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

2023-08-07张志忠

关键词:双一流学生党员入党

张志忠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2017年,国家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国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建设是重要国家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双一流”建设高校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建设科教强国的中坚力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称为“双一流”建设。(1)张烁、丁雅诵:《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第5 版。2021年习近平同志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第1版。2022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3)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第1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2版。可见,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党建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是抓好高校党建的基础。

一、“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党建引领

一流党建是加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关于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体、爱国主义教育、入党动机、三全育人、发展党员标准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推优入党等方面,对于“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研究较少,特别是结合“双一流”战略探索一流党建的维度、“双一流”建设对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要求、系统思考探讨发展党员在一流党建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还比较少。有学者把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再次界定为理想信念型、情感影响型、功利追求型、自我虚荣型、盲目从众型五大类型。(5)刘利萍:《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信仰型动机下降和功利型动机抬头的客观现实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6)杨守鸿、杨聪林:《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演变及其教育启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应坚持系统思维,结合高校实际和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因地因时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举旗定向绝对不能含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建设一流教育的政治前提,是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显著优势,是把握时代方向、凝聚民心共识、形成磅礴伟力的根本保障。“双一流”建设的事业发展到哪里,一流党建就要在哪里,要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一流人才培养打通边界、有机融合、无缝对接。首先,一流党建是“双一流”建设的灵魂和旗帜,党建要融入高校事业发展全过程、融入“双一流”建设的中心任务、融入中国特色大学的血脉之中。其次,一流党建是“双一流”高校育人保障,不仅是引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更深层次是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确保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真正形成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相一致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与爱校荣校的统一,是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毫不动摇听党话、跟党走,毫不犹豫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最后,“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党建凝心聚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与堡垒作用,用一流的党建坚定共同理想、锤炼党性修养、指导科教实践、内化奋进动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有效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上水平的目标,在高校事业发展中践初心、见真章、出实效。学生党员是高校中的学生骨干和优秀分子,是青年大学生中品学兼优的代表,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的培养是一流党建的基础,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一流党建呼唤一流学生党员。一流学生党员是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力军和践行者,是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开路先锋,是勇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时代弄潮儿。因此,一流党建呼唤一流大学生党员队伍,提高“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生党员质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一流党建中评价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四个维度

“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富有理想抱负和青春朝气的群体,学生党员更是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

(一)信念信仰。《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7)《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7日,第1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校党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史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8)《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21年4月23日,第2版。可见政治标准是党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标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素养,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信念信仰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党员,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则问题上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敢于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亮剑;要有家国情怀,坚持“国之大者”,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挥与国家战略需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从小事做起,掌握真材实料,一步一个脚印为共产主义信念信仰而奋斗。

(二)学习素养。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党员的最基本素养。大学生正处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黄金时期,学习是大学生一切工作的基础。永无止境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品格,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每个新时代的党员都要有持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开拓新境界的勇气。“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知识,更要善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不仅要让自己成为学习标兵,更要带动身边的同学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地方来学习。我们党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从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员都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信念和行动。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并持之以恒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新精神。“双一流”高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重镇,是进行知识创新和深化文化自信的高地,也是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中坚力量,而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主体。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是最富活力、最有效率和创新热情的群体,要有时代责任感和时间紧迫感。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有爱国爱党情怀和专业技能知识,也要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可迁移技能,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看清事物本质,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较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不仅学生需要有创新精神,一流党建体制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有所突出、展现优势,特别是在信念坚定、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创新引领等方面,能够在不确定的复杂条件下,带领团队朝着既定目标,奋进在时代前沿,勇毅前行。

(四)实践能力。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党员,既要具备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豪情,又要有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实践的行动;既要仰望星空坚定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投身强国伟业;既要持续改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大熔炉中实现自我价值。“双一流”高校肩负着大国崛起的科技引领使命,高校在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更要积极引领和鼓励师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投身国之重器制造,学生党员责无旁贷要主动参与。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更应该在社会实践、家国情怀方面有所作为、主动作为、大有作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主战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矢志奋斗、提升本领、贡献智慧,展现新时代学生党员的风采。

三、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第二个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结合笔者十余年的党建工作经历和调查访谈,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动机是动力之源。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部分学生动机不正确、不纯洁、趋向功利性。一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领会和实践行动不够深入,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内化思想和自觉行动不够,而更多的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功利性。二是入党动机不够纯洁。有的学生入党是想要面子,感觉入党了能够在同学中更有地位更有身份认同感;有的学生是随波逐流,看见别的同学入党了,觉得不入党会被人看不起;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为了能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三是群众路线不够深入。有的党员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立场不够坚定,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为师生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时斗争精神不够。笔者认为提升党员质量的基础和源头还是端正入党动机,从一开始就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让听党话、跟党走、作贡献成为大学生入党的自觉追求和主动选择。

