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2023-08-07王玺涵
【摘要】译者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翻译实践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的损失,进而影响到译语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因此,译者需要采用相应的补偿策略,将原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形态差异处理得当,从而减少翻译的损失。本文基于《孔雀东南飞》许渊冲英译文,探究该诗在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策略,以求为古籍翻译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语言学层面;翻译损失;补偿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6-010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6.035
优秀的文学作品译作能够传递原作中心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再现原著的文本内容和语言风格。然而,“翻译补偿”的提出揭露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导致损失的必然性。夏廷德于2006年出版的《翻译补偿研究》中指出翻译补偿是十分必要的,翻译补偿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也尽可能全方面再现原文。因此,译者需要通过灵活变通来有效弥补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的种种损失。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叙事长诗,与《木兰辞》齐名,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该诗主要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这对夫妇有情而无法终成眷属,最终双双殉情。该诗是对古代封建制度残酷的无情批判,也是对焦、刘二人忠于爱情和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热情赞美。中国翻译家许渊冲首次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该译文语言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意境描绘优美,生动形象;结构对仗工整,以诗译诗。本研究基于《孔雀东南飞》的许渊冲英译本,浅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弥补或降低损失所采取的补偿策略,以期为文学作品翻译学者提供参考。
一、《孔雀东南飞》译介现状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作为汉乐府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孔雀东南飞》受到古今中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该诗在英语国家的译介始于20世纪中期,至今为止已经有十多种英译本出版于世。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写作风格各异,读者可以从中窥探到当朝当代的文化特色。再者,中国文学作品是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历来受到西方学者所重视。自16世纪起,以传教士为代表的西方人来华之后,中国书籍的西方译介便开始出现。作为汉乐府发展史的巅峰之作,《孔雀东南飞》被西方学者多次翻译成英文。在众多翻译版本中,第一位将该诗翻译为英文的学者是英国的汉学家阿瑟·韦利,该译本收录于伦敦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的《中国诗选》一书中。
《孔雀东南飞》同样受到国内翻译学者的重视,其译介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孔雀东南飞》的译介不单单局限于专著。汪榕培院长将其编撰为学术文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刊登在《外语与外语教学》第五期。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八十余年,也是亚洲首位获得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渊冲的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在20世纪末期,他将《孔雀东南飞》翻译成英文,该译本首次收录在由许渊冲编撰的《中诗英韵探胜》一书中,之后该译本被多次重新整理、收录以及出版。许渊冲的译本对后来的杨宪益与戴乃迭、黄福海以及李正栓等诸多译本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动性,极大地降低了翻译过程中的损失,完美地再现了原文。该译本特色鲜明,语言朗朗上口,韵律和谐。例如,在“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译文中,译文中使用“Light”和“write”押尾韵,让译语读者阅读时有语调轻松、韵律协调之感,同时描绘出刘兰芝在十五岁时弹奏乐器、识文断字的美好场面。其次,译文描写意境优美,生动形象。“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一句中的“枕席”和“黄泉”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并且在我国文化中代表着特定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和古代诗歌中,“枕席”通常是指夫妻感情长久;“黄泉”通常是指人去世后的葬身之地。译者在此采取意译法刻画出了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最后,结构对仗工整,以诗译诗。“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与译文行数、字数一一对应,使原文中描绘恋人分别时的恋恋不舍和内心痛苦的画面跃然纸上。
