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编辑观点”与编辑的“记者观点”
2023-08-06郭坤林
摘要
全媒体时代,新闻除了在传统媒体发布外,更多在新媒体上以图文、短视频、动画、H5互动、直播、云访谈等形式展现,常常会出现一个作品多平台不同形式播发的情况。融媒体语境下,记者的专业素养和编辑的业务能力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新闻传播的质效,同时,记者和编辑之间的深度配合会让新闻采编和传播更加具备专业性。如果记者在挖掘新闻的过程中能够具备编辑的系统性思维,即站在编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过程当中能够以记者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则两者在配合时会更加顺畅。记者树立“编辑观点”,编辑树立“记者观点”,能够让两者在工作中更具互动性,更好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实现媒体融合“1+1>2”的效果。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编辑观点 记者观点
作者信息
郭坤林,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
隨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信息传播的平台和载体比以往更加丰富,这使得记者和编辑在工作过程当中需要适当地换位思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编辑思维”,学会在采访当中抓住采访内容的重点,找准新闻最佳发布平台,从而提高采访的“命中率”。而编辑在工作当中也应当让自身具备“记者观点”,根据栏目特点在采访前适时指导,在编辑稿件中站在记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指导记者适应融媒体时代不同平台对新闻的要求,让优秀的新闻稿件得以脱颖而出。[1]事实上,不管是记者的“编辑观点”还是编辑的“记者观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采编的质量,记者编辑应当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换位思考,从而提高新闻采编的质效,把优秀的新闻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
一、记者的“编辑观点”与编辑的“记者观点”概述
记者的“编辑观点”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能够站在不同平台编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准确地抓住新闻编辑想要的内容,同时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来选择采访内容。缺乏“编辑观点”的记者在完成采访并且写出稿件后,往往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后续的新闻编排也好、稿件改动也好,都是编辑的工作,而不会思考编辑为什么会对记者已经写好的稿子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动。拥有“编辑思维”和“编辑观点”的记者则完全不同,其在采访之前,会与相关平台新闻编辑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在编辑的引导下学会抓住采访内容的重点,找出采访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从而提高记者采访的质量。记者具备“编辑观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采访的质效,并且对记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2]
例如2021年高考前夕,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获悉仁怀市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在最后一堂课上,将为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把戒尺,以这样一个特殊的记忆点,将老师的教诲常记心间。凭着职业敏感,记者认为这是一条别具一格的好新闻,于是主动请教当班编辑,就如何采访好这则新闻进行交流。经过交流,记者和编辑一致认为该新闻适合做成短视频新闻,用现场感人细节、动人瞬间来突出新闻亮点。活动当天,记者到学校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下了这场感人的师生告别仪式:开始的时候气氛还比较温馨,大家有说有笑,但随着仪式的慢慢进行,老师拿着戒尺的手开始颤抖,眼睛开始湿润,然后低声抽泣,最后是泪流满面,整个过程感人至深,浓浓师生情得到最好的诠释。采访回来后,记者第一时间对视频进行精心剪辑,配上文字和音乐,一条18秒的短视频《戒尺落下,老师哭了!》完成制作,随即在“今日仁怀”抖音账号进行了首发。短视频发布后,立即引发较大反响,广大网友纷纷点赞留言,发表评论,其中一名叫“屿暖”的网友留言说:“不是我的老师,也不是我的孩子,怎么没出息地流泪了呢?”该视频同时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转发,48小时内浏览量达600w,点赞量119w,并荣获新华社2021年度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短视频传播奖。
编辑的“记者观点”则是要求新闻编辑能够突破传统的坐在办公室编稿、写稿的局限性思维,适当具备“记者观点”进行主动出击,从记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编辑所具备的“记者观点”要求编辑能够突破编稿局限,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出新闻内容的价值并且进行完善的编辑。传统新闻采编背景下,编辑往往是坐等稿件上门后进行编稿。一旦记者新闻采写过少或没有高质量的新闻,新闻稿源会极度缺乏,造成新闻播发工作的被动。因此,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备“记者观点”,能够敏锐判断、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拥有组织策划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2022年4月,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仁怀新闻联播”栏目编辑收到一条关于贵州省仁怀市坛厂街道楠木村村民张贵权26年如一日,坚持用“凡人善举”点亮山区村民读书梦的新闻。足足有2000多字,内容冗长,亮点不突出,故事不精彩。