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动构式的对比分析
2023-08-08刘梦甜
刘梦甜
内容摘要:中动构式是英汉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句法语义现象,句法上是主动形式而语义上是被动意义。近年来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认为其是一种跨语言的现象。鉴于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此类结构,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英汉语中动构式过往文献进行梳理,通过系统分析和对比汉语和英语中动构式的分类、句法构成和语义特征,总结出英汉语中动构式在句法构成层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而在语义特征层面相对来说具有跨语言普遍性。
关键词:中动构式 句法构成 语义特征 英汉对比
Matthews指出“中动”(middles)最初是指古希腊语中动词的一种形式,表达广义的反身意义,即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作用于主语本身或出于主语自身的利益,以动词的屈折为标记。传统语法从主动、被动两种语态的对比入手,提出了“中动语态”(middle voice)的概念,并认为其是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一种语态,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Sweet 1891; Jespersen 1914; Curme 1931)。从句法结构层面上看,属于中动语态的句子被称为中动构式或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学者们认为,人类的许多语言都存在中动构式(Kemmer 1993; Fagan 1992; Davidse & Heyvaert 2003; 何文忠 2004),此类句式结构已成为跨语言存在的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中动构式,在例句(1)和(2)中语义上主语都为受事(patient),与谓语动词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而动词语义上的施事(agent)在句子中没有出现,句子呈主动形式。但研究发现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构成形式不能完全等同。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汉代表性文献中的中动构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英汉中动构式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深化对英汉中动构式的认识与理解。
(1)The T-shirt dries quickly.
(2)这款圆珠笔很好写。
一.英语中动构式
1.构式的分类
詹慧(2008)认为,英语中动结构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类。典型的英语中动构式一般由一个名词充当主语(受事),同时谓语动词后搭配副词来保证句子语义的完整性,其句法表现为“NP +V+AP”,如例(3)。而非典型英语中动构式各组成部分形式不固定,有时并不需要一个强制性的副词或形容词,而采用下面某种手段,即情态动词、否定、对比等语音手段或强势动词(emphatic do)(何文忠 2005),其句法表现可为“NP+V”,如例(4)。
(3)The wall paints easily.
(4)This meat doesnt cut.
2.构式的句法分析
Keyser & Roeper(1984),Stroik(1992)等学者坚持句法途径生成的观点,认为中动构式的构成需要域外论元的降级(demotion)以及域内论元的句法升级(promotion)且中动词的逻辑主语在句法层次上存在并具有句法作用。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动构式的动词有一个隐含的施事论元。Stroik(1992,1995,1999)试图证明中动词的逻辑主语作为外论元角色被投射到句法结构中,提出从语法主语中照应词语的使用来证明,如例(5)。根据约束原则(Chomsky 1981),照应语必须在其管辖语域内受约束。该例句能够成立说明其中的照应词语已经受到合理的约束,而充当约束语的只能是一个空语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显性成分可以担当这一角色。据此Stroik认定这个隐含的外论元是一个PRO。Stroik(1992)认为V和Infl(屈折成分)不共标因此不能指派宾格。根据论旨理论和格理论,内论元因得不到宾格而占据主语位置,以便获得赋格,而外论元由于受到抑制,只能隐而不显(戴曼纯 2003)。若隐含的施事论元需显性体现出来便只能以介词附加语的形式出现,如例(6)。显然,无论是施事论元的降级(即结构上实现为附加语)还是域内受事论元角色的升级(即域外化)都要求用移位的方法来分析,因为被赋予域内论元角色的宾语正是通过移位进入主语位置。此类受事主语中动结构最为常见,此外,英语中动构式中还可以以工具格、处所格作句子主语,如例(7)和(8)。
(5)Letters to oneself compose quickly.
(6)Bureaucrats bribe easily for managers.
(7)The knife cuts well.
(8)That bed sleeps well.