其次,践行宗旨需要加强。随着社会情况的发展变迁,部分党员缺少革命时期党员的奉献精神。同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重点落在思想汇报的数量上,而对在学习生活中提升政治觉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考察不够。在高校,志愿服务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把党的使命外化为大学生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发挥党员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这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考核落脚点。但有的同学艰苦奋斗意识不够,不愿意参加比较辛苦的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有了通过购买服务替代志愿服务的投机取巧的想法;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发出了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飘扬的号召,但是有的学生党员参加党员先锋队的主动性不够,忽视校园内可以参加抗疫和进行网络思想引领的各种场合;有的同学创新精神不足,认为社会协同高度发展和共享经济便利了,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先锋性可以适当减少,缺乏创新精神和团结互助,缺乏“国之大者”的报国担当;有的同学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论武装不到位,世界观改造不够深入,存在被动学习和应付学习的问题,有的同学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而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系统学习不够,且参与践行宗旨意识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同学功利性比较强,对“人民至上”认识不够,注重志愿服务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意义和实在的内容,更多是为了获得荣誉证书、志愿服务时长证明,或为了满足入党要求或评先评优的需要。当然,有的高校也存在志愿服务活动设计不合理、不够吸引人、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问题,不能把参加志愿服务与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最后,党员教育不够到位。一是党员教育情况差异较大。在调研中发现,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情况,很多基层党委和党支部重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而对普通党员要求过宽,没有制度性、常规性和定量性的教育要求,组织入党是一生一次,而思想入党是一生一世。学生党员加入党组织后,受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组织建设、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的重视和要求不同,教育情况差异较大,少数基层的党组织书记存在抓业务比较实、抓党建比较虚的思想,导致有的学生党支部工作不规范,甚至违规发展党员。二是党务人手比较紧缺。高校一般由组织员和辅导员负责学院党建工作,组织员兼做学院的人事、宣传、组织等工作,辅导员所带学生众多且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无法集中精力开展党员教育与管理,此外,有的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经常更换,因此,业务不熟练,加上学生党员本身学业繁重而投入时间不足,党员教育和党日活动等开展成效不佳。三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够完善。学生党员入党后一般期待多参加组织生活,期待在组织中提升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但是由于有的高校基层党委抓学生党建精力有限,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体系比较涣散,“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不定时的会议或学习流于形式、流于为作好记录应付检查,党内谈心谈话和思想教育开展较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火药味不够,实践学习交流机会不多,参加公益活动的激励和保障不足,从而让党员无法在党支部得到深入的教育和提升,党员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受到一定影响。

四、“双一流”建设中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双一流”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流党建要落实到一流学生党员培养中来,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立足“互联网+”时代特征,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高质量创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二是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党员教育管理。要根据“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将育人融入党建,让党建引领育人,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本硕博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引领党员带头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党员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走入田间地头,走进产教融合企业,走到“乡村振兴”主战场,联动打造党建共同体,在实践中教育党员。根据党员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每个人的思想状态,精准进行培养和教育,特别是重视和加强入党后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学习实践中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增进认同,坚定信仰,持续发挥正式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性。三是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学生党支部和党员要根据高校党委的要求,扎实过好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进红色基地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定期接受政治体检,让思想扫扫尘、洗洗澡、出出汗、排排毒,净化政治灵魂,通过定期系统的组织生活,加强斗争精神,践行宗旨意识,让党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

(二)坚持“两措并举”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

“双一流”高校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重点是做到把好入口与教育管理并重。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第1版。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和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使青年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通过沉浸式课堂教育,走入红色教育基地、感悟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等,让青年学生在入党前深刻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如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教学软件《重走长征路》将VR技术运用到思政教学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2)北京理工大学:《新媒体让思政课“活”起来》,《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4日, 第6版。二是优化入党工作体系。高校要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把又红又专的学生充实到党员队伍中,还要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水平,搭建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平台。(13)黄武南、蒋韬:《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要善用网络新媒体,优化考察内容,弘扬创先争优,从一开始就打造一流党建,擦亮入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底色。三是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机制。《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发展党员工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能上能下的过程。构建党员退出机制不仅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特点与发展的现实回应,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响应。(14)韩露:《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9期。对于肩负时代重任的“双一流”高校党员,在以事实为基础并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完善党员退出渠道,有助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通过严把入口与教育管理并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化考核,不断做到高校党员培养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并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进行优化完善。

(三)坚持“三方联动”深入优化党建工作体系

高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方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是新时期“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一流党建的主体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1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3页。,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双一流”高校党建要与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心线”的领导核心作用,顶层设计学校“双一流”发展蓝图,确保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学院党委(党总支)是高校党委有关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是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探索新时代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与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政治把关、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培育和建设样板基层党委和党支部持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强化政治建设,打造战斗堡垒,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和学校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和根本一环。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扣思想政治引领、围绕中心工作、聚焦服务师生、不断激发活力,提升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建立团组织推优、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入党积极分子、“五老”谈话员制度,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机制;要严格落实好党员组织生活和监督制度,创新“三会一课”形式,规范基层党支部考评体系。党委是统领,学院是中坚,支部是堡垒。“三方联动”是有机统一体,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构成高质量党员发展的科学体系。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善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党员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激励和引导党员学生,在“双一流”建设攻坚战中打造一流党建品牌、持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坚持“四位一体”共促学生党员质量提升

“四位一体”即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助理和学生班导、学生党员等四种角色齐心协力共促党员成长。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一流党建的基层执行者,是把好学生党员入口的关键点,不仅要求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政治素质,而且要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把优秀的人才吸纳进党组织并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善用新媒体来影响和引领学生。班主任一般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专业优势,把解决学生职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加入党组织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主动追求。辅导员助理和学生班导一般是主要学生干部,辅导员助理侧重以年段或专业为单位来影响大学生,学生班导一般是班级或学生会的学生骨干,他们通过朋辈教育和先进典型影响学生党员,因为年龄相近、经历相似,开展思政工作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能有效提升党组织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员质量提升的主体和根本,是又红又专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党员发展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既要高校党组织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一起选好才,又要通过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切实解决好学生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高校是乘风破浪的“巨轮”,高校基层党委是“掌舵者”,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党员发展的“水手”,辅导员助理和学生班导是“扬帆者”,学生党员是党员质量提升的“划桨者”,要促进党员发展质量“乘风破浪”,需要舵手引领水手、划桨者“同舟共济”,激活人才辈出“一池春水”,众人划桨开大船。

猜你喜欢

双一流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