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教育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23-08-08赵子萱常雨情
赵子萱 常雨情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小王子》及相关文献,向江苏省镇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探究书中的教育哲理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启示。研究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们普遍认同书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94%的人认为《小王子》对自身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作品通过不同角色传递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保持好奇心、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跳出舒适圈、坚守初心等,对于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王子》 教育哲理 大学生 成长
《小王子》自1942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法兰西的玫瑰”。它是一部儿童文学经典,更是一个写给成人的童话。作者圣埃克絮佩里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经过梳理发现,关于《小王子》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和儿童教育等方面:胡玉龙将《小王子》中出现的意象分为三类,着重剖析其象征意义;周青利、王鑫结合书中的情节,揭示其教育哲理;石海燕从“儿童本位”着笔,通过儿童世界的价值判断反观成人世界的行为与思想;邬震婷以美学价值为基点,从象征美、哲思美等角度入手,对书中关于友谊、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虽然研究成果多而显著,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对比书中的成人和儿童,没有就书中的教育哲理对大学生群体的启示展开相关研究。众所周知,大学生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他们虽是成人世界中的一员,但仍旧保留着孩子的特点,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王子》作为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作品,书中蕴含的部分教育哲理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作者圣埃克絮佩里以孩子的口吻叙述整个童话故事,在满足儿童读者对于宇宙和大自然的想像的同时,也向成人读者展现了一个纯真、温暖的精神家园,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作者通过展现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立,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良价值观,向读者传递了爱与责任、坚守初心等正向的人生观,因此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保持好奇心
小王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纯真的孩童形象,在小王子身上体现得最鲜明的一点就是:好奇心。他对一切充满好奇,有着无穷无尽的探索欲。对于他的好奇心,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问题一旦问了,小王子从来不会放过。”[1]面对小王子的追问,飞行员并没有那么耐心地回答。作者在两人问答的片段中安排了“潜在的儿童与成人的两极對立结构”[2]。在小王子的儿童视角里,只露出几个孔的扁盒子里藏着一只绵羊,绵羊吃不吃猴面包树和带刺的玫瑰,这些问题极其重要;而在飞行员的成人视角里,随手画的长方体不过是个普通的盒子,小王子接二连三提出的问题和他修飞机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儿童与成人对世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儿童看世界总是带着好奇的、欣赏的目光,虽未能解其深意,却能够发现许多成人看不到的美好。相比之下,成人或由于长期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或迫于生活压力而忙碌奔波,渐渐脱离了孩童思维,淡忘了儿时的奇思妙想。
较之成人,好奇心在幼儿、青少年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但实际上好奇心与年龄无关,它是勤于思考,勇于提问,敢于尝试的一种表现。根据回收的6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认同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但只有11.5%的人能够做到。好奇心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求知欲的萌芽,是创造力的源泉,它能激起我们追问的意愿和探索的勇气。纵观人类历史,很多科学发现都得益于好奇心引发的思考,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从壶水沸腾中看到了蒸汽的力量,进而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鲁班从齿状叶片划伤手指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等等。人类通过思考来丰盈自己的认知,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保持好奇心,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探索不同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成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若是没有好奇心,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便无法深入,很有可能会像书中所描述的列车上的人们那样“在车里睡觉,或是打哈欠”,对车窗外的一切熟视无睹,对列车开往何方不以为意。
二.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布里安娜·威斯特曾经说过:“当我们赋予自己喜爱、重视以及渴望的东西称谓和意义时,我们就创造了依附关系。”无独有偶,《小王子》的作者借助狐狸这一意象,将交往的秘密娓娓道来:“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会互相需要。”[1]句中所提及的“驯服”一词,是指小王子将狐狸视为朋友,于是小王子与狐狸之间便产生了双向的联结。这种联结并非单方面强势的占有,而是双方抱着真诚与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关系,既愿意为建立关系而共同承担相应的麻烦与风险,又愿意为维持关系而互相磨合与体谅。
“人在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展现价值、体现本质,这就是联结的意义。”[3]小王子与玫瑰之间,他们没有因为分开而满怀痛苦和悔恨,即使身处不同的星球,只要小王子仰望星空便会觉得满心欢喜,因为他知道他的玫瑰就在那里。在小王子与狐狸之间,小王子以为狐狸在这场关系中什么也没有得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狐狸说:“我有收获的,因为麦子颜色的缘故。”[1]小王子的头发颜色与麦田相像,所以当风吹过麦田时,狐狸就会回想起他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在狐狸心中,麦田变成了他们回忆的载体,他和小王子之间的情感不会随着小王子的离开而消逝。原本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因为关系的联结而充满意义。
