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研发战略分析

2023-08-06

现代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益生菌多糖机体

◎ 彭 佳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近年,自然天气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多数国家发展的重点,我国已将大健康行业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产业,从宏观上来说,大健康产业与医药行业密不可分,在发展健康保健产业的同时,深耕医疗管理与服务中小产业。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健康产业概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思想教育理念开放程度明显,人们抛却旧认知,展望新未来,逐渐将目光集中修身健身中,结合当前国情及地球消耗水平,健康理念愈发深入人类认知,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当今社会里,大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型行业,市场需求量巨大,经营主体尚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缺口,众多创业型公司以及跨领域投资商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经营主体。大健康企业经营健康产品,涉及前中后期健康咨询、恢复健康,以及维护健康食品、医疗技术、服务等产业链。与东亚国家不同,领衔大健康行业发展的欧美国家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开发基础,尤其是美国,受经济及思想理念影响,美国梦的思想狂潮,为满足美国经济市场需求,其大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行业起步较晚,大健康产业发展还未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1]。

2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的研发策略

2.1 绿色产品研发

2.1.1 绿色农产品研发趋势

农业生产涉及国计民生,农业作为国家产业基础,是关键支柱产业,支撑着健康产业的后续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农耕文明主要依靠人力栽培,而在研发有机农业时,专业人员发现传统栽培方法更加适用,且生产优势明显。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趋向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部分未达到小康水平的居民,主要分布于偏远山区及边境地区,其进行农业生产时仍采用传统农耕生产方式,保证无化肥无污染的生产模式,这恰恰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最有效途径。自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绿色农产品的进出口工作难度加大,未达到发达国家的食用标准,绿色壁垒障碍明显,而发展有机农产品正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参与世界竞争的有力手段。海外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主力发展有机农业,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都取得了突出进步,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历史较短,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规模,但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下,大中小型有机企业层出不穷,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2]。

2.1.2 绿色牲畜产品研发趋势

我国地域辽阔、平原众多,在进行农畜生产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牲畜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其生产及加工过程需要严格的安全把关。近年,农畜生产渐成规模,牲畜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促进牲畜养殖,解决牲畜疫病,提高牲畜养殖水平,且效果明显,保障了农畜养殖的基础健康。但是,长期使用兽药会造成动物体内大量的药物残留,长此以往,渗入动物体内生殖系统,再经过烹饪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人类经过排泄进入室外环境,形成生态循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国际生物组织早在2006年就明确指出,全欧盟境内严禁使用牲畜类抗菌药物,美国随后提出,各州牲畜养殖业将全面进入无抗生素时代,基于此,中国也开始展望大范围实现无抗生素类牲畜养殖,但要想彻底实现无抗养殖环境,任重而道远,中国人口基数高居世界第一,肉食需求量巨大,迟迟无法彻底告别抗生素养殖,更有甚其抗生素使用量呈递增水平,时常出现滥用错用的情况,由于利益驱使,诸养殖企业不能从根本上产生杜绝抗生素使用的理念,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推进政策改革,创造全食品安全时代。

2.2 功能性产品研发

近年,健康领域内的功能性食品研发层出不穷,有关专家认为其必将成为新时期健康食品的主力军。功能性是指食品中存在可以调理局部身体机能的成分,促进机体代谢循环、益于身体健康。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关注自身,身体健康成为人们的首要追求,生老病死逐渐成为生物医学攻坚的难题,如何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延年益寿不再是空想。自健康食品研发开始,我国获批健康食品量已达上万,但较之国外品牌,显然不具明显优势,要想创新国内健康食品,应重点关注以下研发领域:

2.2.1 粗食纤维

粗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作为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2种。纤维有利于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提升机体代谢功能,纤维素进入人体肠道后,增加肠道内部储存的食物体积,降低其坚硬度,增强肠道蠕动速度,减少排便阻力,有效降低肠道发病概率。除此之外,纤维素可以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脂肪吸收力度,有效防止脂肪吸收过量导致的心脑血管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进口纤维含量极度不足,严重缺乏纤维营养。而农业部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融入粮食生产线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膳食纤维主要以进口为主,因为国外的纤维产品更成熟,产业规模更完善,所以食品安全更有保证,国内纤维市场的投入与产出暂不成比例,还需不断发展。粗食纤维主要趋向于研究非黏性膳食纤维,以固态或粉状食品进入销售市场,也可用于液体饮品中,粮食副产物也可进行膳食纤维再生产,市面上主要以纤维面粉,玉米粗粮粉等为主,膳食纤维已赢得健康食品市场的广泛关注,其食品研发势在必行[3]。