就英语中动构式的谓词而言,何文忠(2004)认为存在四种类型:能力类、性质类、比较类、描述類。其中能力类和性状类是最常见的类型。能力类中动词表达的是这类行为的难易程度,如例(9);性质类中动词表达的是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例(10);比较类中动词表现的是一个物体同另一个属于同一语义类物体的属性对比,常见的形式就是介词短语“like+X”,如例(11);而描述类中动词表现的是谓语动词表示的事物的特征,如例(12)。从上述例句中可以发现英语中动构式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变化,通常为一般现在时。此外,中动词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中动词选择的主语语义上为表具体事物的NP而不能为表抽象含义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在例(9)中,虽然主语为“English”,但其表示用英语写成的文字性的材料等,否则该中动句不合法。
(9)English translates easily.
(10)The book sells well.
(11)The wine drinks like water.
(12)This dress buttons in the black.
从修饰语来看,英语中动构式的修饰语是副词。Fellbaum(1986)认为中动构式的副词只能位于动词之后,因为副词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能够导致句子有不同含义,结构类型也会发生改变。如例(13)和(14)。前者是中动构式,表达的是这扇门可以“open”的这个内在固有属性,用easily进行修饰;而后者是作格结构,强调的是这扇门“easily”的特性,可以是人很容易打开这扇门,或者是门很容易受到其他力量自动打开。Roberts(1987)指出在典型中动构式中多是表性状、方式的副词(manner adverbial),如well, easily, fine等,而不能被意向性副词如carefully, deliberately, voluntarily等修饰,亦不能带表示目的的短语或小句(Roberts 1986; 戴曼纯 2003)。此外,如前所述,英语中动句并不需要一个强制性的副词,它也可以采用一个等效替代手段,即情态动词、否定、对比重音等语音手段或强势动词,而这类非典型的中动构式则需要语境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中动语义,否则便会显得突兀奇怪,不符合正常的語言使用规范。
(13)The door opens easily.
(14)The door easily opens.
3.构式的语义特征
从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来看,英语中动构式的主语并非谓语动词的施动者,而是该动作或行为的承受者,或是完成这个行为活动的处所或工具,如例(5)、(7)、(8),因而在语义层面上,中动构式的语义具有被动或非施动的特征。此外其谓语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存在一个施事角色,但在句法上隐身,用空语类Pro来表示,而在语义上,隐含的施事论元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泛指任何人,而不特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即施事者不确指,如例(8)中任何人躺在那张床上都会睡得好,因为是“that bed”的内在特征决定的。Keyser & Roeper(1984)指出英语中动构式的作用是泛指陈述,因而不用于描述特定过去时间内的特定事件,这体现了“非事件性”(non-eventivity)。中动句中动词表示同类动作的集合,其作用相当于状态动词,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整个结构用来描写某种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状态,与具体特定时间无关,这体现出“恒时性”的特征,也与句法分析中构式只用一般现在时相符合。此外,英语中动构式还有情态性(modality),这体现在含“may” “can”等情态词的句子中,如例(15),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所陈述主语的评论、认识或看法,包含着“可能性”这一情态意义。
(15) It can be cut easily.
