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8-06张涛张毅

新西部 2023年7期
关键词:蓝田县蓝田特色

张涛 张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新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加强乡村人才储备,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完善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经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蓝田县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县,蓝田脱贫之后抓住了新的重大机遇,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蓝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本文通过在蓝田县的调研发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产业培育、人才储配、文化积淀、生态宜居、组织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并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产业依托,对改变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特色农业的概念,学者江丽在论文《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特色农业是指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1]学者黄鹤飞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坚持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2]因此,发展蓝田特色农业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从蓝田本地自然资源实际出发,不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大蓝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种。

蓝田县从县域实际自然条件出发,不断创新和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华胥大杏、曳湖樱桃、白鹿原草莓、普化饸饹、厚镇核桃、灞源豆腐干、金山大葱、楸树庙圣女果、九间房莲菜、玉山葡萄酒、许庙神仙粉、汤峪贝贝南瓜、蓝桥猕猴桃、三官庙西红柿、过风岭萝卜等几十种特色农产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和村企联合开发等模式,不断壮大蓝田乡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让发展成果惠及蓝田广大基层农村。

全民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新发展阶段需要培养年轻的乡村干部,培养有技能的职业农民,培养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需要各种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群体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在创新创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蓝田县广大乡镇政府不断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蓝田县在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淮阴师范学院张玉磊在《河南农业》杂志上发文指出:“政府在大学生返乡创业中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有创业引导、培训组织、政策输送、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和宣传推广的作用。”[3]蓝田县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培育乡村文化自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广大农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也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客观需要。

乡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见效较慢,却是为乡村发展培根铸魂的关键。[4]新发展阶段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必须发挥乡村领导干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必须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使传播手段智能化和信息化。要結合各地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时代内容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用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宝贵乡村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蓝田县在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特别注重《吕氏乡约》的乡风教化作用。《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蓝田四吕”(即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所创立的成文乡约,后来明代吕坤对其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当时蓝田乡村治理和蓝田后世乡村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蓝田县白鹿广场)创新发扬蓝田本地乡土文化,以《新吕氏乡约》滋养新时代蓝田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此外,蓝田县在培育乡村文化自信中也特别重视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对培育蓝田乡村文化自信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现实中若以美丽乡村的标准来衡量,很多村落仍然存在“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问题。[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坚持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和改善农村基本面貌,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进行厕所革命,以美丽乡村的标准来衡量和推进乡村振兴,是非常重要的路径选择。

蓝田县坚持以科学乡村规划为引领,找准每个村落的特色定位,强化村容村貌细节设计,合理利用村内古建筑和古遗存,注重村庄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既突出乡村古朴自然美感,又能彰显乡村的现代化气息,打造出徐家庄、岱底村、青坪村、塘子村等一大批富有文化特色的精品村落,有力地改变了蓝田农村村容村貌,提升了蓝田乡村整体颜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完善基层乡村治理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特色产业、人才支撑、文化自信和生态保护,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基层乡村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庆钧教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建这个关键点,以高质量党建筑牢基层党组织,强本固基,赋能全面乡村振兴。探索党建+发展模式,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辐射带动作用。”[6]

蓝田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聚焦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持续改革创新,适应了时代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实践表明,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站位。蓝田基层乡村党的建设中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干部头脑,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阶段党的“三农”工作战略和方针,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在蓝田乡村基层干部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把一心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党性和人民性突出的好干部选拔出来,加强党建人才储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蓝田县时刻注重培养干部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筑牢反腐败的坚强防线,培养基层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意识,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创新乡村基层管理水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抓基层党建,大抓支部导向,不断加强基层乡村治理,全面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让德才兼备的基层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和城市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江丽:《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為例》,载《河南农业》,2016(4):4-6页。

[2]黄鹤飞:《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策略》,载《现代农业研究》,2022(28):27-29页。

[3]张玉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作用的研究》,载《河南农业》,2022(27):40-41页。

[4]杨红英:《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载《湘南学院学报》,2022(3):6-9页。

[5]王永龙:《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2(3):83-87页。

[6]李庆钧:《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载《农村·农业·农民》,2022(11):15-1页。

作者简介

张 涛 西安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三农”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张 毅 西安市农技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蓝田县蓝田特色
督查与考核如何“双剑合璧”——蓝田县“督考合一”机制的焦点与效应
王蓝田性急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蓝田
中医的特色
关于我县渔业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蓝田日月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