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

2023-08-10郭小婧张东辉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食品思政

郭小婧 张东辉

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新工科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如何培养出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且能报效祖国的新工科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工科人才既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又要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科技报国的理想,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意识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和培养,将课程思政作为常态化育人方式是培养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并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同步实现学生工程技术提升和正确思想价值引领为目标,探索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本文将根据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探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为相关学科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需将思政教育常态化融入所有学科教育中,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当今社会,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思维冲击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食品微生物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科学真理,这些鲜明的事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科学探索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等。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典型的案例教育启发学生,在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增加专业认同感,拓宽教育深度。同时食品微生物实验又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安全培训、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课后思考,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挖掘出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可以真正实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因此,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性。

2.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首先要找好思政切入点,选好思政素材,然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适时有效融入,才能更好地发挥“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2.1课前安全培训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开始前,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实验课程特点,安全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电火安全、化学试剂使用安全、废液处置安全、高温高压设备使用安全等等。生物安全教育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后产生的微生物菌种需灭菌处理,教育学生要有职业道德,工业生产中应避免菌种外泄造成微生物感染事件。电火安全和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涉及实验过程中电磁炉、酒精灯和有害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教育学生要规范操作,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废液处置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不可随意倾倒,引申教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工厂废液需无污染处理后才能排放。高温高压设备使用安全教育中,强调学生必须接受培训后规范操作,教育学生工业生产中要有安全隐患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2实验准备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

在实验准备阶段,学生需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同时,根据样本数量、学生人数、分组情况合理准备培养基或实验物品,所用培养基和相关实验物品需灭菌处理,若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将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实验准备工作虽繁小琐碎,但须注意的细节很多,且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此作为融入点教育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工业生产中前期的物料准备及机械是否正常运行都将影响最终的生产效率。同时可让学生分工合作,讨论如何分配任务才能提高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准备工作,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2.3实验课程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

2.3.1科学深耕,敢于创新精神

在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实验原理时简单介绍科赫、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的励志故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这些科学小故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求真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在使用显微镜做形态观察实验时,可以简单介绍玻璃作为材料的科学发展简史,从最初的毫不起眼到最后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玻璃的科学发展史告诫学生应全心专注地深耕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工业生产中应勇于开发材料的新功能或开发新材料,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酸奶的制作实验中,通过低温储存酸奶到常温酸奶的开发,教导学生在食品工业的生产中,抓住客户需求的同时应及时开拓新产品,开发新市场,不断创新。

2.3.2爱国主义,民族文化自信

在青霉的形态观察实验中,教師可引入中国青霉素工业发展简史,分别介绍樊庆生、童村、马誉等人为中国青霉素工业生产所做出的贡献,通过这些前辈临危受命、在艰苦朴素的条件下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去争取中国青霉素工业自立自强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鞭策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实现中国工业的崛起。在根霉的形态观察实验中,可介绍我国米酒的发酵工艺,以此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运用自己所学改良米酒发酵工艺,做出特色,开拓市场。

2.3.3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环保意识

在无菌操作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在介绍无菌操作要点和细菌总数测定方法时可适当引入食品安全案例,通过食品安全事件强调食品中无菌操作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蓝细菌的形态观察和水体中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导入“赤潮”和饮用水安全问题,通过微生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的重要性。

2.4结果分析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

在实验结果分析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验结果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平菇的纯系分离实验结果中,无菌操作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教师教导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应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水体中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初发酵的实验结果需经平板分离后进行复发酵验证,教育学生要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性。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要求学生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记录要实事求是,告诫将来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同学应坚守职业道德,面对诱惑能不忘初心,为国人守好食品安全大门。

2.5课后思考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

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筛选本土酿酒酵母用于葡萄酒发酵,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如何运用微生物进行土壤修复,还大自然一片净土;如何运用微生物降解小龙虾虾壳等工厂废弃物,既能实现废弃物利用,又能保护环境。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毕业后能尽自己所能为家乡、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效果一般。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切入法等丰富课堂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可结合“雨课堂”“优课联盟”“大学慕课”等多个线上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课前学生自行组织分组,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可在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中引入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自行讨论,通过学生互相分享内心感受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进一步教导学生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问题切入法可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进入实验课堂,例如纯系分离实验中,可向学生提出如何从固液体样品中分离得到纯化菌株,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纯培养技术的起源,学习科学家的勇于探索、不断实践的精神。同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鼓励学生参加微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增加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针对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可鼓励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实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在实验课程中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将更有利于培养出既具实验技能,又有报国情怀的工匠人才。但是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实验操作为主,教师切忌引入思政元素与实验教学内容不相符,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基金项目:

2021年长江大学教學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郭小婧(1987-),女,湖北黄冈人,硕士,实验师;从事食品微生物研究。

*通讯作者:

张东辉(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讲师;从事食品微生物研究。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