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3-08-07王丽芹雷雨张鹏高兆虹
王丽芹,雷雨,张鹏,高兆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a 办公室,1b 护理教研部;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耳鸣是指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行产生对声音的感知[1]。 研究显示[2],约有30%的老年人长期感知耳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耳鸣中年轻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据报道[3],青、中年耳鸣患者比例可达到9.7%~13.7%。耳鸣已经成为困扰全年龄段人群的一类耳科疾病。 近些年来,心理社会因素与耳科疾病的关系愈发受到业界重视[4]。 心理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疾病时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与环境的相适应程度”[5]。 耳鸣的临床治愈率低, 长期受耳鸣困扰的患者容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压力和心理痛苦。 研究显示[6],耳鸣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阻碍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目前,关于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开展较少,且相关研究多关注焦虑等负性心理问题[7],而忽视社会适应问题。研究报道[8],积极心理学特质能帮助耳鸣患者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 袁理等[9]研究发现,正念与疾病获益感是影响肠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 在人口学因素与疾病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增加正念注意觉知与疾病获益感作为研究变量, 探讨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耳鸣患者提升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11 月—2022 年6 月于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耳鸣患者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中耳鸣的诊断标准[2];②年龄≥18 岁;③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 排除标准:①语言交流障碍或精神性疾病;②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本研究中拟纳入自变量13 个,其中一般资料11 个、正念注意觉知量表1 个、疾病获益感量表1 个。样本以每个变量约10~20 倍估算[10], 本研究估算样本为130~260例,考虑10%的样本不合格率,应选取145~289 例,本研究共调查278 例耳鸣患者。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HZYLLKT202208001),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表1 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n=266;分,±S)
表1 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n=266;分,±S)
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self-report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illness scale,PAIS-SR)。
变量 条目数理论得分实际得分实际得分 排序条目均分PAIS-SR总分卫生保健工作能力家庭环境性关系交流情况社会环境心理状况440~13215~88 47.01±1.11 1.07±0.01 7676567 0~21 0~18 0~21 0~18 0~15 0~18 0~21 4~15 0~15 3~15 0~7 1~11 2~14 2~19 8.96±0.18 5.29±0.24 7.79±0.16 1.69±0.11 5.71±0.19 7.49±0.21 9.89±0.26 1.28±0.02 0.88±0.02 1.14±0.02 0.28±0.01 1.14±0.02 1.25±0.02 1.41±0.02 265743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参考文献[9,11]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疾病相关资料:病程、耳鸣侧别、耳鸣严重程度。耳鸣严重程度参照耳鸣致残量表评分而定:0~16分为轻微,18~36 分为轻度,38~56 分为中度,58~100 分为重度[12]。
1.2.1.2 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self-report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illness scale,PAIS-SR) 由DEROGATIS[13]基于PAIS 量表修订完成,后由姚静静[14]汉化,Cronbach α 系数为0.872。 旨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该量表包括7 个维度,卫生保健(7 个条目)、工作能力(6 个条目)、家庭环境(7 个条目)、性关系(6 个条目)、交流情况(5 个条目)、社会环境(6 个条目)、心理状况(7 个条目),共44 个条目。 每条目计0~3 分,总分为0~132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题越严重, 适应水平越低。根据得分可划分为:0~34 分为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高,35~50 分为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中等,51~132分为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低。 本研究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47。
1.2.1.3 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 由BROWN 等[15]编制,经陈思佚等[16]汉化修订,Cronbach α 系数为0.871。 旨在对基于 “当前的注意和觉知” 的正念水平进行测量。MAAS 为单维度量表,内含15 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计分, 每个条目均对正念概念进行反向描述,从“几乎总是”到“几乎从不”,分别计1~6 分,总分为15~9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条目所描述情况出现的频率越低,正念水平越高。根据得分可划分为:15~40 分为较差,41~65 分为中等,66~90 分为较好。 本研究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13。
