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特征与舆情危机处置

2023-08-06刘杨祎伊沙飒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网民

刘杨祎伊 沙飒

摘要

当下,网络媒体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新媒体平台网络热点更新速度快、网民参与广,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新媒体平台反应迅速,危机传播牵涉面愈发广泛,对当下我国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网络舆情处置效率提出了高要求。本文将从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和网络舆情形态出发,从网络数字治理视角讨论新时代网络舆情空间中突发事件危机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其破解思路。

关键词

危机传播 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治理

作者信息

刘杨祎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沙飒,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危机传播视域下贵州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20GZZD32)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媒体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冲击着传统媒体固守的单向道信源模式,网络媒体环境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自由观点表达的平台,网络舆论场在此背景下日渐繁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相较2021年12月,新增网民达到1919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6%。[1]隨着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国内国际舆论场相互交融,加剧了我国网络舆情生态的复杂性。网络舆论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当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国家新闻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和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在这场深刻的媒体行业大变革中,普通用户的作用被无限赋能,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中的每一细节都有可能激发网民用户作为舆论传播者的情感认同和空间参与感,而网民用户间的圈群极化带来社会共识缺失、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等现象对网络舆情走势和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网民用户参与舆论传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网民用户间的观点意见对立与冲突都让突发事件危机传播面临比以往更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舆论生态出现的新特征

舆论生态系统由舆论主体和舆论环境共同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社会学系统。从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上来看,网络舆论主体即网络舆论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网络舆论环境包括支撑网络舆论的计算机技术硬件、网络舆论事件信息资源、网络舆论事件产生的社会空间等客观环境。[2]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通常自上而下传播,舆论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通常所属不同群体,舆论信息流通受生产者主导、受传播者限制,消费者虽参与信息流通却很难实现信息反馈。

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逐步成为民众舆论聚集地,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涌入更多变量,显现出不同于传统舆论生态系统的新特征。

(一)网络舆论主体身份属性的多重性与多面性

网络舆论主体即网络舆论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在新媒体舆论生态中,舆论主体不仅有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网民用户也参与到了舆论生态中的舆论生产环节和传播环节。网民用户不再单向接收新闻信息和社会舆论,而是作为舆论生产者和传播者参与到舆论的生产、传播环节,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网民用户的反应速度甚至超过了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当网民用户成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绝对主力军,意味着舆论主体中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身份角色产生了根本性改变,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角色不再固定、单一,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不再成为突发事件中舆论的唯一信源,甚至其本身也变成了舆论事件中一个普通消费者,而传统意义上的舆论消费者摇身一变,也能成为突发事件的信源及舆论风暴的中心。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内容的可溯性与反转性

互联网拥有巨大的存储体量,完全突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存储限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赋予了网络舆论事件的内容可追溯性和内容反转性。突发事件作为网络舆论传播起点,是网络舆论发酵、言论传播的新闻背景,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中被快速扩散。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网民对于流量和利益的追逐,突发事件通常以“吸引眼球”赚取网民注意力和流量的方式传播,突发事件的任何细节都会在网民言论中被公开、被串联和重组,而突发事件相关舆论会被完整保存在互联网中,随时可被检索、追踪和追溯。网民用户通过挖掘、追踪舆论事件本身,不断推出新的言论,让舆论进一步发酵。随着网民参与突发事件传播甚至对突发事件进行自发调查和研究,由“新闻反转”引发的网民“舆论反转”层出不穷。

(三)网络舆论环境空间的无序性与一体化

突发事件一经新媒体平台发布,网民讨论热度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关注度激增,网络舆论聚集速度极快。网络新媒体平台为网民用户提供了自由发表观点和言论的渠道,新媒体提供给网民用户参与突发事件舆论讨论的环境空间,庞大的新媒体用户体量和个性化言论观点,使网络舆论环境呈现出高度的无序性。随着主流媒体新闻信息发布进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时代,“两微一端”平台逐渐成为重要的网络主流舆论场。此后自媒体时代到来,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专注自媒体的网站、应用软件受到广大网民追捧,逐渐成为舆论场的重要补充。突发事件不论是经由哪个平台最先曝光,都会在短时间内在多个平台引发网民关注、转发、讨论,呈现出多平台一体化的特征。