二.汉语中动构式
1.构式的分类
曹宏(2004)提出汉语的中动构式也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主语(受事)+谓语+修饰语”是典型的汉语中动构式。主语(受事)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但谓语不是单一的动词形式,动词后面有一个附着成分 “起来”, 宋国明(1994)将其作为汉语中动结构的标记,最后再接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补充说明动词产生的结果,如例(16)。而非典型类则表现为“主语(受事)+修饰语+谓语”。名词同样充当主语,不同的是谓语动词不是由“起来”修饰,而是性状形容词,它往往被前置的程度副词所修饰,如例(17)。
(16)那本小说读起来很乏味。
(17)这个手续特别难办理。
2.构式的句法分析
汉语中动构式的主语是典型的受事。绝大多数由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充当,如例(18)和(19)中“车子”和“论文”在句子表层结构中体现为主语,被指派的是受事或客体题元角色,谓语动词是主动形式,而动作的施事者,即外论元作为深层结构的逻辑主语,在表层结构中并没有语音体现。此外,在汉语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工具、方式的名词性短语也可以作为句子主语,如例(20) (21)和(22)中“食堂”、“相机”和“热水”并不是发出动作的受事,但也可以进入中动构式的主语位置。曹宏(2004)指出汉语中有极少数的句首成分是由动词性成分充当的,如(23)。这类动词性成分是指示性的,可以在后面添加“这件事”等表示指示功能的词语。余潇(2009)指出,有时句首的主语NP甚至可以不出现,这种情况共分为两种:空语类和隐含性成分。在例(24)中,句中“法语”承前省略,主语就成了空语类PRO;而在例(25)中,通过句子信息推断出“(他的)话”这一隐含的主语(受事)。隐含论元也可以以介词附加语形式出现,如(26)。
(18)小轿车开起来很舒服。
(19)论文写起来很费劲。
(20)食堂吃起来很方便。
(21)相机拍起来方便。
(22)热水洗起来舒服。
(23)看书,可以算是一件高雅的事情
(24)法语,他长时期没有学了,再学起来很费劲。
(25)幸好她有足够的准备,讲起来才头头是道。
(26)对我而言,这本书读起来很容易。
汉语的谓语动词不是单一的动词形式。曹宏(2004)进一步提出汉语中动结构的动词后要加“起来、上去”等黏着语素,方能构成合乎语法的中动结构,如(27)和(28)。在“NP+V起来+AP”结构中,谓语多为表示感知的动词,如看、听、尝等;吴为善(2012)认为,“V起来”表达一种状态(stativity),为句子提供一个背景状态,并不是句子信息的核心。另外,NP与V的关系是受动关系,所谓的“V起来”实际上就是一种虚化的反应,也表示一种推测和估计。有时候V所表示的也是一种插入性的成分,意义在于推测。此外若汉语中动构式中谓词V后跟时体标识词“了、过”等,那句子也不合中动构式的语法,如(29)。汉语中动词后还容许出现宾语,但采用的是“起来”句的变异形式,即“V起N来”,如对比(30)中“开起来”,(31)中“开起车来”。“V起来”形式使得汉语中动词对主语NP的选择宽松很多,但这也使得汉语中动结构排斥述补式动词(resultative compounds),如(32)“折断”表示一种结果状态,再与表示动作延续的“起来”连用时造成语义上的不兼容,因而导致句子不合格。此外,汉语中动构式的谓语动词也可以是单一的动词,置于性状形容词类修饰语后面,如(33)和(34)。
(27)那话听起来十分刺耳。
(28)这就是床,摸上去很硬。
(29)*官员贿赂起来了/过很容易。
(30)高速公路开起来很畅快。
(31)高速公路开起车来很畅快。
(32)树枝折断起来很容易。
(33)这牛肉难嚼。
(34)这椅子好坐。
汉语中动构式的修饰语通常是由形容词充当。从句法上看,修饰语是性状形容词,体现属性,一般置于谓词后。如(35)和(36)。修饰语不一定是单一形容词,也可以是形补短语,如“简单极了”,也包括形容词的多种重叠形式,如表示程度的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雪白雪白”。同时,汉语里的形容词一般有“太”“很”等程度副词修饰,如(37)和(38)。此外,汉语中动构式的形容词修饰语也可以前置,如(39)。
(35)这面墙看上去很古朴。
(36)这件羽绒服穿着很暖和。
(37)这本书读起来太乏味了。
(38)这烟抽起来很呛。
(39)这种面包容易消化。
3.构式的语义特征
汉语中动句同样存在隐含的施事者,其也具有泛指性(genericity),任何人实施动作都因受事的特性而产生同样的结果和感受。张静媛和张冰(2009)指出,汉语中动构式是在陈述某件事情或某种事物,简而言之,中动结构不用于描述具体的时间发生的具体的事情,也具有恒时性和非事件性。同时汉语中动构式的“V起来”结构体现出推测和估计的可能性情态意义。除此之外汉语中动构式中还有事件性(eventuality)、状态性的特征,这说明汉语中动结构有更大的能产性,中动构式的类型更丰富。
三.英汉中动构式的共性与差异
综合上述分析,中动构式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它们有着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征。
英汉中动构式差异有以下几点:(1)汉语的主语大部分也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是也有少部分是由动词性短语构成,有时句首NP甚至可以不出现,表现为空语类或隐含类。而英语中的主语通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汉语中典型的谓语动词是“V起来”结构,作为中动标记,也有单一的动词形式,而英语中的动词就是简单的一般现在时的动词;(3)汉语中动句的修饰语就是复杂的形容词短语形式,且形容词位置不固定,而英语中的大多修饰语是副词,其只能位于中动词之后,意向性副词不能进入中动构式;(4)汉语中动词后面还可以加上宾语成分,可由“V起来”结构变异为“V+起+宾语+来”,而英语中则不存在此类现象。