编辑收到稿件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条应时应景的好新闻,非常契合当下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政策。编辑立即主动和记者进行沟通,从标题提炼、故事挖掘、现场声运用、新闻展现形式等进行策划,明确做成一条广播新闻和图文新闻,并要求记者第二天再去张贵权家补充采访,尽可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感人。通过补充采访,该新闻最终以《“种草”乡村26年,陌上飘书香》为标题,分别做成一条广播新闻和图文新闻。4月23日读书日当天在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多个平台同时发布,并上传相关媒体。该新闻先后被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采用播出,时长达4分54秒,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用播出,时长达3分16秒;图文新闻先后被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文明网、《当代贵州》、多彩贵州网、贵视网、《遵义日报》、遵义网、腾讯、搜狐等多家媒体采用或转载,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记者树立“编辑观点”与编辑树立“记者观点”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正确价值理念传播,增强新闻可读性可视性
新闻记者具有“编辑观点”以及新闻编辑具备“记者观点”,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为他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记者树立“编辑观点”能够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树立编辑意识,从编辑的角度来有效抓住采访内容的重点,从正确的角度来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深入理解采访报道的意图以及要求,从而让正确的价值理念得以传播。而编辑具备“记者观点”,能够让编辑在编稿前、编稿中、编稿后认识到新闻采访和报道稿件的核心,编辑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同时,新闻编辑具有“记者观点”,能够让新闻编辑走出办公室,主动接洽新闻记者,通过与新闻记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来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顺畅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
(二)实现双向交流,提升新闻传播时效
记者树立“编辑观点”能够帮助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快速抓住新闻的核心和重点,从编辑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专业的采访和记录,高效率地完成采访工作。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很多事件发生后记者本身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会让记者快速反应过来,去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内容,但是如果记者缺乏“编辑观点”,就很难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在采访记录时也没有方向。反之,如果记者具备“编辑观点”,则在对新闻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后,不仅能及时抓住新闻的核心价值,更可以从编辑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斟酌,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新闻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从而为提升新闻传播时效性打下基础。[3]同样地,编辑具备“记者观点”也可以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因为编辑具备“记者观点”,会促使编辑转变传统形式下“坐等”新闻稿件上门的意识,主动去发现和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并且与记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让新闻得以顺利采编,最终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
(三)提升新闻质量,拓宽受众群体
记者树立“编辑观点”,能够让记者转变观念,即可以让记者转变稿件后续编辑仅仅是新闻编辑的事情和任务的观念,在采访和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编辑观点”的优势,从多方面入手采访和收集新闻。因为记者具有“编辑观点”,在这个过程当中,记者能够与新闻编辑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新闻文字内容以及图片编排的复合利用进行商议,同时针对新闻当中表达不够专业的地方进行精雕细琢,从而提升新闻的质量,让受众群体更加青睐新闻传播内容。[4]
另外,编辑树立“记者观点”,能够让编辑深入认识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从而在记者采访之前与记者进行有效沟通,引导记者充分了解新闻采访的核心和重点、目的,帮助记者在采访当中树立“编辑观点”,从而推动新闻质量的有效提升。新闻编辑树立“记者观点”,是有效规避编辑与记者之间交流断层的重要因素,新闻编辑存在“记者观点”,可以让新闻编辑不断地认识到自身组织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不足,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学习,学会在日常工作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让新闻编辑不仅仅只是编写、修改稿子的主体,而是能够对新闻保持同样的敏感性的主体。总之,不论是新闻记者“编辑观点”的树立还是新闻编辑“记者观点”的树立,都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新闻的综合质量,从而让新闻在受众群体得以推广。
三、记者树立“编辑观点”与编辑树立“记者观点”策略探析