调查问卷显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认同责任感在感情的维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认为虽然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是琐碎的、痛苦的,不仅要承担为之流泪的风险,还要解决日复一日的交往所带来的矛盾,但是建立关系时所收获的幸福感是纯粹且真挚的。“作为朋友的两个人因为感情的牵绊而悲伤流泪,这并非是徒增烦恼,而是友谊带来的感动,这正见证了友谊,使得友谊走向伟大。”[4]在友情中,责任感意味着审慎的选择、真诚的交往以及负责到底的态度。然而,在实际交往中,有些大学生将友谊建立在物质与利益的基础上,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去结交朋友,他们往往感受不到真挚的情谊,甚至会对友谊的本质产生误解,认为友谊是短暂的、脆弱的、虚假的,从而渐渐丧失交友的勇气和能力;还有些大学生将交友看作逃避孤独的临时手段,试图以此填补内心的空虚,证明自己“合群”。诸如此类的想法和行为皆是缺乏真诚和责任感的体现。责任感是友谊的充要条件,它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持久且稳定的感情,而良好的感情反馈又会反过来促进大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以心相交,真诚相待,注重培养自身在感情中的担当意识,拒绝给友谊披上世俗、功利的外衣。
三.跳出舒适圈
布里安娜·威斯特在《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中提及:“走出‘舒适区至关重要的作用之一便是它让人们适应那些不适,这是拓展他们幸福上限的途径。”[5]当我们采用新的思考方式,迈入陌生的领域,未知与挑战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不适,但同时也会带来全新的可能性。正如《小王子》中的玫瑰所言:“要是我想见识蝴蝶,自然就得忍受三两条毛毛虫。”[1]曾经有些矫揉造作,认为自己吹不了风的玫瑰选择脱离原本的温室环境——“玻璃罩”,因为她想要遇见美好的事物,所以选择经受磨难。
布里安娜·威斯特提出人们通常有两种心态:探索者和定居者。调查结果显示:86.9%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定居者”的心态,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得过且过,不愿走出舒适区,更不愿主动迎接新的挑战;甚至有17.3%的大学生对生活持“无所谓”态度,毫不重视自己的未来。如果这部分大学生不做出改变,就会在未来面临挑战时,缴械投降,就地躺平,陷入迷茫中。
大学生产生“定居者”心态主要源于长期受到家庭与学校全方面的庇护。试想如果大学生一味躲在父母营造的避风港中,毕业后会很难独自应对社会和克服挫折,更无法体会到战胜困难时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因此,挫折教育非常有必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自找麻烦和自寻烦恼的方式来提高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而是當我们的主观愿望与严酷的现实产生冲突时,我们能随时拥有对抗困难的勇气,坚持斗争的毅力以及重新再出发的信心。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探索者心态,走出“舒适圈”,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设限。大学生要积极成为“斜杠青年”,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自主和多元地选择、尝试、接触不同的领域。“一个人对抗挫折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可以为他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6]在挫折面前,大学生要主动热情地迎接困难,将其看成人生的试炼与打磨。在寻找问题最优解法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拼搏意志。在日益变化的新时代下,大学生要勇于走向未知、克服困难,从而获得蜕变与成长。
四.坚守初心
小王子在星际漫游中,见到了不同星球上的大人。学者胡玉龙将这类意象归为“第一类直白而透明的象征”[7],例如醉心于权势的国王、逃避现实的酒鬼、循规蹈矩的点灯人等等。
这些意象充满了“生命的矛盾律”[8]。国王明明懂得审判自己的重要性,却没有认真审判过自己,在那个一张鼬皮大袍就快铺满了的小星球上,执拗地认为自己能统治一切。酒鬼明知喝酒不好,但仍要通过喝酒来掩饰自己因嗜酒而产生的羞愧。爱慕虚荣的人无比渴望他人的赞美,却总是小心翼翼地询问对方是否真心欣赏自己。他们是奇怪的,是矛盾的,他们是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淡忘初心的大人,是成人世界的典型写照。正是看到了这些大人身上的矛盾,小王子才多次感叹他们的奇怪。相比之下,小王子是一个不会被外界环境扰乱心绪的人,他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与飞行员初次见面时,他请飞行员为他画一只绵羊,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只能活很久的绵羊,而不是公羊、老羊、病重的羊,更不是一条将大象吞进肚子的蟒蛇,因为只有绵羊才会帮助他吃掉星球上的猴面包树幼苗。他对绵羊的需求绝不含糊,而这份“不将就”恰恰是他坚定初心的写照。
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人都十分认同这些大人意象所体现的哲理,多数大学生表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有时也会做出像书中这些大人一样类似的行为,如功利地对待事情、沉溺溢美之词而不能自我反省等等。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9]正是因为精神世界的存在,我们才拥有感知生活、追寻理想的心愿与勇气。初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同样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重大选择的关键阶段,或是易被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所打扰,如权力、世故、虚荣、功利等,或是易受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失去自己的判断,变得随波逐流。保持初心恰好能够让大学生在繁闹喧嚣的人类社会中保持纯粹,在赞美与谩骂之音铺天盖地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真我,在人云亦云的大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最开始的时候,初心往往是朴素的,甚至是毫不起眼的,但它会慢慢带领大学生从起点走向目的地。大学生需要牢记人生开端的希冀与出发时的信念,以坚定的信仰面对不同的境遇,时刻明白自己为何出发、向着何处出发。
《小王子》虽是一部小小的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想融于故事中,书中每一个闪耀或普通的意象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堪称真实的人生路标,对青年大学生有着极大的教育作用,能够为处在身份转变期的大学生们提供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指引。
参考文献
[1]圣埃克絮佩里.黄荭译.小王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石海燕.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儿童本位”的儿童观[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2):57-59.
[3]罗维.寻求心灵与世界的统一——文化哲学视阈下经典童话《小王子》的深度解析[J].名作欣赏,2022(02):5-10.
[4]李鑫,骆锦芳.爱的自我追寻与回归——《小王子》童话主题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2):72-74.
[5]布里安娜·威斯特.李镭译.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
[6]周青利,王鑫.汲取童话中的教育哲理——再读《小王子》[J].思想理论教育,2007(06):80-86.
[7]胡玉龙.《小王子》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8(01):33-38.
[8]邬震婷.哲理童话《小王子》的美学价值初探新世纪论丛[J].2006(02):109-111+114.
[9]毛姆.徐淳刚译.月亮与六便士[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王子》的教育哲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与启示研究——以镇江地区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22YJ82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通讯作者:王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