英汉中动构式的相同之处有:(1)句法表现上的主语都不是施事者,主语可以是表受事、工具或处所等成分;(2)句法层面上都隐含施事论元,若要凸显,只能以介词附加语形式出现;(3)谓语动词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态;(4)语义上英汉语中动构式都具有非事件性、恒时性、泛指性以及情态性。Lekakou(2002)也曾指出跨语言来看各语言中的中动结构并没有独特(unique)和一致(uniform)的句法形式,而是寄生于(parasitic)一些已有的结构之中,唯一具有跨語言普遍性的是中动语义(middle semantics)。但相较于英语,汉语中动构式还具有事件性和状态性的特性,这使得汉语中动构式有更大的能产性,比英语能构成中间构式的数量更多,因此有一些在英语中不符合语法的中动构式大多数情形下在汉语中可以被接受,如以下示例:
(40)*French learns easily.
(41)*This job does easily.
(42)法文学起来很容易。
(43)这件工作做起来很容易。
本文对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构成与语义特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英汉中动构式在句法构成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而在语义特征方面存在跨语言普遍性。英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中动构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两种语言中的典型与非典型中动构式的具体表现方式有差异,英汉中动构式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语言的语言属性和语法规则,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对英汉中动构式有更全面系统地理解。
参考文献
[1]Curme, G. D. 1931. Syntax: A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Boston: D. C. Health and Company.
[2]Fagan, S. 1992.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Middle Construction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Fellbaum, C. 1986. On the Middl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4]Jesperson, O. A. 1929.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M]. London: Routledge.
[5]Keyser, S.J & T, Roeper.1984.On the middl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J]. Linguistic Inquiry 15: 381-416.
[6]Roberts, I. 1987. The Rep resentation of Implicit and Dethematized Subjects [M]. Dordrecht: Foils Publications.
[7]Stroik, T. 1992. Middles and movement [J]. Linguistic Inquiry 23: 127-137.
[8]Stroik, T. 1999. Middles and reflexivity [J]. Linguistic Inquiry 30: 119-131.
[9]Sweet, H. 1891. A New English Grammar: Logical and Historical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0]戴曼纯,2003,《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广义左向合并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1]豆涛、邵志洪,2010,英汉中动结构对比及其认知阐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29-33.
[12]韩景泉,2003,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J].《外语教学与研究》(3):179-188.
[13]何文忠,2007,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1):6-11,80.
[14]计道宏,2018,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对比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37-41.
[15]吕灵玲,2020,評价系统视角下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14):1-2+5.
[16]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7]王凤娥、陈兵,2006,英语中动构式认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119-124.
[18]吴为善,2012,“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4):3-13.
[19]杨永忠,2015,中动词的性质与中动结构的构造[J].《当代外语研究》(12):19-24.
[20]杨佑文,2011,英语中动结构:典型与非典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18-31.
[21]余潇,2009,英汉中动结构对比与认知阐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95-199.
[22]张哲,2016,汉英语中动构式句法构件及其特征的认知对比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1):61-66.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