1.2.1.4 疾病获益感量表(benefit finding scale,BFS)由WEAVER 等[17]编 制,刘 谆 谆 等[18]对 该 量 表 进 行了跨文化调试,Cronbach α 系数为0.95。用于评估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感受到的积极意义。 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接受(3 个条目)、家庭关系(2 个条目)、世界观(4 个条目)、个人成长(7 个条目)、社会关系(3 个条目)、健康行为(3 个条目),共22 个条目。 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计分,从“完全没有”到“非常多”,分别计1~5 分,总分为22~1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越高。 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94。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由4 名调查者完成。 在调查前展开集中培训,保证后续调查质量。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 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患者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如有疑问,由研究者给予解答。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并检查,对错填漏填的资料予以剔除。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78 份,回收有效问卷266 份,有效回收率95.68%。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定量资料以(±s)描述,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率(%)描述。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变量进入标准α=0.05,移除标准α=0.10)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
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见表1。由表1 可见,耳鸣患者PAIS-SR 得分为(47.01±1.11)分,处于中等水平。
2.2 耳鸣患者PAIS-SR 单因素分析
耳鸣患者PAIS-SR 单因素分析见表2。 由表2可见,耳鸣患者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耳鸣严重程度其PAIS-SR 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变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耳鸣患者PAIS-SR 单因素分析(n=266;n/%;分,X¯±S)
2.3 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与正念注意觉知、疾病获益感的相关性分析
耳鸣患者正念注意觉知得分为(49.36±1.19)分,疾病获益感得分(56.78±1.04)分。 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与正念水平、疾病获益感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由表3 可见,耳鸣患者PAIS-SR 总分与正念注意觉知得分呈负相关(r=-0.724,P<0.01),与疾病获益感总分呈负相关(r=-0.528,P<0.01)。
表3 耳鸣患者PAIS-SR 与正念注意觉知、疾病获益感的相关性分析 (n=266;r)
2.4 耳鸣患者PAIS-SR 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耳鸣患者PAIS-SR 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相关性分析中的正念注意觉知、疾病获益感总分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4)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居住状态、耳鸣严重程度、正念注意觉知、疾病获益感4 个自变量,共同解释68.7%的变异,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5 耳鸣患者PAIS-SR 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n=266)
3 讨论
3.1 耳鸣患者PAIS-SR 得分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鸣患者PAIS-SR 得分为(47.01±1.11)分,处于中等水平,与耳部畸形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9],原因可能是二者均存在听力损害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该得分相较于鼻咽癌患者得分更低[2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耳鸣不属于高危疾病,且不伴随疼痛或濒死感受, 疾病确诊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对较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研究显示[21],病程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及情绪的主要因素,慢性耳鸣患者长期受到耳鸣困扰,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降低,而本研究所纳入病程大于1 年的慢性期耳鸣患者比例较少(21.43%),可能是PAIS-SR 得分较低的原因。
量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状况、卫生保健、社会环境、交流情况、家庭环境、工作能力、性关系。①“心理状况”维度最差。耳鸣患者常因耳中持续或间歇的鸣响声而感到焦虑烦闷,从而产生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不良健康问题,其中以心理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 研究报道显示[7],特发性耳鸣合并焦虑的患者占26.26%,合并抑郁的患者占32.73%。 原因可能与耳鸣本身作为不良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以及大脑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有关。②“卫生保健”维度相对较差。研究显示[22],耳鸣症状反复,可能伴随终生,但只有20%的患者会寻求临床干预。本研究青年、中年人群占73.68%,老年人群占26.32%,青年、中年人群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更易受到身心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青年、中年人群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意识水平低,保健意识较差,存在“重医轻防”的思想[23]。 老年耳鸣患者会将耳鸣归因于自身其他疾病, 从而降低对耳鸣本身的关注度, 此外老年人群平素接触互联网较少,对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掌握不足,可能导致其卫生保健水平较低[24]。 本研究中自费患者占27.07%,研究显示[25],医疗保险对预防保健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自费患者无医疗保险保障,可能导致其卫生保健水平低。 本研究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8.27%, 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不仅基本的读写和识别能力受限, 与其间接相关的工作性质也会导致其对卫生保健信息的需求意识及利用能力下降。 ③“社会环境”维度排序第三。 研究显示[26],耳鸣患者处于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中, 易出现社交退缩、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可能会影响其对社会心理层面的适应水平。医护人员要关注耳鸣患者心理健康,加强健康宣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耳鸣,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对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等弱势群体的关注,提升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3.2 耳鸣患者PAIS-SR 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居住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居是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风险因素(P<0.001)。