二、网络舆情形态发生的新变化

除了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网民用户个人观点意见的舆论价值取向也影响着网络舆情形态的变动、网民用户间群属关系的连接和聚集。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网络舆情形态受到市场利益干扰,网民用户群体化观点的输出造成的网络舆情同质化跟风,甚至出现“网络水军”现象,让网络舆情形态发生了新变化。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资本市场冲击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除各地主流媒体外,一些媒体机构单位开始自负盈亏,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在盈利目的的驱使下,一些新媒体公司、自媒体联盟公司受利益驱使,将媒体和舆论放置在资本市场下逐利。这一现象严重破坏了我国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扰乱了我国网络舆论生态正常秩序。一些“非主流”网络媒体受国外资本控制,受到国外意识形态的引导而与国内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利用“新闻真实”的外衣影响民众意识形态建设,从而破坏国内网络舆论生态。新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受资本利益左右,在“流量”追逐战中,网络舆论价值取向也会随之悄然改变,为争取更多网民“流量”可以拨乱网络舆情,制造观点冲突和话题,提升网络舆情热度,从而破坏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良性运转。一些网络民间舆论引导者将博取普通用户关注度、点击量视作指标,网民用户的网络舆论价值取向倾向娱乐化,对社会性和政治性公共事务关注度降低,主流网络舆论价值取向关注度不断弱化,导致主流网络舆论价值取向对网络舆论生态的调节功能紊乱。

(二)网络圈群极化现象凸显

网络社区文化的兴起,让网民用户更倾向寻找和关注与自己具有相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群体组织,媒介机构“精准推送”让网民用户能够更高效地獲取想要的信息,加深了网络社区群体组织间的联系纽带,网络圈群组织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网络圈群现象容易造成网民用户接收信息的有限化,形成“信息茧房”,也造成了网民用户舆论观点反馈的同质化。网络圈群相较个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更具心灵归属感,在网络圈群文化的浸染下,用户舆论表达极易受到他人观点影响,随即在圈群中形成较为一致的舆论观点,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用户表达个人的舆论意见观点不再深陷于自己的舆论价值取向中,而是更多关注圈群中其他人的立场,受到他人意见观点的制约,显然不利于网民用户间舆论观点意见的表达和沟通。

三、危机传播场域呈现的新特点

在信息的快速流转中,网络舆论场所代表的网民民意对于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来说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场的控制力明显势弱,面对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新媒体平台用户反应速度和讨论热度远超过去。社交媒体用户具备个人信息的隐蔽性和个人言论的随意性,由于网民个人言论通常带有浓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不拘一格,往往比规范统一的主流媒体言论更贴近网民心声,网民用户言论较以往更容易煽动舆论情绪,加快了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中舆论的传播速度,使危机传播场域呈现出新特征。

(一)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报道存在差异

主流媒体权威面临自媒体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源繁多,自媒体活跃度远高于主流媒体,尽管当前主流媒体介入新媒体平台的程度颇深,但自媒体更顺应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发展的特征,网络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让自媒体空前繁荣,因此主流媒体的报道在网络繁杂信息中备受冲击,其公信力备受挑战。在具体事件的报道中,网民用户的个人言论为报道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网民个人言论常常夹杂个人主义情绪宣泄,也极易引发群体性极化效应。

(二)国际舆论场与国内舆论场角力,网络舆情博弈危机重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舆情在国际舆论场和国内舆论场博弈中危机四伏。一方面,新媒体舆论场中的海外网民意见和观点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入侵我国,从而对我国舆论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普通民众间国际交往的频繁,及海外传统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海外媒介多级传播渠道的兴起,海外舆论场与国内舆论场的相互影响关系已显现出复杂胶着的状态。

(三)新闻真相与网络谣言交叠,网络舆情风向瞬息万变

突发事件通常具备较高的新闻热度,由于互联网信息发布的隐秘性,新闻真相和网络谣言常常伴随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的全过程,这也使得网络舆情的风向走势难研判。一是网络谣言与新闻真相两者间拉锯交织使网络舆情走向的不确定性愈发凸显。二是网络谣言与新闻真相两者间碰撞让舆论生态表现出舆论传播的无序性,加剧了网络舆论场不同舆论的冲突,进一步激化了不同舆论主体间的对立,导致网络舆论生态自我调节能力失控,网络舆论生态失衡。

