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10何应碧周永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纵径肌层难治性

何应碧 周永静

食管癌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早期缺乏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吞咽时有烧灼样疼痛等表现,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1]。随着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转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越来越高,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以手术为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治疗食管癌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2]。虽然ESD优势突出,但术后易发生狭窄,尤其是病变剥离范围≥3/4环周的患者发生风险更高,一旦发生后需进行多次扩张,对于扩张次数超过6次的狭窄称为难治性狭窄[3]。难治性狭窄临床治疗难度大,多次扩张会加剧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4-5]。深入分析食管癌ESD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对预防发生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5.89±5.47)岁;体重42~87 kg,平均体重(68.76±2.91)kg;病变位置:上段19例,中段35例,下段26例。纳入标准:①术前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②具有ESD指征;③未发生远处组织、器官转移;④临床资料均无丢失。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病变;②存在获得性免疫性缺陷综合征;③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④既往有食管癌手术治疗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ESD治疗,由同一手术组进行手术操作,使用胃镜(Olympus公司,型号:G1F-Q260J型)对病灶进行观察,在距离病灶边缘0.5 cm处做一标记,充分抬举病灶,沿标记点切开黏膜并进行剥离,完整剔除病灶,剥离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并进行止血操作,将获得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手术效果,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判断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判断标准:出现吞咽困难、普通内镜无法通过。对于食管狭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扩张治疗次数≥6次即为难治性狭窄。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难治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史、肿瘤浸润深度、固有肌层损伤、剥离纵径长度、术中止血夹数量,分析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ESD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

80例食管癌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灶切除完整。术后有18例发生难治性狭窄,发生率为22.50%(18/80)。

2.2 单因素

发生组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病变,发病率较高,具体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存在密切联系,且存在遗传易感性[6]。食管癌会严重影响患者消化系统,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应及早予以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因病变主要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并未达到肌层,通过ESD术切除黏膜或黏膜下层组织便可达到根治效果[7-8]。ESD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随着手术经验不断积累,是1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法[9]。

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手术器械更新完善,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效果备受认可,已成为主流术式,但随着ESD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问题日益突显[10]。难治性狭窄是ES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需频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恢复,还会引起穿孔、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手术效果[11]。深入分析ESD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难治性狭窄,发生率为22.50%(18/80);发生组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究其原因:①肿瘤浸润深度越深术中操作越困难,相比上皮内瘤变,当肿瘤浸润黏膜固有肌层时进行手术治疗,为完整切除病灶会对固有肌层造成损伤,增加难治性狭窄发生风险[12]。②对于大范围食管ESD的患者术中操作时需注意安全,在保持完全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黏膜剥离纵径长度,减轻创伤,降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13]。③难治性狭窄发生与固有肌层改变具有明确相关性,若术中损伤固有肌层会导致术后出现固有肌层纤维化,增加难治性狭窄发生风险[14]。④术中使用止血夹是重要的止血方法,但使用数量过多时会影响新生黏膜上皮生长,甚至导致纤维化成分的过度增殖,影响创面愈合,导致难治性狭窄发生[15]。

综上所述,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纵径肌层难治性
‘灰枣’果实外观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更正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