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8-10金娜罗旋飞辛明秀陈玮玮张秋燕黄勇桦聂龙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专业课程食品

金娜 罗旋飞 辛明秀 陈玮玮 张秋燕 黄勇桦 聂龙

高校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主渠道,教师作为主力军,相互形成协同效应,是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各类专业课教师及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体现思政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有机统一。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函括微生物学基础、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食品酿造与食品加工等。该课程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和发酵食品工艺及制作为实践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1.确定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食品微生物学学科内容及学生学情,以教学团队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目标中,确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主,本专业本课程主要的课程思政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微生物学学科由来及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原核、真核及非细胞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掌握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特点及生长代谢类型;掌握微生物与食品酿造的关系及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联系。

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利用微生物基础知识解决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具体问题能力。

3)技能目标:学生应具备利用食品微生物资源完成发酵食品的制作并掌握各类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能力。学生应能够分析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掌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專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元素融合

2.1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制定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明确教学内容,并按章节结构进行整合。同时,应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充分挖掘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元素,与课堂进行有机融合,丰富课程内容,为课堂注入新的人文知识。此外,根据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考虑不同的思政融合点,包括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学科奠基人故事、生活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案例和云南特色发酵食品文化等,理论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全面融入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会责任感。

2.2食品微生物学发展史

在课程专业知识学习中,通过介绍学科内不同科学家的名人故事,如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求实和追求真理的使命感。通过名人典故的引入见表2,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其应用于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探索新的路径。

此外,名人典故还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楷模,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科学研究历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爱岗、敬业的理解。

2.3食品微生物学实践内容课程思政设计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计是根据该课程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的。该实验课程共设计了六个实验见表3,这些实验与所学课程紧密结合,难度适中。实验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进行转化,动手参与到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优势,提升课堂参与感。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情况的考量,旨在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观察,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测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实际的实施情况,进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反思,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对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优化。

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评价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过程性评价,在上课和下课后,通过与学生直接对话的方式,反观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其次是学生与教师专业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上课学生及其他任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反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和实施效果,为课程思政的优化提供参考。

4.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和展望

在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内容繁多,难易程度不一,学生学习难度增强,难以跟上课堂教学。为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参与的主导作用地位。此外,教师们应该定期参加校内、校外、同行间的教研活动,创新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和学科专业课程更好的融合,避免学科交叉知识重复讲、侧重讲等问题的出现。

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与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食品生产、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和法规,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与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2021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级课题《食品微生物学》金课建设(21JK06),2022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级课题《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22KC06)。

作者简介:

金娜(1994-),女,农学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资源利用。

*通讯作者:

聂龙(1994-),男,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专业课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