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5/6、Chk1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2023-08-10范婧婧谷军星王新帅
范婧婧 陈 众 谷军星 王新帅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主要为腺上皮组织恶性病变,通过血液和淋巴传播将癌细胞转移到远处器官和组织[1]。临床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其中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最为常见[2-3]。其中细胞角蛋白 5/6 (CK5/6)和检查点激酶 1(Chk1)是常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4-5]。本研究探讨了CK5/6、Chk1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乳腺癌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6],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 ②患者签署自愿受试同意书,患者及其家属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合并严重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组织疾病;④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收治的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收集资料及随访
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询问对 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随访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12月。
1.3 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Chk1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CK5/6、Chk1表达,以鼠抗人CK5/6、Chk1单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苏木素复染细胞核,结果判断,CK5/6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Chk1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视野中出现粗细一致的棕黄色为阳性染色,无棕色反应为阴性染色。在阳性颗粒密集部位随机选取10个200倍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细胞的染色情况,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数的百分数对其进行分级,阴性为阳性细胞数<10%;阳性为阳性细胞数> 1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K5/6、Chk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CK5/6、Chk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见表1。
表1 CK5/6、Chk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例
2.2 CK5/6、Chk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系
CK5/6、Chk1表达阴性患者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见表2。
表2 CK5/6、Chk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系(例,%)
2.3 两组CK5/6、Chk1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乳腺癌组织CK5/6、Chk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组织中CK5/6、Chk1的表达比较(例,%)
2.4 CK5/6、Chk1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根据ROC曲线分析可知,CK5/6、Chk1诊断乳腺癌AUC分别是0.701,0.729,联合检测AUC为0.803,具体见表4及图1。
图1 CK5/6、Chk1表达以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OC曲线
表4 CK5/6、Chk1表达以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OC分析
3 讨论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增殖失控的现象[7]。早期症状常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晚期癌细胞出现远处转移,发生多器官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8-9]。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共同作用的过程,复发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10]。乳腺癌发生于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与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11-12]。乳腺癌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及预后的关键[13]。
CHK1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具有高度保守的氨基末端催化结构域和调节羧基末端[14]。CHK1的缺失导致小鼠早期胚胎致死,强调了这种蛋白激酶在维持细胞活力中的重要性[15]。由于致癌激活和持续的复制应激,Chk1在大多数癌症中的表达增强[16]。Chk1 失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疗法,因为它的失活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癌细胞死亡[17-18]。DNA 损伤通过信号通路激活 DNA 损伤反应 (DDR),从而激活 DNA 修复通路,如同源重组(HR)[19]。在癌症中很少观察到 Chk1 功能突变的丧失,相反,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相比,Chk1 在各种肿瘤中过度表达,Chk1蛋白的表达和表达与乳腺肿瘤的肿瘤分级和癌细胞增殖呈正相关[20]。细胞角蛋白属于中间丝家族,它们在上皮细胞中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表达,,在细胞的完整性和机械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CK5/6 存在于正常的角质化表皮和鳞状黏膜上皮,以及乳腺、唾液腺和前列腺的基底细胞或肌上皮细胞中[22]。有研究称与 CK5/6阴性患者相比,CK5/6 阳性乳腺癌患者转移更远,预后较差[23]。本研究中CK5/6、Chk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说明CK5/6、Chk1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既往研究结果相同[24-25]。本研究中 CK5/6、Chk1表达阴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提示 CK5/6、Chk1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与既往结果一致[26-27]。乳腺癌患者组织CK5/6、Chk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根据ROC曲线分析可知,CK5/6、Chk1诊断乳腺癌AUC分别是0.701,0.729,联合检测AUC为0.803。提示CK5/6、Chk1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且联合检测成为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的潜力最大。
综上所述,乳腺癌组织中CK5/6、Chk1与临床病理特有关,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若要应用于临床,仍需要扩大样本量和循证医学研究以达成临床共识或制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