(一)重视记者和编辑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闻是“新”的,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读者,从而拥有深厚的受众群体基础。由于新闻传播形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新闻传播主体的逐渐增多,导致新闻内容出现同质化现象,很多都是千篇一律。不同新闻传播主体的新闻内容并不具有甄别性,导致新闻传播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在强调培养记者树立“编辑观点”和编辑树立“记者观点”的今天,应当在培养二者相应能力和意识的基础上做到适时创新。
作为记者,在树立“编辑观点”,能够运用编辑的思维来看待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找到突破口,转变自身的采访报道理念。针对同样的采访对象、相同的报道内容,记者在接触采访对象之前、在将采访稿件传给编辑之前,要运用编辑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个事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受众群体最关注的是什么?如何能够做到采访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能够发挥报道的作用来引导舆论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记者不能仅仅将采编新闻的思维局限在单一的采访和报道上,而是要学会创新,将已经传播出去的新闻通过采訪和报道进行深入挖掘,让老新闻变成新新闻,找到他人没有发现的新闻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最大化。
编辑要树立“记者观点”,从记者的角度来思考新闻事件,要随时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而不是坐等新闻找上门,要能够随时与记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读者的需求呈现给记者,站在记者的角度来认识新闻本身。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编辑同样应当利用好自己的业务能力,及时发现新闻,将新闻的呈现形式以及报道体裁纳入到思考当中,以创新的探索思维不断提升新闻的质量。[5]
(二)树立融媒体新闻理念,增强融合意识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融媒体实现资源整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其也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记者“编辑观点”的树立还是编辑“记者观点”的培育,两者都离不开同一个话题,即融媒体新闻理念的存在。记者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学会融合多种资源,将网络资源、人力资源、新闻资源等进行有效的融合,学会运用“编辑观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素质。记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树立融媒体新闻理念,时常与编辑保持热线联系,通过与编辑的沟通交流来加强对新闻编辑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精进、熟练掌握新闻编辑的版面设计、栏目设计、新闻性质等业务,逐渐增强编辑意识。同样,编辑在日常的新闻编辑工作中,要能够运用融媒体技术,将身边的资源有效运用起来,学会从记者的思维和角度来审视新闻内容,在形式多样的新闻传播形式中为每一条新闻找到最合适的传播平台,将新闻采访、报道、编辑有机融合,让新闻播发的每个环节都能顺畅地进行,实现最好的播发效果。
(三)增强两者的沟通交流,实现双向提升
记者树立“编辑观点”,是让记者从编辑的角度来对新闻采访本身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编辑树立“记者观点”具有同样的道理。在实践当中,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意识,编辑要站在记者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交流是促进两者双向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编辑要学会时常与记者进行沟通交流,针对记者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开展有效的沟通。记者也不能将新闻稿件交付到编辑手中听之任之,而是要学会与编辑进行长期有效的交流,在日常的沟通中提高自己的编辑思维。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两者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闻质量的高低,记者和编辑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齐心协力做好新闻产品,实现双向提升。
结语
记者树立“编辑观点”与编辑树立“记者观点”都会对新闻的采编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更会对新闻后续的传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作为记者,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能够从编辑的角度来认识新闻本身,而编辑需要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自我认知,学会适当地“走出去”和记者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自身知识面的拓宽以及组织策划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让记者和编辑都在新闻采编、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江.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记者意识[J].编辑之友,2004(02):39-40.
[2]汪少龙.记者应有的“编辑观点”[J].湖南社会科学,2000(02):104-105.
[3]于泓泽.现代媒体需要“观点记者”[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02.
[4]庹震.记者的编辑观点[J].新闻与写作,2007(02):55.
[5]马丹.报社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途径[J].传媒论坛,2021(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