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08-10贾书敏冯艳晓
贾书敏 冯艳晓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对女性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但术中切除范围较广,且易对宫旁组织造成损伤,极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其中尿失禁是常见并发症[1-2]。尿失禁是指尿液经尿道不自主漏出,亦可由打喷嚏或咳嗽时漏出,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仅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3-4]。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强调最大程度根治性切除,同时应保证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方法减轻盆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9例,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5.53±3.61)岁;体重44~69 kg,平均体重(56.94±3.52)kg;孕次1~5次,平均孕次(3.02±0.74)次;产次1~4次,平均产次(2.13±0.48)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均行宫颈癌根治术;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参与本研究前已行放、化疗治疗;已合并癌细胞远端转移;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手术禁忌证,无法行手术治疗;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与其进行当面访谈,若无法行面谈的患者,可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为确保本次研究的公平性,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及沟通能力的医务工作者作为调查者对患者进行相关调查。
1.3 观察指标
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6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尿失禁患者有38例。依据患者宫颈癌术后是否存在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8例)及未发生组(31例);发生组年龄≥45岁、肿瘤直径≥4 cm、已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7 d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多因素分析
年龄、肿瘤直径、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见表2、3。
表2 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赋值情况
表3 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手段,术中需将盆底中心的主、骶韧带全部切除,而主韧带切除会对盆腔内脏神经造成损伤,骶韧带的切除可对腹下神经造成损伤,进而严重影响盆底功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其中以尿失禁最为常见[5-6]。据相关数据显示,宫颈癌术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高达65%以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年龄≥45岁、肿瘤直径≥4 cm、已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7 d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年龄、肿瘤直径、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①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各功能均处于下降趋势,肌肉、韧带弹性及强度下降,术中离断的主韧带及骶韧带等对盆底功能造成影响更大,进而使得盆底组织失去张力,出现尿失禁[7-8]。②女性盆底是由肌肉、韧带、筋膜等组成,手术难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及自主神经,肿瘤直径越大术中切除范围越广,由此造成的盆底损伤越大,术后发生尿失禁几率越高[9-10]。③绝经女性因性激素减退,黏膜下血管减少,尿道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导致尿道闭合障碍;加之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量的减少,使得Ⅲ型胶原纤维进一步减少,导致盆腔支托力下降,增加盆腔器官膨出的风险,更易发生尿失禁[11-12]。④由于宫颈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广,易引发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损伤,对正常的排尿功能造成影响,需留置导尿管进行导尿,而导尿管留置会影响盆底功能锻炼的进行[13]。术后导尿管时间留置越长,越拖延盆底功能锻炼时间,使得患者难以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故常伴有尿失禁症状[14-15]。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绝经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影响宫颈癌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加强对高龄、绝经女性宫颈癌的筛查,对于病灶较大的女性,应予以高度重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同时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引导患者自主排尿、锻炼盆底肌,降低尿失禁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