,注重环境保护,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做好市场营销,扩大市场范围,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3)乡村旅游中等水平地市。包括宣城市、安庆市、六安市、滁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完善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通达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美好的生态旅游境地,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提升美好生活品质,为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旅游休闲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扩大市场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4)乡村旅游较低水平地市。包括蚌埠市、阜阳市、滁州市、淮南市。乡村旅游资源相对较差,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为落后。因此,要根据各自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实际状况,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挖掘自身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接待工作,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23]。
(5)乡村旅游低水平地市。包括淮北市、铜陵市、毫州市、宿州市。其中,淮北市、铜陵市都属于典型的矿业城市,城市生态环境较差、乡村旅游资源先天不足。因此,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不断挖掘工业旅游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工业旅游新业态。毫州市、宿州市要加大旅游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区域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