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肝病学科建设之思考*
2023-08-06郑文澜高月求
郑文澜 高月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
中医肝病学科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学科之一,主攻病种覆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肝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受教育水平提高,中国传染性肝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而慢性非传染性肝病发生率大幅增加[1]。肝病疾病谱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科普工作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各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住院人数大幅降低,201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 HBsAg流行率为6.1%[2],然而包括脂肪性肝病在内的非传染性肝病发病率持续升高[3]。一方面,我们仍应重视病毒性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防治;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治。在现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肝病学科必须在学科发展方向、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保持学科优势和特色继续发展。
1 调整学科发展方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学术研究的方向,是支撑学科建设发展的学术研究领域,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研究课题为纽带,结合学科本身的基础和发展水平,适应国家、社会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一般学科发展方向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坚持开展系列或系统研究。随着社会需求、科技发展、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可以适时调整,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向。
医学学科发展方向其实代表着主攻病种,基于我国肝病疾病谱改变,中医肝病学科主攻病种逐步由病毒性肝炎转为肝硬化、肝癌、脂肪性肝病等,通过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全程参与临床诊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医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主攻病种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基于“肝肾同源”“补肾即补肝”中医理论,王灵台教授在70年代初提出“补肾为主、清化为辅”论治慢性乙型肝炎,丰富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机治则治法理论[4]。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脾肾亏虚为本,湿毒痰瘀为标”的肝病发生发展病机演变规律,建立了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治法,利湿解毒法论治慢性乙型肝炎[5]、活血软坚法论治大结节性肝硬化[6]、活血解毒法论治原发性肝癌[7]、祛湿活血法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补肾健脾利湿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9-11];补肾健脾活血软坚法可降低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病率[6];补肾健脾活血解毒法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术后1年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12,13];补肾健脾祛湿活血法可显著改善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降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14,15]。
根据疾病谱变化,曙光医院肝病科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方向,积极开展肝癌肝动脉介入、射频微波消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套扎、疑难肝病肝脏穿刺病理诊断、人工肝等先进诊疗技术,同时开展传统中医穴位埋线、脐针、穴位敷贴等特色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随着其他学科或专科诊疗技术发展,曙光医院肝病学科积极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临床诊疗中,联合肝胆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内镜科、介入科、病理科等科室,开设MDT门诊和专家会诊,有效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16,17]。充分发挥影像科磁共振质谱分析、病理科肝脏病诊断、内分泌科糖脂代谢研究平台等优势力量,合作开展中医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取得满意进展。
2 建设学科科研平台,开展中医药临床与机制研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18]。科研平台指学科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即开展学科活动所依赖的场所、设备、设施、手段等,是成员进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科研平台包括临床研究平台和实验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包括研究型门诊和研究型病房等基本建设,更重要的信息支撑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和临床病例队列生物信息库以及生物样本库建设。实验平台包括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科研人员科研素质等软件建设。
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曙光医院肝病科依托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药GCP课题,已完成临床试验管理系统(CTMS)与医院HIS、LIS、PACS数据及心电图系统的数据集成及互联互通。我院肝病科已开发大数据科研平台系统,包括肝病专科专病数据库和病历结构化平台。平台以结构化数据中心为基础,通过专业的科研大数据分析模块及分析算法,为医生提供临床数据智能检索、数据自助提取、数据探查、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实现一站式临床科研分析。通过平台,在保证患者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直接从临床病历中采集专病中的相关临床数据,从而构建基于院内回顾性数据的肝病专科专病数据库、探索病历中结构化在专病库持续建设过程中增量数据的补充应用,让多源数据更便捷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曙光医院肝病科已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生物样本库,建筑面积约80 m2。生物样本库具备-86℃超低温储存、-40℃低温冷冻储存、2~8℃冷藏储存条件,及独立病理组织存储柜;配有样本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样本安全监控系统、冷链耗材监控系统;目前已建立生物样本采集技术规范(SOP)及数据库建立指南,并有管理人员分别负责数据管理、生物样本管理和病理样本管理。为了快捷、准确、科学的保管生物样本库,目前已使用了海尔样本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生物样本库中的样本进行信息化管理,可实现样本库设备管理、项目管理、样本源管理、样本管理、随访管理,可向研究者提供方便、安全的基本信息管理。
曙光医院依托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聚焦临床有效方药防病治病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已建成动物模型制备平台、原代细胞分离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免疫学技术平台和药物代谢研究平台,开展了中药复方及单体作用机制解析、中药成分鉴定及有效成分筛选、中药单体作用靶点高效筛选及验证等多层次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3 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引培结合建设人才队伍
曙光医院肝病科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秀的创新团队。
曙光医院肝病科坚持“引培结合”,引进政治觉悟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选派优秀的学科成员到国内外高水平医院和科研机构学习进修。
在“引培结合”的人才梯队构建模式下,曙光医院肝病科团队中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名、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委3名、岐黄学者1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3名、上海市名中医6名、上海市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4名、上海市曙光学者5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6名、上海市晨光计划获得者2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4名。本学科形成了梯次分明、涵盖不同层面的人才梯队,搭建了人才大平台。临床和科研团队中各人明确其方向与分工,做到方向清晰、相互合作、适当交叉;同时优化中医肝病专业内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加强多学科交叉运用以及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带动了学科的发展。曙光医院肝病科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SCI论文75篇,其中影响因子(IF) >10分7篇,《Gut》期刊学术论文 3篇。牵头制定专家共识、行业指南、行业及国家标准等7项;编写学术著作9部,主编规划教材2部;申请专利15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授权专利9项,已完成成果转让3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3项。
当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最佳时代,在党中医药政策利好之际,中医肝病学科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及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培养优秀人才队伍,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