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人物形象分析
2017-03-10梁媛
摘 要:作为古典文学史和社会史上一部研究意义丰富的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运用大量丰富的语言描写、生动的动作刻画、细致的人物外形描写、借物喻人等抒情手法,用短短千余字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人物形象,该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研究了主要人物刘兰芝的心路历程,分析了刘兰芝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反抗;徘徊;专断
作者简介:梁媛(1992.8-),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该部汉乐府长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详细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社会学价值,也在于它完整而鲜明地塑造了几个具有时代与历史代表性、充满个性特点的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全方位的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制度下,在封建家长为主的家庭氛围中,反抗强权,追寻自由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刘兰芝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进一步地理解这个爱情悲剧的故事结构,了解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聪慧美丽的刘兰芝
在汉末建安时期,妇女的地位普遍卑微,其命运多掌握在父与父,兄与长的手中。封建制度对待妇女的限制与束缚相当苛刻和严厉。历史环境如此的情况下,敢于自遣回家,从容赴死的刘兰芝的个人形象便极为难得与稀少。
《孔雀东南飞》在塑造刘兰芝这个妇女形象的时候,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一特点,诗人出于对刘兰芝这种无罪过却被遣出的女子的同情,从而将刘兰芝塑造成了一个人美物美品德也美,又聪明能干的形象。
根据《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自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以看出,刘兰芝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能够织素和裁衣,满足了男耕女织时期,社会对于女子作为人妻必须要有一定的家庭生产能力的要求。能够弹箜篌与诵读诗书,从侧面的角度点明了刘兰芝自身所拥有的良好的气质与才学。诗中对于刘兰芝的外貌也是有一定的侧面描写:“腰若流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以见得刘兰芝是一个容貌俏丽,娉婷爱美的女子,否则又怎会在被遣回的情况下,仍旧有县令太守等人为儿子来求娶呢。然而她在嫁入焦家之后,却要因为婆婆的故意刁难而每日不停地劳作“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样一位知书达理,又勤劳肯干的漂亮儿媳妇,为何不容于婆婆,被婆婆针对,蛮横的刁难呢。
诗中刘兰芝即将离开焦家拜别焦母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一句是诗人有意的点明,刘兰芝的家境是“出野里”,就算这一句是刘兰芝自谦所说,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也就是说兰芝并非出身于上流社会或者统治阶级家庭,但是从诗中她自己诉说自己的嫁妆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她的家庭也并非一般的小门小户,否则不可能拿出这么丰厚的一笔嫁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刘兰芝的家庭很有可能是那种社会地位不高的富裕人家,然而且不论刘兰芝的家境是否殷实,在焦母眼中,她的家庭在当时的社会与出身官府世家的府吏焦家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因而刘兰芝在得知自己被遣时,她便明白了焦母心中所想,也是明白她是断断不可能让自己再回来了。因此在面对丈夫表明来日迎回的心意时,她是绝望而从容的:“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二、敢于反抗的刘兰芝
刘兰芝从诗的开始便表现出了一种反抗的主动性和外柔内刚的本质。刘兰芝在无法忍受焦母对她的苛责和刁难的时,并没有被动地等待结果的发生,而是主动的与焦仲卿诉说自身与焦母的情况,并主动求遣:“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在与焦母拜别的时候,也从容淡定的穿戴整齐,不让自己被别人看出一丝被遣的狼狈。上堂谢阿母时,她的举动也是知书识礼极有分寸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含冤被遣而在婆婆面前做出违逆的事情或者说些抱怨的话,而是委婉的做了检讨,并谆谆嘱托小姑要“勤心养公姥”。作者所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知书达理没有过错却被遣走的弱小女子的形象,一个刚性的不同于俗妇的形象。刘兰芝的刚柔并济,她的不卑不亢的气度,她的深明大义和温柔善良便更加引起了读者的同情。
而刘兰芝之所以成为一个千百年来为人传颂的人物,正是因为她一方面能够按照当时的时代道德标准去做好一个儿媳,做好一位妻子,在另一方面,她又敢于争求是非黑白,自求遣归,在自己被遣回家后,面对条件极好的求婚对象时,她不为钱财所动,而是与母亲说明了己与焦仲卿的誓言,不愿违背了彼此的情义。当兄长逼迫她再嫁时,她深知自己无法拒绝,只得“仰头答”暂时答应了再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焦仲卿能够及时赶回兑现他“还必相迎娶”的誓言。因而当焦仲卿得知消息,奔赴而来对她加以讥讽时,她明白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她铿锵道:“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黃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赴死心意已决,以至于结婚当日“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为了爱情而从容走向死亡的做法,使得读者在感叹其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妇女的精神面貌和悲惨的命运。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的时代,能够情投意合的彼此相爱,是美好的,却因为焦母的刁难遣出和刘兄的逼迫再婚而造成两人以死殉情,美丽的爱情被毁灭,不可谓不是一场悲剧。善良,知书达理,聪明能干的刘兰芝,因为婆婆愚昧的门第观念而被遣回,从始至终她都是抑郁委屈的,虽有所反抗,但仍然被兄长逼迫不得不再嫁。这样一个角色,往往就会令汉末年间一些有才华却因出身寒门而不为统治者所重用的寒门子弟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触。《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无名氏也同样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由此可以联想,作者真的只是想通过此诗来讲述一个爱情的悲剧,让这个故事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么?笔者认为,这样的理由过于牵强,而作者真正想要通过此诗所要表达的,仍需要时间去研究和考察。
《孔雀东南飞》不仅歌颂了爱情,批判了封建社会,也从侧面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爱情理想。全文最后有关刘焦二人变为凤凰的这种浪漫色彩的结局,也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愿望。刘兰芝与焦仲卿这样完整而又丰富感人的人物形象,在古代叙事诗中式绝无仅有的。这样具有反抗精神,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青年却不能容于当时的社会,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徐陵,玉台新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3]孙立权,中学生古典诗词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