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2023-08-09马碧峰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学优势农村教育

马碧峰

摘 要: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已经成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城区初中的生源、家长状况为例,对近几年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问题的现状、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城乡教育真正做到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择校制度;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065-03

现在,随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新颖、教育水平是否出色,教育资源是否优质,已经成为每一个家长应该关心和必须关心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全部力量,要把孩子顺利报入或转入城区的幼儿园、小学或者初中,使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与城里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近几年来,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透过现象找寻本质,笔者对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的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1.农村适龄儿童上学现状

(1)农村教育资源匮乏

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可能缺乏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去城市上学。

(2)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一些农村家庭可能认为城市教育更好,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会选择让孩子去城市上学,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3)择校政策方面

一些城市对外来学生实行择校政策,提供更好的学校和教育资源,吸引了很多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学。

(4)学校选拔制度

一些优质学校会通过选拔制度来招收学生,这会吸引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选拔,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笔者所在的某城区初中目前在读学生近3000余名,其中近一半学生来自除学校属地镇以外的全县其他乡镇。入学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父母在县城购置了房产;二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县城内经商或务工;三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双方或者一方在县城内经商或务工;四是父母在外务工,兄(姊)已经在城区的高中或职专就读,弟(妹)跟随兄(姊)在城区读书,以大带小,共同生活。第一种情形学生以走读为主,有少部分在校内寄宿;第二、三情形学生大多数在学校附近村(社区)租房走读,也有少部分在校内寄宿;第四种情形学生数量较少,基本都在外租房走读或在亲戚家中借住。盡管农村适龄儿童进城择校上学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的经济负担可能会增加,孩子可能会面临身心适应问题,以及可能会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资源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的成因

造成大量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认识逐步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已经毫不为过。部分家长通过网络资讯了解或者在外出务工、经商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也听到了发达地区无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几乎不计成本的投入和付出;看到了、也听到了无数优秀学子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鲜活事例;看到了、也听到了无数高学历人才在当今这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拥有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就业优势和人生价值,导致这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人生期望值和未来灿烂前途的渴望在与日俱增。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今天绝对不能再成为孩子的明天,要改变就必须从孩子的教育抓起。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从农村学校出来的学生知识储备、接受能力、艺体特质等综合竞争力很难与城里学生相提并论。因此,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到务工或经商的经济发达地区就读,没有条件的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到县城内就读。

(2)升学压力的逐年增大

中考、高考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人才选拔的考试机制的考核由内及外、从表到里,全方位、全过程,选拔的是能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人。甚至有人说,中考的难度已经超过了高考,一次中考就可以决定孩子终身的命运。因此,农村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厚、孩子放学后辅导跟不上、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迟滞、升学率低等因素,使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实现不了自己及孩子的学习预期和人生规划,导致有条件的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学习。

(3)县城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县城内多种资源的配置,尤其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最齐全、最完善、最充足,加上城市功能优化便捷、人居环境优良舒适等诸多原因,能够满足了部分家长既能在家门口创业发展,又能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导致个别家长拼着一股劲儿也要把孩子报入或转入城区学校就读。

(4)乡村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完善

师资力量,特别是音体美、英语、生地等专业学科教师的缺乏是一个主要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课程要么缺乏实验器材,要么缺乏专业人才,通常是以“讲授”替代实验,实验课长期无法开齐开足。再加上乡村学校一般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信息闭塞、教学管理任务杂而重、各种学习锻炼机会相对较少,各种评优奖励或职称评定也相对处于劣势。加之方便、快捷的城区现代化生活的向心力始终吸引着年轻教师的内心,乡村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极度不足,容得下肉身,留不住灵魂,所以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扎不下根,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

(5)家长的从众、攀比心理

自己的邻里、亲戚的孩子报入或转入城区的学校就读,势必会在内心引起不小的波动,觉得失了底气、没了面子,如果邻里、亲戚的孩子在城区上学,学习习惯、成绩等各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这种失落感会更加严重。因此,把自己的孩子能否报入或转入城区的学校读书学习,已经不仅仅关系家庭教育能否成功,更关乎家庭的体面与尊严。

3.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的对策

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已经导致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与办学条件的差异日渐扩大,中小学师生从农村向城镇和城市集中的现象日益严重。国家和政府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已经作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实际工作似乎远远赶不上现实需求的增长速度。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势头迅速有力,人们需要更高、更优、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凸显出人们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出现原因并非单一,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或者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理清思路、找出办法、应对解决。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怎样使这一基础工程和伟大工具在公正公平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化解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这一问题?

