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娟姗公牛引入牧区生理机能变化与种用效果分析

2023-08-05张海滨牛小莹包永清郭淑珍李红梅张潭英牛晓丽才增拉毛赵文俊杜兰霞朱旭鑫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甘南受胎率交配

张海滨,牛小莹,*,包永清,郭淑珍,李红梅,张潭英,赵 君,牛晓丽,李 岩,李 平,才增拉毛,赵文俊,徐 瑾,杜兰霞,朱旭鑫

(1.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甘南 合作 747000; 2.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3.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甘南高寒草原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天然草原,草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牦牛业更是草原畜牧业的主要成分。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甘南黄河上游实施了天然草原超载牲畜核减工作,牦牛养殖业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但因牦牛自身生长发育慢、饲养周期长,繁殖性能低、人工授精效果不佳等品种特征,生产的局限性愈发明显,亟待通过延伸牦牛产业链条增加牦牛养殖效益,项目组引入了8月龄活体娟姗种公牛投放到农牧交错地带,目的是从早期就开始锻炼娟姗公牛的在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经过1年时间,项目组观测并记录了幼龄娟姗公牛引入高原后的生理机能变化情况以及与当地牦牛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后代母犏牛繁殖性能。

1 幼龄娟姗公牛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生理机能变化

于2019年5月初调运了6月龄的娟姗公牛4头,让投放在海拔2 500 m左右的农牧交错区,3个月后引至海拔3 000 m的区域使其逐渐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白天引至天然牧场让其自由活动,晚上在暖棚过夜,4头娟姗公牛在农牧交错区精神状态良好,经短暂的应激恢复后,采食饮水均正常,每天让其跟随牦牛在坡度较平缓的草场锻炼其爬坡能力和放牧状态下自由采食能力,项目组技术人员测定并记录了娟姗公牛刚进入牧区后30 d内的生理生化指标和6个月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并与同时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娟姗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

1.1 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娟珊公牛在海拔2490~3200m的高原环境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高于同时期在平原地区的对应指标,进入高海拔地区6个月以后的各项平均生理生化指标高于初进入高原环境30 d内的对应指标平均值,且均高于参考值范围,这是因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需要量满足机体活动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

2 娟姗牛种公牛自然交配甘南牦牛繁殖情况

4头娟姗种公牛于2020年已经体成熟,于6月1日将其赶至放牧母牦牛群与母牦牛同群放牧4个月,根据2021年母牦牛产犊情况,分析娟姗种公牛自然交配母牦牛繁殖情况,并与马登录等报道的“应用娟姗牛冻精杂交改良甘南牦牛效果观察”中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利用活体娟姗种公牛自然交配甘南牦牛,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

表2 娟姗牛自然交配甘南牦牛繁殖情况统计表 头,%

3 娟姗种公牛自然交配母牦牛和利用人工授精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

为了研究牦牛杂交改良工作中,利用相同的父本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不同的杂交方法之下,后代犊牛生长发育情况,项目组跟踪测定了两种杂交方式之下后代娟犏雌牛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情况。我们分别在两个组内选取健康无病的娟犏雌牛犊各6头,测定了其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配年龄、初产日均产乳量、年均泌乳量(240d计算),结果如下表3。分两组,即自然交配组和人工授精组,从6个指标进行了对比。

表3 娟姗种公牛自然交配母牦牛和利用人工授精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生产性能对比表

从表3可以看出,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4 结论与建议

4.1 幼龄娟姗牛先引入海拔较低的农牧交错区进行适应性驯化有利于适应高海拔环境

娟珊牛是著名小型乳牛品种,耐热性强,耐粗饲采食性好,成年娟姗牛不适应高原寒冷、氧分压低的气候,但是将6月龄的幼龄娟姗牛先引入海拔较低的农牧交错区进行适应性驯化, 6个月后再引至海拔3 000~3 200 m的地区后,虽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较平原地区高,但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正常,能适应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原气候,可以发挥正常种用性能。

4.2 用娟姗牛自然交配甘南牦牛所得后代泌乳性能高于纯牦牛

娟姗牛引入高原牧区的主要目的用于改善牦牛泌乳性能不佳的缺点,但是牦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难题却没有彻底解决,用娟姗牛自然交配甘南牦牛,母牦牛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和繁殖率均高于人工授精母牦牛的相应指标,因此,为了弥补牦牛泌乳性能低,满足社会对高原乳的需求,在高原半农半牧区可以引进幼龄娟姗公牛,经过适应性驯化,尝试对娟姗牛采精,开展牦牛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和自然交配相结合的牦牛改良措施。

4.3 建议在高原奶产业带最好用娟姗牛冻精授配犏雌牛

因牦牛的特殊生理结构,娟姗牛冻配牦牛时受胎率不高,但是用娟姗冻精冻配普通犏雌牛时受胎率则高于冻配牦牛的受胎率,建议在高原奶产业带最好用娟姗牛冻精授配犏雌牛,也可以通过提升后代产肉性能增加养殖收入。

4.4 开展牦牛人工授精时一定要选择社会信誉好的正规冻精生产商

试验结果证明,用娟姗牛自然交配牦牛所产的后代母犏牛生产性能优于人工授精母牦牛所产的母犏牛,原因可能有牦牛生理结构对人工授精的排异,也有冻精质量和人工授精的技术问题,因牦牛繁殖周期长,一旦人工授精失败,耽搁一个繁殖期对牦牛养殖户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实践生产中如果开展牦牛人工授精,建议一定要选择社会信誉好的正规冻精生产商,准确识别牦牛发情期,把握人工授精时间点,同时提升人工输精技术员的操作技术,以保证人工输精的受胎率。

猜你喜欢

甘南受胎率交配
甘南九章
甘南走读
甘南记
《去甘南》
提高肉牛冻精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当自由交配遇上自由组合的几种解法浅析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