四、以“网络暴力”为例的网络危机传播治理新对策

在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中,政府部门、互联网科技公司、主流媒体、普通网民都需要自觉守护网络舆情空间文明导向,网络文明空间秩序的稳定性同样关乎网络危机传播治理的效果。

2023年2月19日,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抑郁症的24岁女孩郑某某被曝已离世,这场舆论风波的起点是2022年7月13日,她在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一条收到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前往医院与生病的爷爷一同拆封录取通知书的视频,不久后这则视频便让她深陷舆论漩涡。除了被无良商家盗用肖像照片,不少网友对她的粉色头发及家人展开了恶意诋毁,尽管在2022年7月19日,她已向多家社交媒体平台递交维权申请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一些舆论影响逐渐从网络上蔓延到现实当中,最终在这场舆论风波发生半年后,郑某某不堪重负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3]

在此突发事件案例中,舆论普遍认为,网络暴力频发的根源是施暴者利用了网络的隐秘性实施了超低成本的犯罪。央视网、《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平台相继发布评论文章表示网络暴力现象亟需有关部门加强治理。大部分舆论认为,抵制网络暴力,还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一)急需健全网络舆情空间行为立法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雄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认为应在立法上加大对网暴事件中施暴者的惩治力度。目前,由于网络暴力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网络暴力事件发生以后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且网络暴力情绪极易在网民间扩散引发群体极化效应,甚至出现“人肉搜索”等附加危机,将网络暴力的影响从网络空间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完善“反网络暴力”法律法规有利于对网络暴力进行法律层面的约束,增加网络暴力的违法成本,保护网民网络空间正当权利的同时约束网民个人行为,大幅度降低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率,有序开展网络文明空间建设。

(二)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监管和流通

网络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传播中溯源、引流等技术干预手段离不开网络媒体平台的全方位支持,这要求网络平台也需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空间治理中。

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完善运行机制,落实好主体责任,做好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等举措,为网络暴力行为划明红线。一是网络平台应该担起信息上传及审核责任,通过对图片、文字、语音等进行识别,过滤显而易见的违法侵权信息;二是要完善创作者权益维护体系,建设信息溯源系统,加大网民侵权申请审核力度;三是对经常发布不当言论、有网络暴力倾向的网民ID进行甄别,加大对涉事网民的惩处力度,从平台层面提高网络暴力违法成本。

五、基于数字治理视角的网络危机传播应对新思路

网络媒体将突发事件新闻信息和舆论传播带入了数字化时代,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所带来的超大体量网络舆情数据,让网络舆情数字治理成为更科学、更精准的舆情处理模式。

(一)建立“数据为王”的核心思维

在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中,网络舆情发酵速度快、变量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网络舆情所代表的网络意识形态并不存在实体,网络舆情数字治理则需在核心思维掌舵下逐步探索。一是筑牢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理数据观,以“全样本思维”为主导,对突发事件舆情进行“全样本”采集,完成涉突发事件舆情“全程、全域、全况”数据库建设。对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下网络舆情发展全流程、全平台进行宏观把控,力求反映网络舆论发展全况。二是确立以数据价值思维为导向,数据共享思维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网络舆情数字治理思维体系。通过对突发事件危机传播中网络舆情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处理,能够剖析网民用户零散网络舆论背后的细微关联,摸清网络舆情走向与趋势,发现网络舆情发展规律。

(二)把握“人才为王”的重要思路

數字治理在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网络舆情治理领域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数字治理在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网络舆情治理上更需要依赖“人才”的把控。网络舆情治理一方面需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需对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舆情进行阻截,因此网络舆情数据离不开人才队伍的管理和研判。

结语

网络空间下的舆论风向千变万化,突发事件危机传播面临的挑战困难重重。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治理最终是要在网络平台搭建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共话语空间,“政府——媒介”互补互助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处置模式已经初具成效,政府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通过加强立法、加强监管等方式对突发事件危机传播进行观点矫正性引导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22-09-01)[2023-5-15]http://www.gov.cn/xinwen/2022-09/01/content_5707695.htm.

[2]张居永.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9):81-84.

[3]每日经济新闻.粉头发被网暴女生”自杀去世?曾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学校回应,媒体发声:这种悲剧何时能终止?[EB/OL].(2023-2-20)[2023-5-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332591830621269&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突发事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