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食品感官评定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3-08-10张波波徐超李春英赵培均高晓平吴丽美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感官食品思政

张波波 徐超 李春英 赵培均 高晓平 吴丽美

1.前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我国全面落实人才战略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高等院校专业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专业理论和技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优势;另外,若思政课程教学得不到专业课在教学层面的支持,容易陷入孤岛化困境。因此,如何实现思政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食品感官評定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综合学科,在市场调研、新产品研发、确定生产规范、原辅料和半成品质量管理、商标和包装设计、市场产品的检查和评优等领域都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立足学科特点,促进课程思政的完善,对培养有正确价值观、扎实专业技能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感官评定方向人才有重要意义。

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食品感官评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课堂上单纯的理论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理论教学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基础,也是高等本科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等本科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也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探索食品感官评定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创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不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动力。

3.创新创业视角下食品感官评定思政教学方式的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创业,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理解本专业技能需求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深化思政点与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的融合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意义重大。

3.1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然而,大多数理工科专业课的教师习惯进行调理分明的逻辑教学,教师在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讨和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时,意识和能力不完善。因此在食品感官评定课程设置方面,既要体现与实践的相关性,涉及感觉产生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对食品感官评定的影响,也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及相对应的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完善食品感官评定课程思政体系:

培养学生建立唯物辩证基本观点,学习以发展、辩证、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因感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先品尝浓糖水、后吃甜水果,会使人有水果甜度偏低的感觉;在观察食物颜色时,背景较深时会显得食物颜色较浅,而背景较浅时则使人感觉食物颜色偏深,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课堂上,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辩证的看待感觉间的适应现象以及对比效应,学会在食品开发或食品选择中树立唯物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树立自身发展与创新意识。如在讲授食品感官评定人员筛选和训练的内容时,介绍感官评定人员的分类、如何选择、如何对感官评定人员进行训练及训练结果评价时,引导学生树立自身发展的意识;在讲授我国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就有关于面饼、面条等的记载直至现在关于面饼、面条的研究仍在继续,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课堂绪论部分介绍我国饮食文化发展时,可介绍我国古时已对食物有色香味的追求,介绍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如在讲授基本感觉时,可介绍当前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提高商品吸引力,违法添加改善食品色泽的化学试剂,生产销售劣质食品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教师通过案例导入,结合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感官评定过程中样品制备、编码、呈送顺序、实验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等每一环节都极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可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精神和工作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授感觉与感觉间的掩蔽作用时,介绍使酸味变甜的“神秘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环节,以培养学生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3.2优化教学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是一门应用科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结合,只有将思政内容深度与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进行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书育人效果。但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较难接触并掌握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蕴含的思政点。笔者认为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展示食品感官评定相关实践工作,是缓解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

如老师可借助线上平台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讨论。也可选用如情景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或讨论陈述法等融合问题应对类、理论阐述类思政点;选用案例教学法或实训教学融合行为规约类、情怀及精神涵养类的思政点,在讲授理论知识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其进一步探索及创新的能力。另外,也可借助智慧教室的资源,如灵活调整桌椅位置、使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录像机、电子黑板等教学设备和相关课程线上资源,采用学生讲-学生学的方式,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对课程的参与度,提升课堂协同育人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借助校外研究机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生产企业等,形成校外老师讲-师生一起学的教学方式,凸显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的深度、实用性和实践性,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直观地了解实际工作如何顺利开展,为将来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3.3强化过程性考核

因传统食品感官评定常以平时论文和期末考试为主,严重影响教师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因此,调整考核方式尤其是强化过程性考核,有助于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优化。如教师可分析学生是否进行课前预习和判断预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过程中及课后对思政点进行测试并给出评分,提醒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期中期进行考核并阶段性给分,评价学生是否具备相应能力和素养。期末对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或调研报告给出成绩。另外,食品感官评定的实训部分也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创新和协作技能进行评价。最终,通过对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进行综合评估,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相应知识。总之,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考核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完善食品感官评定课程思政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强化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深化思政点与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的融合,不仅显著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明显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意识,并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及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产业发展和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2023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XJGLX053);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XJGLX124);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XJGLX065);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348)。

作者简介:

张波波(1988.12-),女,讲师;研究方向:谷物化学及速冻食品。

*通讯作者:

高晓平(1976.0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猜你喜欢

感官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