二、翻译补偿的存在以及翻译补偿的类型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沟通的活动,需要作者、译者、读者等多个活跃主体的参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种种约束。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将译作与原作完完全全对等作为终极目标。然而,人们已经认识到,翻译过程中由于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必然会造成一些损失,因此译者需要按照不同的翻译标准来对损失做出相应的补偿。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对补偿存在系统的认识。彼得·纽马克认为,根据文本类型及其主要功能的不同,译者需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哈蒂姆和梅森则将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补偿是一种翻译技巧,译者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补偿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某种效果上的对等。西方学者在翻译补偿上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译语交际功能,而国内學者对翻译补偿研究大多局限于语义学和文学文本中文化层面的补偿,侧重于补偿策略及其应用方面。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出发,指出让译语读者得到文化探索的享受是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屠国元认为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决定译文成功与否,所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需要面对文化选择做出妥协与补偿策略。夏廷德是我国首位系统而全面地研究翻译补偿的学者,他出版的《翻译补偿研究》是中国首部探讨翻译补偿问题的专著。夏廷德重新界定了补偿的概念,指出补偿是对翻译过程中所有损失进行修复或弥补,并且这一过程取决于翻译文本的类型以及译者的目的。
翻译研究注重读者在语言学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接受度,研究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探索文化的机会以及审美上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刘艳红将翻译补偿划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学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审美层面。
原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会成为译语读者理解原文的障碍,所以,译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补偿。译者可以向读者解释原语详细的文化信息,或者使用译语中类似的文化表达,这就是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审美层面的翻译补偿是指译者需要对原文的形式或者联想意义的丧失进行补偿,让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时同样的审美愉悦。
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某些特定的语言形式进行直译会导致语言意义层面的损失,这些损失会影响译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在译文中做出相应的补偿,达到在语言层面上实现译文与原文对等的效果,这就是语言学层面翻译补偿的要义。
鉴于《孔雀东南飞》许渊冲英译本的语言特点以及该诗的篇幅,本研究决定从语言学层面出发,结合具体实例浅析该译本中所使用的翻译补偿策略。
三、《孔雀东南飞》许渊冲译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一)融合补偿法
中文语句对仗工整,常常使用含有重复意义的词语来进行修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将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的词语或者逻辑相同的语义表达融合在一起进行阐述,从而使译文行文简洁凝练,但又不失原文的主旨意义。例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被翻译为“When maidens hold their festive day,Do not forget me while you play.”“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初九”指每月的十九日,这两个节日在当时也是女子出门游玩、欢聚一起的日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焦妹出去游玩的时候,刘兰芝让焦妹不要忘记自己。译者如果按照字面直译“初七”和“下九”,不仅会破坏译文的韵律,而且阅读起来冗长拖沓,所以译者在此采取融合补偿法,将这两个词语融合为“festive day”,达到翻译补偿的目的。
又如原文中“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翻译为“The lofty rock steadfast appears;It will sta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方”和“厚”在此都用来形容“磐石”,在原文中“磐石”指的是焦仲卿本人,“方”和“厚”一起用来体现焦仲卿对刘兰芝死心塌地和至死不渝的决心。在译文中融合翻译为“steadfast”,再现了原文中焦仲卿对爱情的忠心,同时让译文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兰芝再婚当天,场景描写中“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被译为“They painted with bird designs the boat.And with dragons the flag afloat.”原文中的“青雀”和“白鹄”是两种鸟名,在当时年代寄托了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祝福。译者在此处若采取直译,会破坏译文的韵律和结构,而且也会影响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所以译者将这两个词融合翻译为“bird”,使译文简洁明了。
(二)意译补偿法
译语和原语社会文化存在种种差异,因此译者需要让译文符合原文的表达内容或与原文语言功能相似来减少这些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补偿。例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译成“She put on an embroidered gown, And checked it over,up and down.”“四五通”是指刘兰芝被焦母逼迫回家之前精心梳妆打扮,每件事物都反复检查,才算妥当。译者将其意译为“checked it over, up and down”,形象再现了原文中刘兰芝仔仔细细地檢查自己的妆容仪表的画面,不仅体现出刘兰芝面对婚姻变故的冷静,而且体现了刘兰芝容貌美丽,反衬出焦仲卿之母的无端生事以及对刘兰芝的不珍惜。