2.2.2 多糖

多糖作为自然界内微量元素含量最充足的化合物,活性状态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促进健康细胞转化。例如,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香菇多糖,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灵芝、黄芪中添加活性多糖效果也较为明显。日本就多糖研究提出不少案例分析,自然生产下的不同国家红白参多糖种类,对降低机体血糖作用明显,水生产海藻多糖则在降低血脂方面造诣颇深。多糖作为高分子化合物,深受诸多化学专家青睐,专家可以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多糖分子,加入医药制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近年,国家生物医药组织研究表明,多糖分子可有效缓解机体衰老程度。生物医药的多糖研发不仅仅限于单分子多糖,逐渐趋向多分子多糖研究,告别单一免疫系统,向复方网格型多分子系统发展,受众群不再仅限药品行业,逐渐向食品行业发展。

2.2.3 益生菌

作为机体不可或缺的有利生物细菌,不仅可以调节体内细菌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并通过再生产,将其加工成各种外用食品,有效促进身体肠道发展,还可以加工成外敷医药制剂,用于解决尿道系统和皮肤类型问题。益生菌附加功能众多,较为普遍的是应用于解决人体代谢系统,例如,肠道功能损伤、肠道正常排泄能力呆滞、机体对抗病毒能力减弱、乳糖耐受性不足、胆固醇过高、癌细胞活跃度过强、免疫系统受损等问题。医学界学者们将其聚焦在代谢系统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肠胃发炎、皮肤过敏、医用外科感染,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肠胃异常、阴道炎症、胃部抗菌性、癌症体征和不正常肥胖等主要症状。经过医学验证,生物专家表示,益生菌对抑制肥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激素性肥胖,突发性肥胖等不正常肥胖。专家在充分利用单株菌后,开始研究复合菌,机体内部肠道系统复杂,单一的单株菌医疗效果不大,需要协同复合菌增加效果。即使益生菌作用明显,但在不少领域仍不得重用,益生菌生长环境苛刻,遇热遇潮会发生过度反应,因而多适用于冷藏食品,培养新型益生菌十分必要,以满足适合冷藏环境以外的益生菌生物需求。比如,适用烘烤条件的活性益生菌。益生菌要想保持其内部机体活性运行,就要借助益生菌的力量,才能发挥足够的价值。因此,有效保证益生菌活性是生产益生菌产品的主要问题[4]。

2.2.4 特殊配方食品

特殊配方产品全称特殊医药用途配方产品,主要用于解决代谢功能受损病人恢复期的营养搭配问题,通常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处方食品,该类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配置,谨遵医生指导,按照说明单独食用或搭配其他食品使用。少部分用于医药用途的特殊用品,仅流通在个别病人之间,慢性病人、手术恢复期病人应用较多,更为熟悉。特殊配方食品隶属于膳食产品,致力于解决受众群进食困难,正常进食难以满足人体营养需求时,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对疗养恢复、机体维护、康复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该类产品不能称之为药品,不能代替医用药物的正常治疗功能,所以并不能作为处方或非处方药类售卖。我国并没有形成专业的配方标准,其产业生产链缺乏完整的法规条例,仅能通过药品注册生产,导致前期注册投入颇高,后期的产品研发资金不足。基于此,由于我国社会日渐趋向老龄化发展,社会保障和医疗系统尚不完善,特殊制药品缺口巨大,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其法令条例[5]。

3 结语

我国大健康食品研发当前发展水平不高,但市场需求量巨大,应以创新力为主导,提高研发科技水平,从不同受众群体出发,研发多功能保健产品。秉承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关注食品品质,提供高水准服务,提升生产的同时增加产品性价比,力争将其发展成快消国民品牌,创造连锁产业价值。

猜你喜欢

益生菌多糖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中国益生菌网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