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研究进展

2023-08-10鲍晓洁诸靖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病毒计数中药

鲍晓洁 高 峰 诸靖宇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起。世界首例AIDS 病例由美国在20 世纪80 年代报道,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从发现至今,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统计,截至2020 年底全球已有AIDS 患者3770 万,其中2750万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1]。2021 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显示,AIDS 发病率为4.2269/10 万,较2020 年呈缓慢降低趋势;2021 年死亡19623 例,死亡率1.3919/10 万,较2020 年有升高趋势。目前,AIDS 位居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5 位[2-3]。中西医结合治疗AIDS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西医治疗以消除或抑制病原体为主;中医则强调人体阴阳平衡的整体性,以协调内外平衡进行抗病毒及全身的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AIDS 在改善患者主观感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优势[4]。现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HIV 吸附、膜融合并穿入体内免疫细胞(主要是CD4+T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反转录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然后进行转录翻译,最后破坏宿主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继而引起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等并发症[5]。HIV 病毒分为HIV-1 型和HIV-2型,我国以HIV-1 型为主要流行株[6],主要的流行亚型为CRF01-AE、CRF07-BC、CRF08-B 和B 亚型。我国初期AIDS 患者主要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感染的毒株以CRF01-C 亚型为主,潜伏期长达8~10年;现阶段主要以CRF01-AE 亚型为主,潜伏期较前大大缩短,从感染到发病的中位时间为4.8 年,突出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7]。

2 传播途径

AIDS 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2)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如受污染的医疗器械、静脉毒品注射等;(3)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和哺乳感染。根据目前AIDS 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不安全性行为是现阶段AIDS 传播的主要原因,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非固定性伴侣的性行为等。我国新增加的AIDS 感染者中超过90%为性接触传播感染。国家监测数据显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AIDS 感染率约为8%,是感染AIDS 的高危人群[8]。

3 西医治疗

高效抗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最有效的AIDS 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AIDS 治疗方案是两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有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IDS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第一个多中心前瞻性对照HIV/AIDS 试验结果,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98 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接受ART,分别是A 组[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B 组[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C 组[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结果发现B 组(2.69±0.96lg 拷贝/mL)、C 组(2.37±0.95lg 拷贝/mL)血浆病毒载量下降程度明显高于A 组(1.88±1.09lg 拷贝/mL);A 组血浆病毒水平<400lg 拷贝/mL 的占63.5%,B 组为92.4%,C 组为93.1%;三组治疗方案的CD4+T 细胞计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C 组的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差异,基于这项研究的结果,NVP+3TC+D4T 和NVP+AZT+3TC成为了中国最初治疗AIDS 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案[9]。

目前实施的HAART 方案,显著降低了我国AIDS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AIDS 患者总体死亡率从2002 年的39.3%降低至2009 年的14.2%),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4]。长期使用D4T 后易出现脂肪性营养不良,AZT 治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如贫血、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等[9],部分患者会出现如肝损害、发热、咳嗽等不良反应,其次该方案的经济费用高,大部分患者难以支持长期的治疗;种种因素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为了减少患者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10],寻找一种抑制病毒效果良好且经济实惠的方案必不可少。一项前瞻性研究对指南内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替换,发现D4T 替换为AZT 后方案的安全性、疗效与原方案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骨髓抑制发生率降低了80%,脂肪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低超过90%[11]。

随着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低导致实验室检查难以检测出来,且部分患者在接受ART 后CD4+T 细胞数量并无明显增长,免疫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或“免疫学无应答”,这部分患者机会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免疫学应答良好”的患者[12]。因此在AIDS 的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的恢复及重建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在抑制AIDS 病毒复制增殖的同时,如何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目前许多研究的重点之一。