独居患者的家庭功能受损,家庭关怀度较低,得到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较少, 因此面对不良事件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低,这与陈会娜等[27]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文献报道一致。研究显示[28],居住的家庭代际数量越多,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换程度越强,其家庭功能越好,不仅能使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得到照顾,同时还能分担社会的压力, 提高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医护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理解、支持、陪伴患者,对于独居患者要创造机会促进病友间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焦虑、孤独感,促使其更好地适应耳鸣带来的生理和社会问题。
3.3.2 耳鸣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度及以上耳鸣是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风险因素(均P<0.01)。研究显示[29],耳鸣严重程度越高的患者,耳鸣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越大,严重耳鸣的患者,受症状影响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睡眠障碍, 长此以往不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与本研究报道一致。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积极关注耳鸣较严重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其耳鸣症状的改善。
3.3.3 正念注意觉知水平 正念是“指有意识地将思维和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行为而不加任何评判,去觉知内在和外在体验的一种自我心理调适”[30]。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念注意觉知得分(49.36±1.19)分,处于中等水平, 而且是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保护因素(P<0.01)。陈宝川等[31]研究发现,正念干预能促进患者积极面对身心创伤,领悟社会支持,感知到关怀与疾病益处,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正念水平高的耳鸣患者可以有意识地将思维和注意力集中于当下发生的事情,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主动适应并接受耳鸣的客观存在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提示护理人员在耳鸣患者的治疗及照护过程中, 可以通过施加正念干预来帮助其缓解症状带来的心理不适感,调节心理状态。
3.2.4 疾病获益感 疾病获益感指“个体在经历疾病等消极生活事件时感知到个人、社会、心理及精神上的益处的认知行为适应过程”[32]。耳鸣患者疾病获益感总分为(56.78±1.04)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66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本研究显示,疾病获益感是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保护因素(P<0.001),这与袁理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原因可能是耳鸣患者主动从患病经历中寻找其积极意义, 在意识到疾病对自身及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压力的同时, 也意识到了自身责任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卫生保健意识,转变负性情绪,积极学习获取疾病相关知识,促进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研究显示[24],部分耳鸣患者在患病期间能自主实现由“不愉快”向“平和”的情绪过渡,坦然接受耳鸣的存在。 戚敏等[8]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及自尊两个积极心理特质能帮助慢性耳鸣患者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缓和情绪困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提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耳鸣,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适应疾病,以改善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3.3 本研究的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发现, 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正念、疾病获益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特质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护理人员应动态关注耳鸣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问题, 加强对“心理状况”“卫生保健”“社会环境”维度的评估,在制定针对性的耳鸣患者心理社会护理干预方案时, 充分纳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与疾病因素(如居住状态、耳鸣严重程度),并注重将积极心理学思维引入疾病应对中, 构建适合耳鸣患者的护理管理模式, 以提升耳鸣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探索:①研究证实[33],正念在癌症肠造口患者适应与疾病获益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未来可进一步探讨该变量间关系是否同样适用于耳鸣患者;②耳鸣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可能影响心理社会适应的其他积极心理学因素, 正向引导患者从积极心理学角度重新认知疾病,促进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有效提升。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尚待改善;独居、中度及以上耳鸣程度是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风险因素, 正念注意觉知和疾病获益感是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保护因素。 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独居、耳鸣严重程度大的患者,提高患者的正念水平及疾病获益感, 以促进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仅在黑龙江省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建议日后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调查,并可采取纵向调查方式,进一步探讨耳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