刘兰芝母亲拒绝太守五郎的说媒之后,刘兄心中恼怒便脱口而出“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此句被译为“If you refuse this honour great,I know not what will be your fate.”“义郎体”在原文中指的是“太守五郎”,译者将其意译为“this honour great”,该译文可以看出刘兄看重的是太守五郎这一身份可以为刘家带来的威严与荣耀,与原文中刻画的趋炎附势的刘兄形象相呼应。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两家将二人合葬,来往行人看到“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此句被翻译为“A pair of peacocks fly above;They are well known as birds of love.”“鸳鸯”是一种小型游禽,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恩爱夫妻,但是在译语文化中没有此类含义,所以译者将其意译为“birds of love”。焦、刘二人冲破封建世俗的约束,去世后化为人人羡慕的鸳鸯鸟。在悲伤的结局中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爱情,寄托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增词补偿法
汉语的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而非强求语言的形式,而英文与之相反,追求结构上的严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在不破坏原文思想的基础上增加文中暗含但没有明确说明的内容。增词的原则是增加内容但是不增加其他的意思,从而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或实现诗歌的韵律来达到翻译的补偿。例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译成“If as the rock your love is strong,Then mine as creeping vine is long.”原文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君”和“妾”分别喻为“磐石”和“蒲苇”,暗指两人的感情坚固,但是译文中“the rock”和“creeping vine”所具有的文化意象有一定的缺失,因此译者在译文中需要做出相应的补偿。原文中两句在字面上没有使用任何的关联词。然而,英文是注重形合的语言,连词在语句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译者增加了“if”和“then”两个连词进行翻译补偿,将隐性转为显性,逻辑更加清晰。
在另一个例子中,“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被翻译为“This neigh is familiar to her ears;She comes out before
he appears.”原文中即使没有连接动作先后的词语,读者也可以体会到刘兰芝内心的迫不及待。刘兰芝再婚当天,焦仲卿听闻变故便立刻赶往刘家,刘兰芝听到马儿悲鸣,踏着鞋急忙出去相迎焦仲卿。在译文中增添“before”一词,将刘兰芝的内心焦急化为显性,同时,从侧面突出刘兰芝再嫁是迫于无奈之举,而非本意,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上对等的效果。
文中,焦母在劝阻焦仲卿殉情时说道:“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译为“I have wooed her to be your spouse;Soon the reply will come to our house.”中文语境中的时态需要结合与时间相关的词语,或者根据句意以及上下文推测而得知。英文语境下的时态则体现在语法层面上。例如,动词的形式会根据时态发生变化。阅读原文可以得知前半句是过去时态,后半句则是将来时态。在译文中增加了“have”和“will”此类虚词来体现句子的时态变化,从而达到翻译补偿的效果。
四、总结
通过以上具体实例分析,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同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研究价值。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可以使用融合补偿法、意译补偿法和增词补偿法等其他补偿策略来弥补两种语言间的词汇无法一一对等导致的局部损失,也可以解决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因语法范畴的差异或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总之,译者只有处理好翻译实践过程中原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形态差异,主动对损失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才能呈现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完美转换。
参考文献:
[1]Hervey,Sndor and Higgins,Ian.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 French-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2.
[2]黄丽萍.“三美”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探析——以《孔雀东南飞》的英译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108-110.
[3]柯平.加注和增益——谈变通和补偿手段[J].中国翻译,1991,(01):23-26.
[4]刘艳红.翻译补偿研究现状分析及不同层面的翻译补偿[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5): 391-393.
[5]屠国元.翻译中的文化移植——妥协与补偿[J].中国翻译,1996,(02):10-13.
[6]夏廷德.善譯必由之路:论典籍翻译的补偿[J].外语学刊,2009,(02):96-100.
[7]曾祥宏,习海宇.翻译补偿层面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226-228.
[8]周满平,黄娟.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以莫言小说《檀香刑》英译本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30(06):79-81.
作者简介:
王玺涵,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武汉工程大学,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