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三件大事”的三重逻辑分析

2023-08-07付云燕韩敬瑜牛丽莹

关键词: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付云燕,韩敬瑜,牛丽莹

(黑龙江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十年我们共同经历了“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三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阐释新时代“三件大事”的内涵及其价值意蕴,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理论指南。

一、历史逻辑: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必然结果

1.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新时代“三件大事”的首要大事,即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把其放在新时代“三件大事”之首,表现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积贫积弱的近代之中国发展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今天之中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自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饱受苦难。虽然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途径,但均以失败告终。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应运而生,由此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新篇章。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便开始了改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伟大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一路披荆斩棘、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翻天覆地的光辉篇章。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不仅集中展现了党百年奋斗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也是党百年奋斗的必然结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500余年的发展历程。此前的社会主义因为其空想性,始终不能找到实现目标的现实基础。伴随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由空想主张变为科学理论;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苏联虽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其发展模式却存在种种弊端,如高度的集权制、以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一时间社会主义崩溃论、终结论甚嚣尘上。正在世界各国都唱衰社会主义制度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并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得到了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非但没有垮掉,反而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等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1%[2]。在科学技术领域,上有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下有载人潜水器深潜海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十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一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

3.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凸显了党领导人民书写的历史奇迹

回顾几千年的历史,“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逐步实现小康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救亡图存到实现国家独立,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为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为摆脱贫困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新的扶贫理念,推动实施一系列“真扶贫、扶真贫”的重要措施,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贫困问题向来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然而这一问题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却变为了现实。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伟大跨越,同样也是对人类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迈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保证,增强了人民的信心力量。

二、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展演绎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华民族以其独有的贡献独步春秋。然而,自近代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古老的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中华民族也逐渐落伍于近代的工业化国家。因此,推动文明转型并实现现代化,成为了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在各种阶级力量悉数登场探索但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之后,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并最终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完善的结果

在风雨如晦、枪林弹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着中国的现代化不懈奋斗。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3]国家的独立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奠定了前提与基础。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中,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艰难转变,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并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4],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奠定了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在国际局势的风雨变幻中,我们党勇于突破旧有模式的桎梏,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进而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三步走”现代化战略、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等理念,为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奠定了理论与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理念,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2.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

“现代化=西方化”,现代化曾被西方世界一度视为己有的专属名词。随着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开始出现难以消除的顽瘴痼疾,各种所谓的“陷阱”“赤字”,极大地削弱了西方现代化的光环。事实证明,“现代化≠西方化”,西方现代化并非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孔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始终坚持运用“两个结合”指导中国实际,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

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迥然不同。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历程充满了血腥掠夺和残酷剥削,浸透着劳动人民的血与泪,而中国式现代化则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窠臼,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走出了一条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3.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样本和学习对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串联式”发展过程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发展的过程,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中国发展的实践也再次证明,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绝非只有一条,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样本和学习对象。

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勾勒出较为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正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史无前例地解决了中国人民绝对贫困的难题,并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可以说,新时代的“三件大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

三、实践逻辑:“三个为什么”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1.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明证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全景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有助于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一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最恢宏的史诗。纵览世界历史,百年大党屈指可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并深受人民拥护的大党、政党更是屈指可数,苏联共产党曾经长期执政74年,但由于未能克服自身腐败等诸多问题而走向了历史的终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为什么能够永葆纯洁性?为什么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现实,习近平总书记从问题出发,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勇于自我革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风雨而经久不衰,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成功的不二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坚持从严治党,尤其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形成“三大优良作风”与“三大法宝”,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着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新挑战,党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新挑战,党一以贯之地将从严治党坚持到底,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人民书写了翻天覆地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党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一百多年来,党正是勇于坚持自我革命,才能在一次次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才能在一次次困境中突破重围,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带领中国人民铸就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新时代“三件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明证。过往百年的奋斗历程是新的百年实践的基础,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历史经验,是砥砺奋进的自信和底气的来源。当然,困难与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在未来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还会面临着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想取得伟大胜利必须敢于建设伟大工程。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实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在世界各国唱衰社会主义的声音中,中国成功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科学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道路、理论与制度,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切合中国需求的框架性方案。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引中国砥砺前行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诚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进入到新的历史方位,主要基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开拓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新时代的三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证明:如果思维僵化、故步自封,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落后于时代并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反之,如果思想解放、勇于革新,就可以永葆青春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政党。正是因为我们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摆脱思想上的桎梏,才能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使其永葆生命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新时代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一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人间正道。

3.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印证

新时代的“三件大事”充分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密码。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惊天动地的伟业,之所以能够迈进新时代,能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迎来百年华诞,究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行,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在于它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在于它的开放包容。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问题的科学指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追求真理,不断笃行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科学指导中国谱写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绚丽的华美篇章。革命时期,面临数倍于我们力量的强大敌人,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的严峻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不同以往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没有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可循,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团结人民、自力更生,在一片废墟之中逐步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面临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现实挑战和国外唱衰社会主义的国际挑战,中国共产党沉着冷静应对变局,持续推进科学指南的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克服万难,实现了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焕发新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世所罕见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境之中,能否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动力,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世纪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涵盖内政国防外交等各领域的重大创新理论,推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三件大事”再一次向世人宣告: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指南。

学悟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从多重维度、多重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三件大事”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意蕴,深刻理解新时代“三件大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因为这有助于激发全国人民以更好的姿态、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