4 中医对AIDS 发病机制的认识

中医认为,个体体质与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性,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均存在差异性,因此体质常常被视作“背景”,而疾病则被称为“前景”。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内在基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AIDS 患者的元气受损导致肾虚,进而造成人体的整体失衡,而元气不足又会使得CD4+T 功能下降,导致机会性感染增加。中医治疗AIDS 主要以补肾固本为基础,改善体内整体失衡状态,使抗病毒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5 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联合ART 基础上应用较多,主要起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将中药单独作为治疗AIDS 的研究较少。一项持续时间超过15 年的研究报告了9 例AIDS 患者在单独接受中药治疗后存活超过15 年,其中8 例患者血浆内病毒载量处于检测不到的水平,这9 例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适症状[13]。在与这9 例患者同期发病的同村患者中,超过30 例未接受治疗的AIDS 患者死亡,因此中医药单独治疗AIDS 的可行性是存在的。此外,本研究中患者的伴随症状在治疗3 个月后明显缓解,治疗1 年后症状几乎消失。有研究发现,益艾康胶囊可以改善无症状HIV 感染者疲劳、呼吸急促和自发性出汗的情况;部分地区已经将该制剂作为治疗AIDS 的常规用药[14]。表明中药不仅仅可以改善AIDS 患者的不适症状,在降低病毒载量上也有显著效果,为中药治疗AIDS 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药联合使用在临床上非常广泛,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常优于单一用药,在减少西药的药量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效果显著。通常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中草药本身的成分可能对原本的治疗方案起着干扰作用。对AIDS 而言,有研究发现中药复方ZYSH 会抑制人肝微粒体CYP3A4 的活性,从而影响抗病毒药物的代谢速度,间接改变了血浆中抗病毒药物浓度[15]。体外研究发现,中药复方ZYSH 可以明显降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茚地那韦的药物代谢率(2 h 药物代谢率90.4%),且随着ZYSH 剂量增多效果增加(5 mg/mL组16.3%,10 mg/mL 组1.7%);同时发现实验组药代动力学AUC 平均值102327 μg/(L·h)明显高于对照组49237 μg/(L·h),说明该方剂不仅可以有效延长该药物半衰期,还能有效提高茚地那韦生物利用度。

中医认为,AIDS 患者的不适症状是气虚血亏且痰瘀于体内所致,因此选用健脾益气化湿的方剂可以改善症状。有研究发现,用精元康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当归、地黄等)治疗6 个月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22±1.53)×109/L] 明显高于对照组[(4.85±1.95)×109/L],说明该制剂对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6]。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中西医结合组(44.55%)治疗AIDS 伴肺部感染的治愈率高于西医组(20.00%),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17]。

CD4+T 细胞计数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AIDS疾病进程的检验指标。有研究发现,AIDS 患者在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CD4+T 细胞平均每年降低约30~50 个/mm3[18]。一项纳入了565 例患者的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对比患者自身前后CD4+T 细胞计数发现,CD4+T 细胞计数呈“倒N”趋势,12 个月(348.01±173.34)时较治疗前(362.23±195.67)下降,在48 个月(403.24±230.61)时增至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对CD4+T 细胞计数分层分析,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CD4+T 细胞计数偏低(≤200 个/mm3)的情况下,中医组每年下降约7 个/mm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每年升高约6 个/mm3;CD4+T 细胞计数在>200个/mm3的情况下,中西医组每年的增加数量均高于中医组[19]。表明AIDS 患者在自身免疫抑制严重的情况下,单纯的中药治疗对增加体内免疫细胞的效果欠佳,但可以降低免疫细胞减少的速度;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缓慢增加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且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一项研究发现,免疫2 号(主要成分为五叶黄芪、紫薇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对提高AIDS 患者体内CD4+T、CD45RA、CD45RO 细胞计数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免疫重建[20]。研究发现,扶正排毒颗粒(主要成分为人参、当归、甘草等)在提高CD4+T 细胞计数上未观察到显著效果,但是能够上调CD4+T 细胞上CD38 和HLA-DR 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体内免疫激活的作用[21]。研究发现,在初期CD4+T 细胞处于较低水平(<350 个/mL)时,益艾康胶囊联合ART 对于增加CD4+T 细胞计数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但是两者在CD4+T 细胞处于较高水平时,对于增加和维持CD4+T 细胞计数上未见明显差异[22],说明中药对增强免疫功能严重破坏的AIDS 患者效果显著,且早期抗病毒治疗在后期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上至关重要。

通过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疗效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死亡率为2.12%,西药组为2.91%,前者可以明显降低AIDS 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3-34]。AIDS 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性,评估治疗的远期疗效。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在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上有显著效果,且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8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25]。对HIV 感染潜伏期患者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无症状期HIV 感染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效果[26]。

7 总结

AIDS 初期,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AIDS的研究不断深入,有效的治疗方案逐渐成熟,研究重心逐渐从“治病”向“治好病”转移。有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治疗AIDS 显著提高了AIDS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显著改善了HIV 感染者的健康状况[27]。我国目前AIDS 的防治及监测随访方式有效地控制了AIDS 的传播速度,大量研究指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8]。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中药不仅在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提高和维持免疫功能上有显著效果[22]。因此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是现阶段治疗AIDS 的趋势所在。

猜你喜欢

抗病毒计数中药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古人计数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古代的计数方法
对抗病毒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