(1)要坚持务实原则

城区学校的招生的制度方案必须要切实遵照就近、按照户籍区域入学、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的原则。这是解决扎堆进城上学问题的首要原则,必须牢牢坚持,不能含糊执行。对父母在县城购置了房产,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孩子入学条件的核查,应当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要采取主动申报和实地核查相结合、学校单独审核和与有关部门联合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要摸清生源底数

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区学校,每年都要对服务半径内的不同学段适龄入学儿童定期进行摸底统计,建立健全准确翔实的适龄儿童底册。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严格加强学籍管理,每所学校对学籍的外流或进入要严格把控出口关和准入关,学籍的转入或转出必须在理由、程序、手续上符合学籍管理规定,不得随意进行。

(3)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是教师、根本在教师。当务之急,要保障农村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教师资源。具体做法是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住宿和生活条件,在晋升职称、评优选先中实行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的原则;城区骨干教师晋升职称必须要有足够年数的“乡下工作经历”这一基本条件,这样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暂时限制教师流动,使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结构不受影响,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持。完善教育对口帮扶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县域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帮扶制度,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轮岗学习交流制度、城区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农村学校教师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建立每一所乡镇中心学校至少有一所“名师工作室”制度,“请得进”“走得出”“教得好”,千方百计做到优秀教师资源城乡共有共享。

(4)要做实“双减”工作

只有切实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開展好特、新、优俱全,“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工作,才能做大做强做精乡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乡村学校的内生力和发展力。如今,乡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直接导致学生放学回家“无人辅导”和家长“无力辅导”。首先,要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细,把休息的权利也真正还给乡村学校的学生。这就要牢牢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持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形成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实施“套餐式”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其次,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和课后服务体系,以增强教师育人能力,增进学生学习活力为目标,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探究课程和实践活动。最后,以信息发展与人文特色相结合、以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共性要求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结合,积极挖掘乡村学校所在地的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开设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课后服务社团活动课程,让每一个享受课后服务的乡村学生变得自信和充满活力。

(5)要加强管理疏导

由于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使城区内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城区内房屋租、售市场和托管服务、艺体培训机构悄然兴起,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产业链,孩子进城上学→租房(学校周边自建房屋租赁市场火爆)或购房(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家长陪读务工或从事其他工作。以笔者所在的某城区初中为例,因为需求逐年增多,学校周边村民自建房屋日益增加,房屋租赁、开设超市、举办培训机构等收入已经成为附近村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陪读的家长在周边超市、饭店、培训机构务工,或从事早餐买卖、蔬菜水果零售,赚取孩子读书期间的生活费用。这一链条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的问题,从本质说是一个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不可“下重手”“下猛药”迅速解决。教育部门要与当地政府及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防、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制定方案,疏导为主,清理为辅,逐步逐个解决,要规范有序开展。每年的城区学校的招生工作都是在极其艰难中进行,年年难、年年复杂,但是年年都必须要开展。招生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好的现象,影响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导致社会上对每年的招生工作热议与非议较多。因此,为了加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开展,可以建立由纪检部门、当地政府、教育局、服务范围内村(社区)民代表、家长代表为组成人员的招生监督委员会,自始至终参与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在招生名单正式确定后,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或以张榜公布等形式面向社会公示,请群众参与监督,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的振兴,而农村教育是接续乡村振兴建设的根本和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城乡教育真正做到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解决好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的问题。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办好乡村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从办好乡村教育这个源头上入手,必须要让所有的乡村学校都有良好的教学设施环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要让每一个农村家长都能切实感受到乡村学校深层次的变化和乡村教育的希望,必须要让一大批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学也可以全面发展、脱颖而出,这才是教师当下所必须要关注、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欢欢.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工作实务研究[D].武汉:江汉大学,2022.

[2]姚计海,张蒙.“双减”政策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

[3]赵芳琴.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41).

猜你喜欢

教学优势农村教育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基于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探究
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班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